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肯與君王卷土來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 王安石,泊船瓜洲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有三個說法

熙寧元年(1068年),王安石應召自江寧府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瓜洲後所作;
熙寧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自京還金陵,途經瓜洲時所作;
熙寧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寧赴京途經瓜洲時所作。

無論哪個說法,這首詩都王安石變法關鍵時間節點的記錄。

洪邁(1123年-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饒州鄱陽人[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洪皓第三子)南宋名臣,以筆記《容齋隨筆》、《夷堅志》聞名於世。

王荊公絕句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註曰“不好”,改為“過”,複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 — 洪邁,容齋續筆·卷八

朋黨無常

法家的核心是以結果論英雄,不問手段。因此多是不受常禮約束的好“謀”之人。這大概是王安石新法黨人多是變幻反複之故吧。

呂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號恩祖。晉江人[今福建泉州],北宋大臣)非常有才華,一生著述甚豐,有《文集》、《孝經傳》、《道德經註》、《論語義》、《莊子解》等書傳世。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嘉祐六年(1061年),秩滿入都,除補開封府通判,不久遷少尹,改秘書省著作佐郎。

韓絳(1005年-1088年,字子華,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韓億之三子,韓綜之弟,韓維、韓縝之兄)聘其為三司檢法官,開始受到歐陽修、王安石等的賞識。

熙寧二年(1069年)變法伊始,呂惠卿負責檢詳文字、起草考核、審定條例。事無大小,王安石都與呂惠卿商議,凡所上涉及變法的奏章,均出自呂惠卿手筆,韓絳、呂惠卿成為了王安石變法左膀右臂。王、呂的關系一度被人稱之為“孔顏之交”,就是類似孔子和他最喜歡的弟子顏回之間的關系。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1028年-1074年,字平甫,臨川人,王安石弟。曾鞏之妹婿)看出呂惠卿好謀用私,心胸狹隘,提醒兄長要遠離呂惠卿 — — 呂惠卿因此與王安國結怨。王安國反對新法,王安石也不聽兄弟勸阻。

魏泰(?-?,字道輔,號漢上丈人,晚號臨漢隱居,北宋襄陽鄧城[今湖北省襄樊市]人),約活動於宋神宗、哲宗、徽宗時期。出生於世族,為北宋著名女詞人魏玩(1040年-1103年,又名魏芷,人稱魏夫人,字玉汝,一作玉如,襄陽鄧城[今河南鄧州市]人,北宋著名女詞人)之弟。著有《東軒筆錄》十一卷、《臨漢隱居集》二十卷、《臨漢隱居詩話》一卷、《東軒筆錄》十五卷、《襄陽形勝賦》、《續錄》一卷

王安國性亮直,嫉惡太甚。王荊公初為參知政事,閑日因閱讀晏元獻公小詞而笑曰:”為宰相而作小詞,可乎?”
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為爾,顧其事業豈止如是耶!”
時呂惠卿為館職,亦在坐,遽曰:”為政必先放鄭聲,況自為之乎?”
平甫正色曰:”放鄭聲,不若遠佞人也。”
呂大以為議己,自是尤與平甫相失也。

— — 魏泰,東軒筆錄·卷五

民間諺語“見過撿錢的,怎麼還有撿罵的呢”。呂惠卿被時評為佞人,所以不管誰說“佞人”兩字,都認為是指自己吧。

司馬光也提醒過王安石呂惠卿不良:

熙寧三年(1070年)三月,司馬光移書王安石,請罷條例司及常平使者,信中且言:“忠信之士,於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後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於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

— — 畢沅,續資治通鑒·卷六十七

權相相爭

王安國和馮京(1021年-1094年4月20日,字當世,宋代鹹寧人,生於廣西梧州)也參與了鄭俠獻《流民圖》事件,最終導致王安石被罷相。王安石推薦韓絳、呂惠卿繼續協助神宗變法。

呂惠卿出相(參知政事)後,熙寧七年(1074年)六月,鄭俠上疏彈劾呂惠卿“朋姦壅[yōng,壅]蔽”。呂惠卿大怒,命中丞鄧綰[wǎn,盤繞起來打成結](1028年-1086年,字文約,北宋官員。成都府雙流縣[今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人)、知制誥鄧潤甫(1027年-1094年,字溫伯,避諱高魯王[宣仁皇後之父高遵甫],以字行,別字聖求。北宋建昌軍[今江西省黎川縣])責懲之。馮京被貶出知亳州,鄭俠編管英州,王安國放歸田里。

熙寧七年(1074年)八月,年四十七的王安國去世。王安國著有《王校理集》,一些作品被誤編入王安石的集本。

蔡絛[tāo](1097年-?,字約之,別號無為子百衲居士。蔡京最小的兒子)雖盜權怙勢,但博學能文,著有《國史後補》、《北徵紀實》、《鐵圍山叢談》、《西清詩話》及《蔡百衲詩評》等。

王文公“其文迄無善本……如‘春殘密葉花枝少’……皆王元之詩。‘金陵獨酌’……皆王君玉詩。‘臨津艷艷花千樹’、‘天末海門橫北固’、‘不知朱戶鎖嬋娟’,皆王平甫詩也。”

— — 蔡絛,西清詩話

呂惠卿得勢後,於熙寧七年(1074年)五月,推薦自己的弟弟呂升卿(?-?,宋泉州晉江人,字明甫。呂惠卿弟。神宗熙寧三年進士)和國子監直講沈季長(1027–1087,字道源,又作道原,其先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徙家真州揚子[今江蘇儀徵])一同為神宗說書。(“弟升卿無學術,引為侍講”)

吉甫又引弟升卿為侍講。升卿素無學術,每進講,多舍經而談財穀利害、營繕等事。上時問以經義,升卿不能對,輒目季長從旁代對。上問難甚苦,季長辭屢屈,上問從誰受此義,對曰:“受之王安石。”上笑曰:“然則且爾。”

季長雖黨附介甫,而常非王雱、王安禮及吉甫所為,以謂必累介甫。雱等深惡之,故亦不甚得進用也。

— — 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六

呂惠卿掌權後便擔心王安石威脅自己權位,而開始採取種種辦法陷害王安石。

熙寧七年(1074年)十一月,呂惠卿援引祭祀赦免的舊例,薦王安石為節度使。神宗不悅,立刻問他:“安石不是因罪去官,為何要用赦免的方式複官。”呂惠卿無言以對。

呂惠卿得君怙權,慮王安石複進,乃援郊祀赦例,薦安石為節度使。方進剳,帝察知其情,遽問曰:“安石去不以罪,何故用赦複官?”惠卿無以對。

— — 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七十

熙寧八年(1075年)二月,宰相韓絳與呂惠卿意見不合,事多稽留不決,於是密請宋神宗重新起用王安石。按常理王安石應該先推辭任命,因為擔心呂惠卿從中阻撓,神宗直接派劉有方(?-?,劉有方,宋朝劉昌言之子,官至比部員外郎)前往江寧府發下詔令,王安石此時也知道呂惠卿的用心,刻意不動聲色,“倍道而進,七日至京師”,令呂惠卿措手不及。

呂惠卿還和王安石長子王雱[pāng,雪很大的樣子](1044年-1076年,字元澤,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同修《三經新義》。熙寧八年(1075年)閏四月,《三經新義》編成,神宗任命王安石之子王雱為龍圖閣直學士,王雱總要假意推辭為先,結果呂惠卿居然勸宋神宗允其所請,弄假成真。導致王安石父子和呂惠卿決裂。

十月,呂惠卿的弟弟崇政殿說書呂升卿因罪事而被遣出京師改任江南西路轉運副使。不久,禦史蔡承禧(1035–1084,字景繁,北宋臨川[今屬江西]人,蔡居厚父)彈劾呂惠卿結黨誤國等數件罪惡,王雱勾結禦史中丞鄧綰,告發他的兄弟強借華亭縣富民錢五百萬與知縣張若濟買田地一同作惡,並將這兩人一同下獄審問。這起事件很可能是誣陷。

父子相聖

王雱為了報複呂惠卿,安排人將別人彈劾呂惠卿的奏疏夾雜在其他文書中,下達給皇帝批準審訊的部門。呂惠卿得知後,彈劾王安石欺君罔上,將以前和王安石的私信往來中,王安石在一封信件中寫過“先不要讓皇上知道”的話,一並上報。

神宗將這些材料給王安石看,王安石對皇上解釋說,是呂惠卿栽贓陷害。回家後他詢問兒子王雱,王雱承認,王安石心胸惱怒,把王雱臭罵了一頓。王雱背上正長著癰[yōng,皮下組織化膿]疽[jū,皮膚腫脹堅硬的毒瘡],被罵後,心中怨氣無處發洩,癰疽發作,肝火攻心而死,時年33歲。

安石子。性敏甚,未冠,已著書數萬言。舉進士,調旌德尉。雱氣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作策二十馀篇,極論天下事。召見,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安石更張政事,雱實導之。常稱商鞅為豪傑之士,言不誅異議者法不行。卒時才三十三。

— —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王安石附子雱傳

王雱自幼聰慧。《夢溪筆談》記王雱年幼時,有客人送了一個籠子,里面裝著一只鹿和一只獐,問他:“何者是獐?何者為鹿?”王雱不認識,想了想說:“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客大奇之”。

王雱雖然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三十三歲,但一生所作頗豐。除作為《三經新義》主要著述人外,獨自著有《老子訓傳》、《南華真經新傳》二十卷、《論語解》一十卷、《孟子註》一十四卷,註過老子的《道德經》、《南華真經逍遙內篇註》、《南華真經雜說》、《南華真經拾遺》多已亡佚。《全宋文》卷2269收其文12篇。時人稱作“小聖人”。

可惜王雱性情偏狹,獨尊法家之術。

雱者字元澤,性險惡,凡荊公所為不近人情者皆雱所教。呂惠卿輩奴事之。荊公置條例司,初用程伯淳(程顥,世稱明道先生)為屬。
泊淳賢士,一日盛夏,荊公與泊淳對語,雱者囚手跣足,手攜夫人冠以出,問荊公日:”所言何事?”
荊公曰:”以新法數為人阻,與程君議。”
雱萁踞以坐,大言曰:”梟韓琦、富弼之頭於市,則新法行矣。”
荊公遽曰:”兒誤矣。”
伯淳正色曰:”方與參政論國事,子弟不可預,姑退。” 雱不樂去。
伯淳自此與荊公不合。雱死,公罷相,嘗坐鐘山,恍憾見雱荷枷鈕如重囚者,公遂施所居牛山園宅為寺以薦其福。
後公病瘡,良苦,嘗語其姪日:”亟焚吾所謂《日錄》者。”姪給公焚他書代之,公乃死。或雲又有所見也。”

— — 邵伯溫,邵氏聞見錄

王安石對於王雱寄予厚望,所以王雱死後,王安石悲痛不已,作了《題雱祠堂》祭奠:

斯文實有寄,天豈偶生才?
一日鳳鳥去,千年梁木摧。
煙留衰草恨,風造暮林哀。
豈謂登臨處,飄然獨往來?

— — 王安石,題雱祠堂

“鳳鳥”是對孔子的尊稱,“千年梁木”則是孔子的自謂之詞。王雱也曾稱贊王安石“光於仲尼”。可見王安石、王雱父子自視甚高,也互相倚重。對此《邵氏聞見錄》曾譏諷說:“父子相聖,可謂無忌憚者矣!”

歸來三五騎,旌旗映雪滅

變法本就維艱,又逢白發人送黑發人,王安石終於心灰意冷多次上疏請求解除他的宰相職務。神宗也逐漸感到厭煩,於是順水推舟,就此罷免了王安石。熙寧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二次罷相,第三次以同平章事判江寧府。

不過神宗一生最信任,最相知之人,恐怕也就王安石一人而已。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盡管王安石以前多次想要退還相印,神宗還是重新拜王安石為尚書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散特進並以舒國公改封荊國公。

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初六,王安石在江寧府秦淮河畔的半山園內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安石之再相也,屢謝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傷不堪,力請解幾務。上益厭之,罷為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明年,改集禧觀使,封舒國公。屢乞還將相印。元豐二年,複拜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換特進,改封荊。哲宗立,加司空。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傅。紹聖中,諡曰文,配享神宗廟庭。崇寧三年,又配食文宣王廟,列於顏、孟之次,追封舒王。欽宗時,楊時以為言,詔停之。高宗用趙鼎、呂聰問言,停宗廟配享,削其王封。

— — 宋史·列傳第八十六-王安石

早在王安石去世二十三年前,嘉祐八年(1063年)八月,王安石的母親吳氏去世,在王安石母親的喪禮上,諸多士大夫都來吊喪,唯獨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北宋文學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蘇軾和蘇轍的父親,父子三人被稱為“三蘇”)沒有參加,並寫了一篇《辨姦》敘述王安石的為人,認為他最後必將為禍天下。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疏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昔者羊叔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従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姦,固足以敗國,然而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従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複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巨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姦慝,豎刁、易牙、開方是也。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雖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嘆,孰知禍之至於此哉?不然,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 — 蘇洵,辨姦

熙寧變法僅次於王安石的第二號人物,被王安石譽為:“惠卿之賢,豈特今人,雖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學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獨惠卿而已。”。在和王安石爭鬥中,最終被罷政事,貶守陳州(今河南淮陽)。

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呂惠卿正任鄜延路經略使。在太原期間,整頓西北軍,多次抵抗西夏的入侵。

元祐三年(1088年),移宣州居住。

紹聖元年(1094年),知蘇州,改江寧。

徽宗時,又受到同時新黨的蔡京等排擠。而蔡京排擠同黨,就是因為厭惡呂慧卿的反複,害怕被其所害。

崇寧五年(1106年),知揚州,移青州,又起為觀文殿學士知杭州。

政和元年(1111年),以觀文殿學士、光祿大夫辭官歸里,不久病死。

始,惠卿逢合安石,驟致執政,安石去位,遂極力排之,至發其私書於上。安石退處金陵,往往寫”福建子”三字,蓋深悔為惠卿所誤也。雖章惇、曾布、蔡京當國,鹹畏惡其人,不敢引入朝。以是轉徙外服,訖於死雲。

— — 宋史·卷四百七十一 列傳第二百三十·呂惠卿傳

王安石和他的反對者的識人如炬相比,猶如蒙眼盲行,恐怕也要好好檢討自己的急功近利,不顧法度,尤其是“以擇術為始”的求術不求道的用心。

司馬光入對,帝問:”近相陳升之,外議雲何?”
光曰:”閩人狡險,楚人輕易。今二相皆閩人,二參政皆楚人,必將援引鄉黨之士,天下風俗,何由得更惇厚!”
帝曰:”升之有才智,曉邊事。”
光曰:”不能臨大節而不可寺耳凡才智之人,必得忠直之士從旁制之,此明人之法也。”
光又言富弼去可惜,帝曰:”朕留之至矣。”
光曰:”弼所以去者,其言不用,與同列不合故也。”
帝又問:”王安石何如?”
光曰:”人言安石姦邪,則毀之太過;但不曉事又執拗耳。”
帝曰:”韓琦敢當事,賢於富弼,然為人太強。”
光曰:”琦實忠於國家,但好遂非,此其所短也。”
帝因历問群臣,至呂惠卿,光曰:”惠卿憸巧,非佳士。使王安石負謗於天下者,惠卿也。近日不次進用,不大合群心。”
帝曰:”惠卿應對明辯,亦似美才。”
光曰:”江充、李訓若無才,何以動人主?”

— — 畢沅[yuán],續資治通鑒·卷六十七

雖然王安石隱退,但是神宗初心不改,繼續推進新法。此時,交趾郡以反對王安石變法,清君側的名義,分兵兩路,水陸並進“討伐”宋朝 — — 檢驗強軍變法的效果時刻,終於到來了。

熙寧五年(1072年)開始的熙河開邊,使得宋朝艱難取得的進取態勢,是否可以演變為唐皇漢武的盛世武功呢?

旭,2022年9月23日,10月22日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行在地獄之上,凝視繁花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體天法道·王以民為天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體天法道·民以食為天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黨項崛起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元昊立夏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三戰立國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慶历和議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慶历新政·真心半解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慶历新政·朋黨之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書生意氣作三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天道無常惜英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法家非法作無法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總把新桃換舊符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天將生意與人間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不畏浮雲遮望眼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涿州沙上飲盤桓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人生失意無南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肯與君王卷土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越南立國·城頭變換大王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越南立國·南國山河南帝居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知兵止戰,好戰國亡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元祐更化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風流天子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唯金不變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燕雲十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盟約如紙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震懾無聊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殘陽如血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千波競湧水無心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人情共恨春猶淺,不問寒梅有幾枝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握手更知禪迫遠,隔雲靈鷲碧千尋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拔地萬重清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不是攝心除妄想,求真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直至如今千載後

關註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燿天地

— — 旭,日在九天

--

--

iLighter, Gazing at flowers from the roof of hell

I walk on the roof of hell, Gazing at flowers. - 此世,如行在地獄之上,凝視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