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商業思維學院】主題講座 — Krenz Artwork 商業模式設計心得,創造個人的飛輪模式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8 min readJan 5, 2021

--

一、在個人品牌經營上,我們遇到哪些問題?

在 Facebook、Instagram 社群盛行時,個人品牌經營的議題再次興起。但這個主題並不是什麼新話題,其實從15 年前的無名小站、痞客邦、巴哈姆特創作大廳到各式各樣的網路論壇,創作者持續地在網路上產出作品,期望透過網路效應放大收益。

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但我們好奇的是:

這些成功的人,背後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由商業思維學院主辦,Krenz (K大) 的這場個人商業模式分享講座,可以提供我們許多有趣且實用的建議,我認為不論你是個人創作者、上班族、小型團隊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發。

我從有意識地經營自己的部落格 — Medium 已經有將近 2 年的時間,過程中不斷有 3 個問題盤旋在我的腦袋中:

  1. 我知道寫部落格有助於個人品牌的經營,但我的終點在哪裏?
  2. 我該如何有效將這些文章內容轉換成更有價值的成果?
  3. 身為知識型的產出者,我不像創作者能實際產出一副畫、一部影片,目前的內容也不足夠出書與課程,那麼我經營個人品牌的目的為何?

K 大的這場演講對我頗有啟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 K 大提到的重點,同時聊聊自己的啟發。

在這之前,先來聊聊我對於這 3 個問題的探索。

Photo by Christian Wiediger on Unsplash

二、為了解決問題,我做過哪些努力?

在經營 Medium 的這 2 年時間裡,我曾經多次問自己:

身為一個上班族,我經營部落格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在沒有具體答案前,我讀到了《巨人的工具 (Tools of Titan)》中呆伯特漫畫的作者 — Scott Raymond Adams 對於自己持續畫漫畫的想法。大意是:

他做這件事並不是為了達成一個具體的目標,而是為了發展成一個 “系統”。

當時的我想:「不如把 “發展系統” 想成是自己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我可以探索職場上需要的技能、探索生產力工具、探索時間管理的技巧…等,重要的是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練習輸出,建立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理解。」

此時的我,對於上方 3 個問題的答案是:

  1. 專注於過程:經營個人品牌先不用去想終點,在找到前往終點的方向前,持續地輸入知識與產出內容,累積足夠多的知識素材。
  2. 回答問題:如果我的文章能夠幫助某些人解決他/她遭遇的問題,文章的價值就出現了。
  3. 對工作有益:雖然寫作部落格無法創造直接收益 (我沒有設定廣告與加入Medium 付費專案),但對於找工作上的面試是相當有幫助的。

然而我的心中始終有股聲音:在經營個人品牌上,我應該還能做些什麼吧?

Photo by Qijin Xu on Unsplash

三、Krenz 的這場講座如何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

Krenz 的講座中雖然提到的都是藝術創作的變現,例如接案、畫冊、講座邀約、線上課程、海外參展…等,但是有許多的作法是我可以學習借鏡的。這邊分享 3 個重點與我的啟發:

1. 貼著主流幹道,走在地人小路

Krenz 在講座中說到,一個領域中存在了 3 條路 — 主流幹道、在地人小路 (B)、蜿蜒曲折的長路 (C),分別對應到:

  • 主流幹道:熱門主題
  • 在地人小路 (B):貼近熱門主題但保有獨特色彩
  • 蜿蜒曲折的長路 (C):冷門主題

主流幹道距離終點最近,但很多人都搶著走,路途上容易塞車 ; 曲折長路距離終點最遠,雖然是小眾領域,但許多人走到一半沒看到終點就放棄了。

在地人小路則是貼著熱門主題,同時涵蓋了個人特色的觀點。舉例來說:美少女人像繪畫是一個熱門主題,使用「水彩風格」來畫美少女人像的少了一點,再能夠將繪畫中使用的技能萃取成講座、教學書籍的人又更少了。

啟發:

一個領域中熱門的主題很多人會講 (例如職場上 PM 的工作技能、專案管理),但加上生產力工具的應用、時間管理技巧的應用、生活中使用專案管理技巧的應用…等,就沒這麼多的文章會談。

找到一個自己有興趣的主題,結合此主題不同面向的應用或元素結合,就是專屬於自己的切入點。

Krenz 講解主流幹道、在地人小路、蜿蜒長路的概念

2.持續深耕,你的用戶可能 8 年後才出現

Krenz 在講座中的一段話很激勵我:

你現在寫的文章,是為了 3–5年後,甚至是8年後的用戶而存在的。

… (中略)

反正你要做的,就是持續創作、持續寫作、持續在場上就好。

其實這些話大家都聽過,甚至聽到不止一遍,但如果沒有實際的案例或故事告訴我們事實真的就是如此,我們可能聽過也就忘了。

但 Krenz 的職涯就是最好這句話最好的背書。

從個人接案者開始做起、出版畫冊、出版教學書籍…到後來與粉絲閒聊獲得的回饋 (Krenz,我的第一本繪畫教學書就是跟你學的),誰會知道原來此刻自己的創作,竟然會是小自己 8 歲之人的啟蒙教材呢?

啟發:

李柏鋒 (鋒哥) 在講座中提到馬雲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我們可能懷疑:「但後天到底何時會來?」Krenz 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具體的數字 — 3 到 5 年、甚至是 8年。總而言之,先堅持產出到這個時間點,再來懷疑也不遲吧!

Krenz 的飛輪模式

3. 拆解知識,聆聽用戶痛點並幫忙解決問題

這一點是整場講座我受益最大的一點:知識型創作者應該將某項領域中的知識點拆細,聆聽用戶實際的痛點並幫忙解決問題。

這個觀點讓我聯想到自己在 《透過文章排版與策略性分配文章主題,用「圖書館思維」來經營部落格》提到的:

用「深度漏斗」的概念寫出有層次的文章。

假設我要透過部落格文章來行銷,讓更多的消費者可以有意無意看到部落格的文章,進而試用產品,我該怎麼做呢?

我們可以先將文章方向的分為上、中、下三塊,這三塊依序指:

上:提供產品所在的產業資訊

中:依據使用者的「搜尋意圖」,撰寫相關的產品使用案例

下:直接寫自家產品的使用案例

讓我們以「線上學習」這個數位產品來做舉例:

上:提供「線上學習」產業的資訊文章,讓讀者可一窺產業近況

中:跟「線上學習」這個關鍵字相關的資訊,例如職場升遷、自我成長、第二專長培養…等

下:自家線上學習平台的使用案例

套用到個人品牌經營的寫作上也是類似的,如果「入門主題」太多人寫、「艱澀主題」太小眾,那「中間地帶」有許多的主題都是我們可以發揮的。

文章創作可瞄準「中間地帶」

四、結語

這場講座共約 240 人聽講,除了個人創作者,我相信多數人應該都是像我一樣的「上班族」,想要在工作之餘透過某些輸出型式來產出自己的知識內容,並且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個人經營品牌方法。

Krenz 的演講讓我決定採取一些行動,例如:

  • 多參與不同的社群,聆聽文章讀者實際會遭遇的問題,透過寫作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 將自己熟悉領域的知識點細分,並針對每個知識點做深入研究

我想邀請對經營個人品牌有興趣的你,一起思考自己專長的領域為何,並透過「貼著主流幹道,走在地人小路」的原則,產出具有獨特性的文章或作品。

最後我想跟 Krenz 說聲謝謝,今晚的這場講座真的讓人意猶未盡, 3 個小時的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但感覺還有很多心法、故事沒聽到,希望未來還能有機會聽到 Krenz 的分享。

我是朱騏,一個渴求新知、熱愛學習的產品經理。也是一個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熱愛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你會看到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在進行365天寫作挑戰,詳情可參考《365天寫作挑戰第二季,關於寫作的新想法》。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請給我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如果有任何想閱讀的主題請留言分享給我。 最後,謝謝你的閱讀!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加我為好友」一起交流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