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深圳河邊境,曾是無數飢餓民眾逃生門。 昔日把關香港水警駱德志表示,大部份同僚會預備食物接濟被捕偷渡者,但絕不會放生。曾有水警隊長抓到自己表弟,照樣送交遣返。
新中國成立後,政治運動和政策失誤奪數千萬人性命,無數人冒險越過被稱為中國柏林圍牆的深圳河到香港逃生。1960年代初大躍進演變成大飢荒,不少港人透過郵寄糧食接濟鄕下親戚,廣東省委書記陶鑄更下令撤走深圳河邊境哨崗,默許災民逃生。後來的省委書記習仲勳形容,群眾是用腳投了票。
當年文革,為使紅衛兵退場並解決城市失業問題,領導人毛澤東動員青年「上山下鄉」到農村受再教育。當時有廣州青年羨慕光鮮港客主動申請下鄉以便偷渡;也有人不甘終生耕田,決意到香港謀出路,年紀最小約14歲。
文革時不少知青偷渡到港,成了重要歷史見證。當年有學者亟力做訪問留下珍貴紀錄;也有昔日偷渡者至今仍繼續結集資料出版。話說早年美國曾資助香港做研究基地,著名史家傅高義(Ezra Vogel)、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等都在香港起家。
1982年9月首屆市區區議會選舉,好些無地區基礎參選人憑組織人脈成功開拓票源挑戰舊勢力。多位校長透過家長信和學生拉票一面倒勝出;生力啤副公關經理陳英麟更獲准休假備戰,他自製短片,又率同事拍門助選,最後大勝對手近三倍,翌年更獲委任入立法局。
1982年3月新界區議會選舉投票率近五成,《百姓》專題揭當局成功跑數背後問題。其中大埔東選區幾被黑勢力操控,有傳漁民受恐嚇不准上岸投票,又傳選後區內多次毆鬥,有入院留醫,有返中國大陸避難。
話說港督麥理浩訪京觸礁後,中英一直避談香港問題,實則各自籌謀。1980年代初港府成立區議會,又放寬市政局選舉,由於直選議席有限,被質疑是撤退策略。當時壓力團體擔心被制度吸納,但從英留學返港的馮檢基則認為機會來了,著手引入外國選舉模式,遊說居民領袖參選,結果連連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