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設計專案的收尾與結語

團隊運用社會學知識及設計思考方法執行社會設計專案,透過一連串驗證方法找出可行性與評估未來發展性。

boooozhi
Social Design  You And I
15 min readSep 28, 2022

--

關於社會設計專案的收尾與結語
本篇文章將會記錄研究團隊經由初步設計驗證之後團隊完善專案之提案計劃歷程,並紀錄成果發表日來自學術、業界人士之建議及觀點,以及後續資源教室老師及服務性社團學生回饋。此專案內容學習成果與部分學術研究,並於過程中嘗試與各機關組織、基金會、資源教室等單位進行接洽,如有相關合作建議與指教,歡迎在文中留言討論,讓我們能讓社會提供更好的設計。在本篇,您可以看到:「專案收尾及品牌社群經營、未來時程規劃、階段性成果發表、學業界回饋」目錄一、前言
二、完善品牌社群經營
三、方案願景
四、階段性成果發表
五、結語 :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關於這個系列文章如下【執行前期準備】 社會設計是什麼? 怎麼做? 入門前期準備六步驟!【議題搜集上篇】 三大社會設計問題理解議題怎麼探索?【議題搜集下篇】 4點探索社會設計議題?【定義核心問題】我們該如何 (HMW) 定義社會設計主題?【設計原型製作】運用社會學與設計學的 ”社計” 得出綜合解法!【初步設計驗證】 從易用性測試檢視設計成果!【階段成果發表】關於社會設計專案的收尾與結語

一、前言

根據專案前述從團隊探索議題開始,依據從隱性特殊需求出發,並在議題中逐漸聚焦在台大校園中,並且經由五月上旬團隊每周匯報至七月上旬階段完成此階段性設計驗證,然而,對於執行專案的議題範圍過大,以及團隊須考量各自成員之量能以及個人規劃緣故,因此團隊在2021.07–08月間,採用雙周一次準備事項,善用此時段將上半年執行專案之過程,搓合社會設計理論,不斷找出持續為社會而設計,並且提出可落地,以及完成階段性最小具體可行方案(MVP)為基準,後續將不斷滾動,透過自身個人的力量,由並找到夥伴建立起團隊,最後從個人到團隊再到社會組織,一步一步調整步調來使專案更加完善(圖1)。

圖1、專案研究流程
圖1、專案研究流程

而設計團隊完成了設計驗證之後(下方有附上連結喔!),根據受訪者學生助理A、B兩位提供之回饋進行修正及迭代,接著將繼續完善此專案原型計劃,將製作好的原型透過品牌建置拓展完善的服務流程,以及規劃後續時間歷程,規劃專案走向。

二、完善品牌社群經營

設計團隊除了開發專案的聊天機器人外,也同時需要一併開發臉書之品牌建置,透過團隊具有使用者研究及視覺設計專長之成員進行形象封面照片的繪製,並且製作懶人包來推廣科普知識等要點,其成果如下(圖2)。

圖2、社群科普懶人包
圖2、社群科普懶人包

透過這樣的科普社群懶人包,不但能夠使學生助理在受測時發現很多額外知識,並且也指出,不見得是給校園中的學生助理觀看,而是可以更包容、更友善地提供給一般大眾,夠過活潑、鮮豔吸引人的色彩來營造議題的溫度已及關懷,讓社會大眾在社群上逐漸接觸並意識到議題相關內容。

在建置臉書品牌之外,也必須要有不同階段性的規劃內容。因此,研究團隊在第一階段主要建置目標在臉書粉絲專業中,透過懶人包以及提供實體互動活動、推廣科普教學等事項來增進一般台大學生(或社會大眾)來理解隱性特殊需求議題學生。

其次,優化原型聊天機器人,設計給學生助理、一般社會大眾乃至於星兒都可以使用之分流工具,幫助使用者能夠及時找到相關資訊,以及主動推播相關活動訊息,甚至找到服務性質的基金會或是聯絡單位等。最後,透過不同障別共同組合成的支持性社群,透過傳承以及交接內容的方式建立社群,提供討論區已及固定的新手學生助理工作坊,定期額外舉辦活動等方式來提供學生助理在校園提供給星兒或是更多障別學生協助,建立起更多的社會連帶(圖3)。

圖3、社群經營三階段
圖3、社群經營三階段

三、方案願景

根據專案計劃研究團隊所制定之短、中、長期如下圖4所示。

圖4、短、中、長期落地規劃
圖4、短、中、長期落地規劃

短期目標

設計團隊擬定為【解決個人困擾】如:針對學生助理提供服務,將聊天機器人原型進行優化並加入更多情境別來完善內容,並且拓展相關的服務網絡圖,透過專案成果簡報已及部落格文章形式推廣,找到更多利害關係人合作已及建立起相關基本面臨的狀況及優化方式。

中期目標

透過【規劃系統訓練】方式,透過原型上規劃更多社交互動的大綱以及訓練方式,如規劃相關課程已及工作坊之形式來協助,同時也需要留意相關報名之學校網站之服務窗口(如資源教室)以及後端的校園網站優化、營運等問題,接著再次進行易用性測試,確保完善情境及障別。

長期目標

長期則透過一開始所建置好的社群臉書專業,透過深耕社群方式,建立起社會連帶,原本團隊計劃最終交付給資源教室或是心輔中心,以及後續在訪談回饋中資源教室老師提及面對相關的資料營運以及量能上負荷甚多,因此建議團隊可以轉由服務性社團來自主營運,資源教室作為輔助提供資源者,或透過更多的志願者加入於計劃當中,推廣為社會型組織。

設計團隊也期許透過專案的推動,逐步拓展服務對象(圖5)。先透過對學生助理的相關服務建置以及培力,幫助學生助理在工作坊更加順利,同時也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加學生助理這個職位的留任機率。第二階段為透過星兒及其他障別學生的完善服務規劃,能夠提升其他角色的包容已及理解,提升校園中隱性特殊學生的適應狀況。第三階段則協助所有台大學生,乃之於社會大眾來了解星兒與隱性的相關議題,促進校園更加友善包容。

圖5、方案願景
圖5、方案願景

四、階段性成果發表

本團隊搭配社會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之進度,於2021.06.25進行課堂期末成果發表,其當天感謝課程專案五位業師的指導與建議,按姓氏筆畫排序(圖6所示)。

❤感謝課程專案五位業師的指導與建議,按姓氏筆畫排序。我們設計事務所 吳漢中創辦人
為台灣而教 施惠文執行長
數位外交協會 郭家祐創辦人
台北護理大學 陳正芬教授
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 楊志彬秘書長
圖6、階段性成果發表紀錄-a
圖6、階段性成果發表紀錄-a

本團隊根據學界業師與回饋擬定完整文件來進行回覆(圖7、圖8所示),若有興趣讀者可點擊閱讀此文章

圖7、階段性成果發表紀錄-b

因社會設計專案必須透過不斷的迭代、建立起社會連帶,才能有辦法進行鬆動體制,或是提出更多的可能性方向,也因此,雖然6/25期末已經結束,但團隊仍依然保持這樣的初心及動力執行後續的規劃,完善專案的內容,將這樣的階段行成果文章分享給各位讀者,也希望藉此找到相關人才及組織單位若願意給予更多協助以及資源投入,讓這個專案能夠後續運行起來 !

最終成果一覽
圖8、最終成果一覽

五、結語 —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除了在學術及業界導師給與團隊回饋以外,本團隊也必須根據此專案過程進行四點研究限制地探討。

第一、因受到疫情影響,與資源教室老師聯繫上較為困難

因資源教室老師也必須因應全線上緣故,也必須負擔更多隱性特殊學生或是身心障礙學生的線上工作項目,也因此在七月八月期間,研究團隊才正式接洽單位老師,也得到很多正面的回饋,礙於資源教室老師本身負擔量能有九成都在這些障別的學生上,也因此團隊透過第三方外部單位,如服務性社團或是自主經營的方式來分擔資源教室的業務,或是提供給大眾科普的管道。

第二、學生助理的招募不易,樣本數量有限。

除了受到疫情使得校園師生都需要因應此狀況進行調整以外,研究團隊也面臨到招募上的困難,除了碰上期中期末考之外,學生助理的更替十分快速,會隨著不同星兒是否有需求以及不同課程是否需要有需要,會透過系上招募這些優秀成的的學生作為學生助理,也因此在後續訪談找到相關受訪者時樣本不足。

第三、在進行原型測試時細節尚未留意。

雖然採用線上訪談形式,並且需要受訪者分享手機畫面來看到原型機器人的操作過程,但因為只有分享手機螢幕無法同時開啟視訊功能,可能會損失一些在操作當下的關鍵洞察。

第四、關於原型操作的使用情境,學生助理則表示有些情境下無法當下立即操作、查找。

因為星兒在課業輔導過程之中都會觀察學生助理的一舉一動,因此如何建立起事前訓練或是平時透過推播這些科普知識、活動訊息更顯為重要。

在 2021.07–08 兩個月期間,團隊也面臨到與資源教室合作之可能以及專案該如何執行後續推動問題(圖9),也因此詢問台科大資源教室及台大資源教室老師,以及額外的服務性社團,經過詳細記錄之後,團隊決定由外部服務性社團協助經營或是自主經營此專案。

圖9、專案推動合作可能
圖9、專案推動合作可能

最後,雖然團隊執行時體會到相關議題及專業知識上還尚有不足,以及在執行專案中還是缺乏如心理、臨床或認知、醫療相關領域的知識人員訪談或是納入共同製作設計,但初步藉由文章形式先行推廣使大眾及台大學生等接觸議題,找到相關自願者可以投入於後續經營。同時在另一方面,團隊成員也積極接觸更多相關領域的議題及課程,例如 : 參加「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 — — 走進自閉特色的世界」網上學習平台,由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及香港賽馬慈善信託基金共同籌備之課程。

藉由「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學校支援)」教育心理學家團隊課程,特別編寫一個免費的網上學習平台,讓家長、專業同工及對支援自閉特色人士感興趣的大眾,可以循序漸進地學習與自閉特色相關的課題,在不同的範疇支援有自閉特色的孩子(圖10)。

圖10、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取自https://www.asdsupport.org.hk/courseIntro
圖10、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取自https://www.asdsupport.org.hk/courseIntro

參加者可以透過網上學習平台認識自閉特色學童的需要和適切的支援方法,幫助學童面對成長路上的挑戰,發揮所長,貢獻社會。而最終若推行專案計劃時團隊的量能最終無法負荷及營運,我們也因此先寫下這樣的專案歷程,提供給後續對於隱性特殊需求及社會設計、參與式設計等相關領域有興趣的設計、社會等不同領域之人才,期許透過我們團隊的經驗分享,能夠少走一些冤枉路。

最後,本團隊根據隱性特殊需求議題中,由過去找尋相關星兒所面臨的問題及情境,陸續轉向為已在星兒身旁的學生助理作為研究對象,以「操作可近性」、「資源即時性」、「資訊更新速度」來進行發想及設計,規劃以臉書聊天機器人原型作為最小可行方案。

根據訪談以及階段性成果表結果來提供後續的優化及建議,期許本專案後續能夠1.完善自閉症光譜障別。2.納入更多障別。3.方案永續可能性之討論(圖11)。

圖11、專案未來展望
圖11、專案未來展望

最後,我們回扣到陳東升老師課堂上所言(圖12),社會設計的路徑並非是只有線性進行,而是無法預先確定目標,並且需要改變慣性與認知,找到不同領域人才共同協力共創才得以執行,沒有最佳解的路上,團隊也不斷優化學習中,這些都給予了團隊成員未來工作上很好的養分,而我們也帶著這樣的知識持續滾動以及影響著。

陳東升老師提及之觀點。
圖12、陳東升老師提及之觀點

若後續有相關的進行進度,我們也會不定期透過文章的方式跟大家進行分享,再次謝謝各位讀者閱讀,也期待在未來的路上,不論是學生助理或是一般社會大眾,都能夠對於隱性特殊需求議題有更多認識,以及在身邊這些有需要協助的夥伴,給予更多關心及包容,透過個人扮演社會行動者不斷滾動以及付出一點心力,凝聚社群力量之後能夠鬆動社會的結構,邁向及建構更美好的社會環境。

感謝你/妳花時間讀這篇文章,若能幫助到你,可以給「拍手鼓勵」喔!

1. 拍「10-20下」:表示你喜歡這篇文章,能從中理解了議題!
2. 拍「20-30下」:表示給團對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3. 拍「30-50下」:表示你覺得這篇文章有趣、有幫助、很可以!
4. 拍好拍滿「50下」:表示分享這篇文章能夠在您未來執行專案時提供幫助!且十分有貢獻的一篇文章:)

專案參考資料

中文文獻
1.台大自閉星雨服務團
2.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3.國立臺灣大學學務處| 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資源教室服務流程圖
4.國立臺灣大學學務處| 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資源教室特教生概況
5.邱妤芳(2016)。大專院校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6.昝亭瑜(2020)。探討聊天機器人個性化對使用感知與意願的影響。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所,台北市。
7.范蔚敏(2020)。聊天軟體機器人技術應用於大學圖書館虛擬參考諮詢服務建置過程與評估研究。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46(1),4–31。
8.莫少依、張正芬(2014)。不共脈絡性:輕症自閉症學生的人際互動特徵。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9(2),33–59。
9.陳勇祥(2018)。輕度自閉症資優學生失敗經驗的情感調節及復原歷程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3(3),29–55。
10.鄭津妃(2017)。中年輕症自閉症男性的成長境遇與自我調適。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2(2),57–83。
11.蕭雁文、趙家琛(2017)。一位輕症自閉症女性成人的同理心經驗與觀點。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0(2),169–194。
12.鍾惠媄、江秋樺(2018)。自閉症類群障礙大專生身心特質及輔導實務。雲嘉特教期刊,(28),22–29。
13.簡意玲(譯)(2018)。PEERS®青年社交技巧訓練:幫助自閉症類群與社交困難者建立友。台北市:心靈工坊。

英文文獻
Happé, F., & Frith, U. (2020). Annual Research Review: Looking back to look forward — changes in the concept of autism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61(3), 218–232.

關於這個系列文章介紹五位來自不同領域,橫跨視覺設計、設計研究、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工作、商管領域人才聚集於此,於 2021.05~09 四個多月,總計投入至少 250 個小時,共同進行團隊建立後,以隱性特殊需求為主題,探討在隱性需求的學生族群以及在身旁協助的學生助理有何社會問題,如何透過社會學以及使用者經驗視角共同洞察出問題,再共同透過設計思考方式發想並執行後初步驗證過程,以下章節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1. 【執行前期準備】 社會設計是什麼? 怎麼做? 入門前期準備六步驟!
  2. 【議題搜集上篇】 三大社會設計問題理解議題怎麼探索?
  3. 【議題搜集下篇】 4點探索社會設計議題?
  4. 【定義核心問題】我們該如何 (HMW) 定義社會設計主題?
  5. 【設計原型製作】運用社會學與設計學的 ”社計” 得出綜合解法!
  6. 【初步設計驗證】 從易用性測試檢視設計成果!
  7. 【階段成果發表】關於社會設計專案的收尾與結語
❤特別感謝【指導老師及助教群】本專案為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所109–2開設之《社會設計:理論與方法》陳東升老師教授與指導,並由搭配三位課程助教林采鴻(荷蘭鹿特丹大學都市發展研究所)、陳怡蓁(台大城鄉所)、劉彥岑(大梨設計事務所共同創辦人)共同協助課程指導。專案內容由洪琪晏(台大社會系)、林安柔(台大工管社會系)、梁鈞為(台大人類社會系)、彭宣玶(台大歷史社工系)、楊博智(台科大設計所) 共同執行議題探索、設計調研、原型製作、設計驗證等事項。❤感謝課程專案五位業師的指導與建議,按姓氏筆畫排序。我們設計事務所 吳漢中創辦人
為台灣而教 施惠文執行長
數位外交協會 郭家祐創辦人
台北護理大學 陳正芬教授
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 楊志彬秘書長
❤感謝提供專案回饋的資源教室老師,按姓氏筆畫排序。國立台灣大學 陳嘉桓 輔導老師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源 歐庭 輔導老師
感謝所有專案過程中受訪學生助理,所有寶貴建議都成為我們迭代的養分。
2021春夏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社會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

--

--

boooozhi
Social Design  You And I

現於 Web3.0 擔任UIUX用戶體驗、UR 研究員角色,透過定性和定量研究橋梁搭起社會、心理、商業服務創新於專案中,深層挖掘厚數據來理解用戶及消費者,彰顯設計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