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難民(4):移民瑞典,沒有想像中的美好

究竟有多少人真正踏上瑞典之後,才發現瑞典不是那樣完美?

前情提要:

被遺忘的難民(1)我與歐洲難民潮的邂逅

被遺忘的難民(2):每個人心理,都有一個歐洲夢

被遺忘的難民(3):橫跨沙漠的尋夢之路

在對很多人來說,瑞典是個夢幻國度的代名詞;擁有良好的教育體制、科技文化,以及唯美的極光與建築。對於移民來說,瑞典不僅是尋夢的國度,也是生存的希望。然而這真的是瑞典的真實面貌嗎?

人物側寫:穆罕默德,厄利垂亞青年(續)

來自厄利垂亞,隻身到瑞典的穆罕默德,在厄立垂亞擁有大學學位,是從事醫療相關行業的菁英份子。理應能在學習瑞典語之後,進入醫療機構服務,過上衣食無虞的生活。然而好景不常的是,穆罕默德的大學學位並非英文學位,需要原大學提供英文版的證明文件,才能在瑞典從事醫療相關工作

屋漏偏逢連夜雨,穆罕默德的母校因為國內局勢動盪而無限期關閉。唯獨放棄原有專業,從頭開始;一邊學習瑞典文,一邊接受烹飪職業訓練,才能使穆罕默德得以遠離動盪,留在瑞典。

難民潮高峰:2015

2013–2015年是歐洲難民潮的高峰期,人口1000萬人的瑞典,在短短的三年間,接收近30萬的移民,相當於總人口的3%。3%看似沒有什麼,但是對於政府來說,卻是沈重的負擔。瑞典政府必須提供每位難民住房、生活津貼、教育、語言課程、職業訓練、等各種社會救助;以確保這些人可以在往後的幾年內融入社會,取得一技之長,並貢獻瑞典社會。

社會福利的經費來源,幾乎仰靠政府稅收;且這些補助與計畫都需要長期的投入,經年累月的協助才能讓移民們順利與社會接軌。對於在短時間內接收大量難民的瑞典政府來說,便陷入人道主義與財政健康的兩難困境

移民究竟是好是壞?

長期而言,移民可以為國家補足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尤其是高齡化社會的瑞典。其中高學歷的移民更能勝任利用其專業背景,以及語言能力,開拓新市場,增進瑞典企業的經濟產值。然而短期來說,政府被龐大的財政支出壓的喘不過氣。身為一個已經是高稅收的國家,再向納稅人徵稅勢必會引來社會反彈。因此修改移民政策成為瑞典政府的唯一選擇。

政策轉變

在2015歐洲難民潮達到高峰之後,瑞典政府遂修改移民政策,居留權從永久變成短期,以降低吸引移民的誘因。2017年來到瑞典的穆罕默德,只能拿到為期三年的居留證。根據規定,「經濟自主能力」是難民延長簽證的審核條件之一;像是擁有全職工作,以及有合法居住地等證明申請者若是在居留證到期時未能達到經濟自主,居留證將無法延長,且面臨遣送回國的困境。

陷入困境的移民

受訪的當下,穆罕默德已經來到瑞典兩年多。操著一口流利的瑞典文,在當地餐館有著一份兼職工作。面臨即將到期的居留證,穆罕默德坦言自己對於未來十分茫然;雖然目前兼職工作可以養活自己,但對於一個移民來說,要在三年內克服語言障礙、文化差異,以及重新訓練專長等困難,取得一份全職工作是一件談何容易的事?

若是在居留證到期前,仍未找到正職,穆罕默德將被瑞典政府遣返回厄立垂亞。在那裡等著他的是政治動亂、強制兵役、糧食短缺等問題,是任何人也不想再經歷的苦難。

移民青年的獨白

訪談至此,語言咖啡裡的空氣彷彿凝結,氣氛顯得格外沈重。看著手中微冷的黑咖啡,穆罕默德緩緩地抬頭,率先打破沉默:「在瑞典生活確實不容易,但是我仍感激在瑞典所經歷的一切。即便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我會仍努力向前看;期望能靠著一己之力,在瑞典取得正職,展開新的生活篇章」。

為期兩個小時的語言咖啡在談話間稍縱即逝,我與穆罕默德一起來到門口,互相道別。看著纖瘦的背影緩緩消逝在夜晚的街道中,在孤獨中又散發出堅毅的氣息。為了生活,就算遇到做折,也還是抹去臉上的淚水,迎接新的一天、新的挑戰。

原來,瑞典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瑞典對許多難民來說,是翻身的機會,也是「歐洲夢」的代名詞。然而隨著移民政策的緊縮,又有多少人成功的圓夢?

我暗自祈禱,希望穆罕默德可以順利謀得正職,取得居留權。我想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穆罕默德將會重拾書本,在瑞典完成醫療相關的學位,實現屬於自己的「瑞典夢」吧!

(下集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