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重塑後記】向內閱讀報導「者」 — — 我們如何尋找《報導者》的設計語彙?

《報導者》的媒體實驗之路至今已走了6年,我們長期致力於打造共好的媒體環境,持續產出優質的深度調查報導,而在過程中我們也做過許多創新嘗試,從耕耘多年、培育人才的攝影工作坊,到去年推出開放各界使用的新聞元件庫,以及打開編輯台之門邀請群眾參與的 Podcast 節目等,都是各個不同角色的報導「者」對於「非營利媒體」這個命題的詮釋。

對於設計而言,能夠施力的點會是什麼?屬於《報導者》的設計語彙又該是如何呢?這個議題,早在 2020 年初設計部門掛牌時,就開始在我們心底醞釀⋯⋯

文/林珍娜(《報導者》設計部主任)、張文馨(Studio Pros 體驗總監)

起心動念:小團隊的設計困境

關於《報導者》的品牌形象與外界如何認知這件事,其實內部在過去做過不少研究,從文章頁的閱讀體驗贊助頁的使用者訪談、以及各種與我們有著深淺不一互動的人們,關於他們輪廓的量化分析等等,但這些研究一直未能有機會以一個更整體性的方式收斂,使得《報導者》的品牌形象較常與單一內容、服務或產品有所連結,無法清楚傳遞更完整的品牌樣貌。

 💡 為什麼需要建立明確的品牌樣貌?在資訊氾濫的時代,大眾接收訊息的時間更為碎片化,品牌與受眾之間的接觸點就在一個指尖一滑而過,如何在短短的時間內讓他們留下印象,讓訊息溝通更為精準,樹立鮮明的品牌個性便是途徑之一;而人類處理圖像訊息相較於文字更為快速,因此視覺便成為品牌傳達的第一前線。

回到設計角色上,過往因為《報導者》的資源限制,讓設計師的支援工作難以被明確定義與規範;有時候因為時間急迫或者內容屬性不同,而產出不同風格的設計產物;再加上偶爾有外部合作的設計師等等角色,讓品牌視覺無法統一,設計應用的傳承也顯得困難。

相較於數百人規模的媒體,《報導者》這樣一個30人左右的中小型團隊,必須妥善運用資源,透過建立更完善的設計系統,減輕內部協作、外部應用的溝通成本與執行斷層,讓新聞室的量能保持一定彈性,以隨時應變突發狀況。於是乎,品牌重塑的需求顯得更為鮮明。

引進品牌顧問團隊,起身組隊、上路

然而,設計部門的夥伴們都未曾有過品牌設計經驗,初入這塊領域的我們還需引路人,因此《報導者》很榮幸地在今年初認識了 Studio Pros 優仕創意的品牌設計與顧問團隊。初次會面時便發現原來顧問團隊也是長期關注我們的讀者與聽友,藝術總監宜軒深受 Podcast 節目《The Real Story》所感動,體驗總監子龍則在《報導者》創立之初便成為了忠實讀者。

這些連結讓我們了解到 Studio Pros 對於《報導者》的品牌價值有著強烈共識,對品牌也有足夠的認識。握手、點頭、結伴,加上擅長插畫的黃禹禛、具備影像敏感度的江世民、設計風格細膩的林祐新,以及有著豐富非營利組織行銷經驗的陳星穎,隊友迅速找齊。

藉由讀者之眼,發現設計的多元性

在開始動工之前,Studio Pros 與我們分享:

與新創品牌不同,5歲的《報導者》在品牌重塑的前期,必須更加深入地聆聽現有讀者與大眾的聲音,找尋品牌在過去成長階段是否有傳達上的謬誤與痛點。

於是,我們將產品設計的方法與流程應用在品牌傳遞的探索,透過讀者的問卷、內部訪查與外部質化訪談,以使用者經驗的角度挖掘洞察:這6年來《報導者》對閱聽眾而言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形象?在品牌視覺傳達上,大眾對標誌與色彩的認知是否一致?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發覺《報導者》的標誌對讀者來說有著極大不同的想像 — — 有人說它像「開門」、像「書」、像「多面空間的交錯」⋯⋯令人感到驚喜的是,在我們重新看待標誌視覺之前,《報導者》的用戶已經突破了想像的限制,賦予了與《報導者》核心價值「開放」、「多元觀點」不謀而合的視覺印象,這也成為了我們後續發展《報導者》的設計策略之一。

品牌體驗調查中,我們請受訪者畫下他們印象中的《報導者》標誌

歷經了內部與外部的訪查後,我們再次回頭檢閱《報導者》的視覺設計,策略與方向顯得更加明確 — — 新的《報導者》識別設計除了在核心價值上更加貼齊外,同時為原先的系統做延展與易用性上的修正;在開源設計上具備開放性意義外,新的標誌、輔助圖型同時也開放了原先設計的限制。

除了擬定視覺設計策略之外,在設計工具和工作模式方面,我們也蒐集了跨部門協作上的痛點與需求釐清,進而在這次品牌重塑專案中設定兩大目標:

一、優化內部設計協作流程

線上協作雖不是特別新的方法,但如何將品牌圖騰、規範整合進同一份設計檔,並易於使用便是我們所關注的重點。我們透過 Google Sheets Sync 的 Figma 外掛,將社群編輯與設計師之前的工作流程串連,以因應未來「即時性」與「常態性」內容所需。

二、建立開源的品牌設計系統

呼應《報導者》公共性的開放精神,我們決定將品牌設計規範搬上 Gitbook 平台,讓內部方便協作之外,也提供外部下載、閱覽,希望藉此讓《報導者》對於設計與產業產生討論與影響。

《報導者》設計部瘋狂測試品牌標誌的設計細節中!

歡迎點進品牌設計規範看看我們這次品牌重塑的階段性成果吧!

品牌重塑是一條不斷修正與匯聚眾人意志的路,隨著時代的演進,品牌必須歷經更迭與成長,這次透過《報導者》的重塑,我們以設計的角度希望協助報導者重新建構品牌、探索媒體與新工具,希望不僅僅是《報導者》,也能讓媒體、設計產業帶來新的討論與交流。

如果對於這次《報導者》品牌重塑有任何建議或感想,歡迎留言給我們回饋!

喜歡這篇文章,請拍拍手👏給我們鼓勵吧!

更多《報導者》品牌重塑實務分享

想看 Studio Pros 顧問團隊如何將品牌體驗的思維導入視覺設計,協助《報導者》設計團隊抽絲剝繭,一層層剝開問題、直搗品牌核心?
👉【方法篇】為品牌建構一條通往清晰的路

想知道這次品牌體驗調查中,我們從660份讀者問卷,以及15場的質化訪談中找到了哪些洞察,進而擬訂這次品牌重塑的設計策略?
👉【洞察篇】從660位民眾的品牌體驗調查,《報導者》學到了什麼?

視覺傳達不只是一張圖,當中蘊藏著許多重要的核心訊息。想知道品牌設計的執行過程中,《報導者》設計部遇到了哪些轉折,又是如何取捨的?
👉【設計篇】《報導者》設計過程不藏私!看看這些視覺是如何誕生的?

📣有你,才有《報導者》

《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歡迎與我們一起前進,共同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贊助我們:https://bit.ly/3ylK401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

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