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點探索社會設計議題?以隱性特殊需求為例(下)

彭宣玶
Social Design  You And I
Sep 28, 2022

我們如何找出社會設計的議題、並聚焦隱性特殊需求-四點方法,探索社會設計的資料搜集階段。

4點探索社會設計議題?以隱性特殊需求為例(下)
本篇文章是「社會設計專案—隱性特殊需求」系列文章中的第三篇,將會記錄研究團隊在選定社會設計的研究主題後,在面對複雜、模糊的議題時,如何探索周邊資源,蒐集到一手、二手的相關資料;而研究團隊內又如何同步這些資訊,讓這些蒐集到的資料能我們動態的凝聚共識,並進一步聚焦專案的下一步方向。簡單來說,這是一篇「從零到一蒐集資料、同步資訊」的大哉問。 目錄一、廣泛蒐集:在一切開始之前,先多方了解
二、定點挖深:確定對象後深挖多面向的文獻
三、展開支線:擬定幾個方向,分工再次深挖
四、確定方向:收斂資訊,確認專案走向
五、結語
關於這個系列文章如下【執行前期準備】 社會設計是什麼? 怎麼做? 入門前期準備六步驟!【議題搜集上篇】 三大社會設計問題理解議題怎麼探索?【議題搜集下篇】 4點探索社會設計議題?【定義核心問題】我們該如何 (HMW) 定義社會設計主題?【設計原型製作】運用社會學與設計學的 ”社計” 得出綜合解法!【初步設計驗證】 從易用性測試檢視設計成果!【階段成果發表】關於社會設計專案的收尾與結語

一、廣泛蒐集:在一切開始之前,先多方了解

在研究團隊正式進入議題後,面對龐大、繁雜、模糊的社會議題,同時成員間對於議題的認識也各有不同,因此當務之急在於建立研究團隊對於議題的認識,並對齊團隊內資訊。於是,我們便從從「議題」本身出發,開始尋找相關資料,尤其是好入門的報導文章,也互相丟出我們各自擁有的資訊。

以報導文章而言,當時我們就透過「隱性障礙」、「身心障礙」、「大學生」等關鍵字,在親子天下、國語日報、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校內資源教室等網路平台上,尋找到相關資料。另外,因為部分研究團隊成員有參與另一項「國小隱性特殊需求」的研究專案,我們也將當時的期末結案報告上傳,幫助團隊同步資訊。

至此,研究團隊大致了解了「大學生隱性特殊需求」議題的現況,包括不同人對於此現象的觀察,以及現有的因應措施、cases in practice。在此也想特別強調是,由於此階段仍是初步探索議題的階段,保持開放、好奇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對於議題有更深入、更廣泛的認識,幫助下個階段的聚焦。

二、定點挖深:確定對象後深挖多面向的文獻

在團隊建立了初步對於議題的認識後,我們開始思考這樣的議題如果放在「台大」的場域中,可能會有哪些角色在其中,包括這些有隱性特殊需求的大學生,以及周邊的眾多利害關係人。

在經歷了一番討論、並與台大的資料相互對照之後,我們決定以大學校園中的「自閉症學生」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同時也注意到「學生助理」的角色,確立了此次專案的主要研究對象。(詳見上篇文章)

從此,研究團隊進一步以「自閉症」、「大學生」等關鍵字,在不同學術論文的平台上,尋找此研究對象相關的研究成果,目標是深挖這個族群更深入、更多面向的資訊(insights),幫助團隊更有效地「同理」研究對象的處境,找到專案可行的切入點,類似於「承先啟後」的過程。

由於這個階段本身的重要性,再加上找尋的資料相對深入、閱讀門檻也高,我們當時使用了以下這樣的表格來整理所有文獻的資訊(如下圖1)。同時,在會議中也讓負責整理該篇研究的成員,口述這篇文章的成果、對團隊來說的重要性,而其他人則在聽的過程中標示出重點,幫助下個階段能一起激盪想法。

圖1、文獻整理表格

總結此階段,研究團隊已經從對於議題的認識,轉換視角來到「使用者」身上,從下而上地認識到自閉症大學生生長經驗、求學歷程,及其在社交、人際互動上所面臨的困境,作為接下來繼續探索的方向。

三、展開支線:擬定幾個方向,分工再次深挖

隨著前個階段所深挖到的新資料,研究團隊逐步確立了專案的大致方向,於是資料探索的方向,開始從使用者本身,轉移到「解方」的層次。

此處所言的「解方」並非從發現問題、直接跳到解決方案,而是希望透過前人的研究、實際案例,了解哪些方式已經被實證可以解決使用者的問題,以及哪些單位有在耕耘這個主題、能夠給予我們一些協助;同時也是更回應社會設計的理想。而這樣的過程也幫助我們在下個階段,帶著更有意義、更具體的問題意識,進到場域中觀察,並訪談使用者。

因此,研究團隊便以前階段的專案資料、方向為基礎,開始思考和討論是否有相關的解決方案、聯絡單位等等⋯⋯最後逐漸凝聚出共識,展開了幾個可行的專案方向,並擬定具體可行的to do:

  • 尋找社交、治療相關卡牌,了解自閉症適用的卡牌、或是現有卡牌的不足
  •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聯繫,了解基金會服務方式、合作可能性
  • 台大資源教室聯繫,了解資源教室所提供的服務、是否有相關課程

在此可以回頭說明的是,由於目前仍在「蒐集資料」的階段,即便專案已經「逐步聚焦」,仍要時時提醒自己保持開放的心態,有意識地思考眼下的資訊,這樣才能避免研究團隊指擁抱了自己的切入點,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甚至對於使用者產生負面的影響(這是作為一個「社會設計」團隊最不樂見的事)。像是團隊之間時時詢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如此」、「為什麼如此」,就是很好的思考方式。

也是因此,研究團隊在此階段不一定要執著於想出「一個」切入點。在時間、人力可行的狀況下,反而可以讓不同idea同時並進,讓專案底下展開不同小支線,再將研究團隊的成員分工,進到不同支線中進行探索。

如同上面列的三個項目,那即是我們當時前後分頭參與的小支線項目。而被分配其中的成員,再根據該主題、和清楚的to do,去詢問相關人脈,或查找相關資訊,也就是「再次深挖」。

四、確定方向:收斂資訊,確認專案走向

分頭進行資料蒐集後,再將這些支線的資料帶回研究團隊內,讓團隊成員一起討論、決策出接下來專案前進的方向。

以研究團隊實際進行的狀況來說,三個支線的成員分別透過不同的媒介,帶回了新的資訊。以卡牌組別而言,我們從卡牌資源網站、語言治療的人脈,盤點了目前跟主題相關的卡牌(如下圖2),從中確認了卡牌確實是可行的介入方式,而目前也有一些卡牌可供借鑑;而基金會、資源教室的組別,則透過該單位網頁、信件通訊等方式,來彙整了它們各自所提供的服務,而評估過後也認為它們能夠作為下一步的合作單位。

圖2、卡牌盤點結果(支線1)

在此過程中,研究團隊也同樣以一邊分享、一邊標重點的方式,幫助內部同步這些資料,找出討論點。而當我們仔細分享完後,便有了讓我們興奮的發現 — — 這些資料都提到、甚至推薦了同一本書籍「PEERS®青年社交技巧訓練:幫助自閉症類群與社交困難者建立友誼」。

這本書是針對成年自閉症者的社交技巧訓練,收錄了各式各樣實際的社交情境、分別的教戰守則、訓練方式,更有著強大的研究實證基礎,同時也加入台灣本土的實務觀察⋯⋯總之,對於研究團隊來說,這絕對是此階段的關鍵收穫,驗證了團隊一開始在社交互動技巧上的觀察,同時對於「學生助理」也有適用之處。

至此,而本研究團隊的「資料蒐集」階段也正式到了一個節點,準備向「定義問題」的階段邁進。

五、結語

以上內容即是當時研究團隊在學期間2–3週內的血與淚結晶,包括蒐集資料的完整歷程,以及過程中、甚至回過頭想起來很重要的mindset。

總結在這個「資料蒐集」的階段中,研究團隊透過發散、收斂的技巧,一起由廣而深地建立起對於議題脈絡的認識:從一開始對於議題脈絡不熟悉、各自認知不同,到後來彙整了不同面向的資料,能夠產出更聚焦的下一步專案方向。

在此也說明,「資料蒐集」是一個在專案中動態發生、不斷反覆的過程,絕不會只在專案中的這個階段發生!而本篇主要聚焦的則是在專案初始階段,研究團隊「從零到一進入議題」的這段過程,希望對於各位讀者有所啟發和幫助,若有任何疑問指教,還請不吝提出!

關於這個系列文章介紹五位來自不同領域,橫跨視覺設計、設計研究、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工作、商管領域人才聚集於此,於 2021.05~09 四個多月,總計投入至少 250 個小時,共同進行團隊建立後,以隱性特殊需求為主題,探討在隱性需求的學生族群以及在身旁協助的學生助理有何社會問題,如何透過社會學以及使用者經驗視角共同洞察出問題,再共同透過設計思考方式發想並執行後初步驗證過程,以下章節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1. 【執行前期準備】 社會設計是什麼? 怎麼做? 入門前期準備六步驟!
  2. 【議題搜集上篇】 三大社會設計問題理解議題怎麼探索?
  3. 【議題搜集下篇】 4點探索社會設計議題?
  4. 【定義核心問題】我們該如何 (HMW) 定義社會設計主題?
  5. 【設計原型製作】運用社會學與設計學的 ”社計” 得出綜合解法!
  6. 【初步設計驗證】 從易用性測試檢視設計成果!
  7. 【階段成果發表】關於社會設計專案的收尾與結語
❤特別感謝【指導老師及助教群】本專案為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所109–2開設之《社會設計:理論與方法》陳東升老師教授與指導,並由搭配三位課程助教林采鴻(荷蘭鹿特丹大學都市發展研究所)、陳怡蓁(台大城鄉所)、劉彥岑(大梨設計事務所共同創辦人)共同協助課程指導。專案內容由洪琪晏(台大社會系)、林安柔(台大工管社會系)、梁鈞為(台大人類社會系)、彭宣玶(台大歷史社工系)、楊博智(台科大設計所) 共同執行議題探索、設計調研、原型製作、設計驗證等事項。❤感謝課程專案五位業師的指導與建議,按姓氏筆畫排序。我們設計事務所 吳漢中創辦人
為台灣而教 施惠文執行長
數位外交協會 郭家祐創辦人
台北護理大學 陳正芬教授
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 楊志彬秘書長
❤感謝提供專案回饋的資源教室老師,按姓氏筆畫排序。國立台灣大學 陳嘉桓 輔導老師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源 歐庭 輔導老師
感謝所有專案過程中受訪學生助理,所有寶貴建議都成為我們迭代的養分。
2021春夏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社會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

--

--

彭宣玶
Social Design  You And I

台大歷史社工X社會設計|走上社會創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