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營的牢房(攝影/鄭傑憶)

中東震盪

Chieh-Yi Cheng
地中海豔陽
Published in
Nov 8, 2023

--

碎片般散落在世界各地延燒的戰爭慢慢在串連

以色列代表在講壇上用驕傲的語氣說起小國治水有方,儘管一半國土位處沙漠,淡水卻多到可以出口,侃侃而談演說完畢後,台下行禮如儀的掌聲稀稀落落。到了問答時間,巴勒斯坦代表說,巴勒斯坦過去並不缺水,是以色列破壞了水道等基礎建設,導致當地缺水。這番反駁,讓原本冷清的會場突然響起如雷的掌聲。

七月初,位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邀請各國代表和專家討論氣候變遷下,越來越嚴峻的水資源問題,即使是日常所需,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前也可以嗅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劍拔弩張的煙硝味。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數十年來的恩怨情仇不會因為美國的目光轉移而消失

美國定位中國是首要競爭對手後,急於將數十年來投注在中東的資源轉移到印太,然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數十年來的恩怨情仇不會因為美國的目光轉移而消失。2021年,以色列警察攻擊巴勒斯坦人讓耶路撒冷陷入好幾個月的動盪不安,身在加薩的哈馬斯發射火箭彈攻擊以色列;2022年,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展開軍事行動,造成將近兩百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抗議騷亂暴動不斷,但以色列認為,仰仗先進的監控技術和精良武器,局勢都在控制中,不致於演變為大規模的攻擊。直到10月7日,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數千枚火箭彈,武裝分子破壞了邊境上一整排的監視器和通訊系統,長驅直入擄走二百多名人質,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多年來,以色列人自認堅不可摧的安全感頓時瓦解。被周邊阿拉伯國家突襲的贖罪日戰爭爆發50年後,以色列再度四面楚歌,錯愕的人們形容哈馬斯的恐怖攻擊彷彿是以色列的九一一事件。

納坦雅胡認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利用哈馬斯削弱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PNA),結果是養虎為患,坐大哈馬斯的實力。

在一開始的短暫同仇敵愾,齊聲譴責哈馬斯的殘酷暴行後,隨著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下令毫不留情轟炸加薩,困在露天監獄的巴勒斯坦人無處可逃,平民傷亡人數不斷飆升,倖存者也陷入斷糧、斷水、斷訊的窘境,輿論很快轉向檢討「受害者」,批評以色列多年來對巴勒斯坦土地的蠶食鯨吞、視境內巴勒斯坦人為次等公民。納坦雅胡認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利用哈馬斯削弱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PNA),結果是養虎為患,坐大哈馬斯的實力。

美國拜登政府從義無反顧的支持逐漸為施壓以色列,在自衛之外必須兼顧人道,避免傷及無辜平民。俄國入侵烏克蘭後,西方陣營在美國的領導下,同聲一氣支持烏克蘭。然而,哈馬斯和以色列爆發衝突以來,歐洲國家表態更謹慎,在聯合國的投票也立場不一。大眾輿論也從同情以色列,到批評納坦雅胡剛愎自用漠視安全官員的警告,風向很快轉向反對猶太人。

集中營中猶太人遺留的筆記(攝影/鄭傑憶)

反猶像是從墳墓中爬出的幽靈,在歐洲徘徊,猶太人以為不用再承受的惶恐不安,又襲上心頭。在米蘭,聲援巴勒斯坦的遊行隊伍裡,有的布條上寫著:「打開(與以色列之間的)檢查哨,讓我們進去殺了錫安主義者(Zionist)。」在柏林,公寓外牆被噴上標示猶太人居住的大衛之星;在法國,猶太政治人物收到恐嚇信;在英國,猶太正統派被人揮拳打臉。

鑽研猶太人受害史二十多年的民間歷史學家卡瓦帝(Silvio Cavati)向我解釋,批評以色列是針對一個國家的政策,但如今在歐洲發生的,是針對法國籍、義大利籍或德國籍的猶太人,這是種族歧視,上個世紀的義大利法西斯和德國納粹反猶,同樣是基於種族主義,而不是針對猶太宗教。

或許,歐洲人厭倦了反省、道歉;但世界各地的反猶勢力興起,也跟西方敘事霸權逐漸式微息息相關

出生在維也納的碧玲(Lisa Billing)在1938隨著父母逃到紐約,後來旅居羅馬,長期推動跨宗教的對話。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之後,她不斷問自己,每年有猶太大屠殺紀念日、有許多相關書籍、電影、演講、座談會,還有紀念館,為何在這麼多的努力後,反猶聲浪在歐洲捲土從來?她對著我說:「或許是,這些追思紀念讓人背負罪惡感,現在大家厭倦了罪惡感。」

或許,歐洲人厭倦了反省、道歉;但世界各地的反猶勢力興起,也跟西方敘事霸權逐漸式微息息相關,聯合國水資源座談會的與會者冷眼對待以色列的治水成就,卻對巴勒斯坦的反擊報以熱烈掌聲,顯示巴勒斯坦人取代了猶太人長久的受害者角色,雖然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都不如人,但博取了更多國際同情。

俄烏戰爭爆發後,曾經被形容為腦死的北約(NATO)起死回生,軍事實力強大的芬蘭和瑞典紛紛加入,歐洲追隨美國經濟制裁,並大幅減少對俄國能源的依賴,分析家多認為,在俄烏曠日廢時的熱戰之外,歐美與俄國再度陷入對峙,一場新冷戰上演。

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煽動沉寂已久的反猶情緒,讓歐洲回想起九十年前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引發的瘋狂屠殺和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不會重演,但在地緣政治劇烈變動的時代,大家都想透過歷史的比擬找尋解答,俄國入侵烏克蘭、中俄友誼無上限,還有美中角力,兩大陣營對立的冷戰是最便利直覺的比照。

受害猶太人的遺物(攝影/鄭傑憶)

眼前是個更加分裂群雄爭霸的時代,碎片般散落在世界各地延燒的戰爭似乎慢慢在串連,就像被遺忘的葉門戰爭,與哈以衝突一樣牽動著中東未來。

可是,儘管美國仍是全球霸權,經濟、科技、軍事和外交占有優勢,但後進國家都在急起直追,逐漸拉近落差,尤其是美國念茲在茲的最大對手 — 中國,其他區域強權也不像過去忌憚美國的威嚇能力,先是俄國魯莽打破歐洲均衡,中國、伊朗蠢蠢欲動,美國試圖拉攏的印度和土耳其也經常各唱各的調,眼前是個更加分裂群雄爭霸的時代,碎片般散落在世界各地延燒的戰爭似乎慢慢在串連,就像被遺忘的葉門戰爭,與哈以衝突一樣牽動著中東未來。

各國都在仔細觀察美國兌現霸主承諾的能力,美國藉由烏克蘭戰爭重新穩固歐洲盟邦,哈以衝突可能迫使美國重返中東,台灣則是美中競爭的熱點。觀察者不禁擔憂,美國能否同時兼顧三場衝突。美國官方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表示:「就像邊走邊吃口香糖一樣簡單。」

的確,比起越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美國沒有直接派兵到烏克蘭或以色列,重整旗鼓的軍工業也可能逐漸開出產能。但最大的敵人在本能寺,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露出疲態,孤立主義勢力若在明年大選崛起,美國的霸主地位將面臨更多質疑,緊張的國際局勢也將更加動盪不安。

(本文11月6日刊登在新加坡《聯合早報》)

--

--

Chieh-Yi Cheng
地中海豔陽

生長在台灣,生活在義大利的記錄者和學習者,更多「地中海豔陽」下的新鮮事、前塵往事和鳥事,請到專頁繼續閱讀: https://medium.com/solemediterran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