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對外開課之後 …我感受到的「教學」和「專業」之間的相輔相成

會做不一定會教;會教不一定會做。

對於專業工作者來說,開始開課教學之後,對原本的專業會有怎樣的影響?

這篇想用個人經驗來寫寫這件事~

教學就是一種輸出/產出

大家都說要:持續累積,然後輸出/產出。

輸出/產出有多種型式,例如寫文章、錄 Podcast、拍影片、寫書、上課 … 這邊說的教學,我指的是開班授課 (包含內訓和公開班)。

然後還可以再細分一點點:

講座/分享會:以分享經歷或想法為主,不一定能提供知識架構和執行步驟

課程:一定要有架構、步驟

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得整理自身一部分的東西,然後變成一個至少足以講述一到兩小時以上的內容。

總之教學就是一種輸出/產出的型式。

教學和其他型式的產出有何不同?

大致上有兩種:

一個是身份-教學時你就是老師,而其他種你只是一個分享者。

一個是內容含量-其他型式可長可短,但教學至少都要有一定的長度,對於內容含量的標準比較高。

因為你是老師,所以更要確認自己論述的正確和嚴謹;因為內容含量要更多,所以要整理出更多東西。

開始教學之後對原本專業的影響

這邊開始我這篇想寫的重點,以我自己來說,大約是從 2011 年開始踏進行銷領域、從 2014 年開始踏進活動領域、2015 年開始踏進空間領域。

第一次對外分享我在活動上的知識

我的活動就是比較廢? 活動舉辦心法歐北共

第一次對外分享我在行銷上的知識

行銷懂了沒?給還不是行銷人的行銷略懂講座

第一次對外分享我對於空間創業的知識

開一間小店 然後活下來|這是一堂東東的空間創業課

第一次開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大課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數位行銷從0到1必修課

就如我標題寫的:相輔相成

因為要做教學,於是花了很多心思檢視自己,把自己做這些事情時的思維和步驟都給系統化、流程化。再拿這些建立起來的系統檢視自己做的事,會發現很多做錯的、多做的,因為有了系統,就有了檢討修正的依據,在未來也可以更聚焦。

建立出標準

再用這套標準來檢討自己

開始做教學之後,一方面每一段時間我會逼自己再開一次課、要開新的課,一方面也開始會有其他單位邀課。

也就是說每一段時間就會重新在走一次一樣的過程來整理和檢視自己,就會持續發現到自己的狀態和改變。

然後 ... 就會變強

這篇文重點其實就這一句話而已~一直整理自己、檢視自己、掌握自己的狀態,就會變強。

開愈大的課,整理得愈多、檢視得愈多;

開新的課,用新的方式檢視自己。

最深刻感受到這件事有兩次,一次是發生在這場活動:

舉辦出『吸引人的活動』的系統化作法

在這之前我已經講過很多次關於活動企劃,這次是 開新的課。那次我非常明顯的感受到,當用不同的角度和論述來談同一件事情,因為我必須整理出新的系統,也用不同的系統來檢視自己,整個視野完全不同了!

從一種系統變成兩種系統,也深刻感受到我在這領域的整體架構更完整了!

第二次就是上面提到的大課:

共五堂課、15 個小時,第一次要整理這麼多內容,同時談這麼多部分;為了要生出足夠的內容,我把從 2011 年開始至今的所有行銷經驗都整理了、檢視了,在事後也非常明顯地感受到我在行銷專業上的進步。

因為整理過,在這之後一樣是跟其他人談行銷、或檢視他人的行銷,切入得更快、角度更多、也更能快速抓到重點。

要成為大神,你要持續輸出

這應該已經是很多人的共識。

之前寫的一篇文也就是在講這個:

輸出是必然,不過輸出的品質仍有一些不同。我也有寫文章,而根據自己的經驗,寫文章和開課,事後那個變強的感覺差很多。

相較於寫文章,開課是更高強度的輸出

不過在這有一個小但書:我覺得應該限於仍持續有在執行專業的人

當你仍持續在執行,才能夠持續地檢視和修正自己;如果已經只剩講課沒有在執行了,會因為缺乏新的素材,所謂的整理和檢視只是不斷拿舊有的東西,持續炒冷飯而已。

是否還會有這個相輔相成、變強的效果我就不敢肯定。

結論:

想持續精進自己的專業,

你應該好好考慮開課教學!

--

--

東東 (吳東軒)
一個 NF2 罕病患者的斜槓人生

業務出身的行銷人,確診 1/40000 機率的 NF2 罕見疾病後,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喜歡思考、喜歡書寫、喜歡自由,也是一個加密貨幣愛好者,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著有《人生很難,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一書,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eohex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