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唯美我有話說 #2】《搖滾莫札特》:歌唱吧!即便世界還聽不懂

肉蟻小姐
肉蟻小姐與她的腦內迷宮
12 min readNov 1, 2018

--

我畫的搖滾莫札特同人圖,我有盡力把小米的煙燻妝畫明顯點了

多年前的愛情喜劇片《穿越時空愛上你》裡,有個目睹「時空裂縫」的男人──簡而言之,他目擊了古代人穿越到現代的驚悚畫面。因為震驚,他到處跟別人說這個驚天發現,卻被當成瘋子而關進瘋人院。在絕望中,他對看護說出了著名的經典台詞:

「狗是色盲,看不見顏色,就像我們看不見時間一樣。我就是那隻看到彩虹的狗,只是別的狗都不相信我。」

「一隻看見彩虹的狗」。對我而言,這就是對「唯美狂人」最好的註解了吧。秉持「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唐伯虎精神,唯美狂人在他人眼中,就猶如大戰風車的唐吉軻德 般瘋狂愚蠢,永遠追求著世人難以理解的事物,並沉醉其中、至死方休。

但是,世人不追求的事情,不代表沒有意義。

這篇我想介紹的唯美狂人,正是這樣的代表──一隻「聽」見彩虹的狗《搖滾莫札特》的主人翁,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奇才,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

不知道《搖滾莫札特》(Mozart l’Opera Rock)的朋友們,在此簡單介紹一下:

這是齣2009年由法國推出的音樂劇,破天荒以搖滾樂詮釋莫札特短暫波折的一生。是《鐘樓怪人》、《羅密歐與茱麗葉》外,戲迷公認最值得一看的法國音樂劇。

嗯,你此刻或許黑人問號:莫札特就莫札特,好好的古典樂大師,幹嘛要「搖滾」?

但我必須說,莫札特在他那個年代,真可說是搖滾巨星般叛逆的人物。

受神鍾愛的孩子,竟聽見自由的樂音

《搖滾莫札特》基本上是依據莫札特真實人生所編撰,因此在探討「劇中莫札特」的唯美性格時,我們勢必也要探討「真實莫札特」的精神理念。

如果看過經典電影《阿瑪迪斯》,大概會對莫札特有各種奇妙的印象:白癡的笑聲、很愛把妹、根本怪人,而且是被薩利耶里害死的。先不論電影劇情與史實的差距*,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一件貢獻,應該是讓世人都知道了莫札特的中間名:「阿瑪迪斯」。

嗯電影版莫札特印象真的太深,魔性的笑聲真讓我魂縈夢牽

「阿瑪迪斯(Amadeus)」,原文的意義是「神的寵兒」。很不幸的,這位受神鍾愛的孩子,雖人如其名擁有了超越凡人的音樂奇才,年僅六歲就可以創作樂曲、在歐洲巡迴演出,但他卻不為世人所愛────至少在他活著的時候。

為何不受世人寵愛呢?答案是,他在一個皇權至上、貴族統治的時代裡,聽見了「自由」的樂音。

在那個風雨欲來的年代,民心浮動,法國大革命一觸即發。但,多數歐洲庶民雖對貴族的惡行與專制不滿,卻還沒有「革命」與「自由」的意識存在。當貴族強迫庶民須先將新娘的貞操獻給領主時,他們敢怒不敢言;當貴族用徵收的稅金享樂時,庶民也只敢在家裡罵個幾句。

貴族可以光明正大跑去你家騷擾你太太,這就是一個這麼討厭的年代

在這樣的一個年代裡,音樂家也只是比較有機會「過好一點」的庶民:如果你夠有才氣,便可能有貴族願意「包養」你,讓你像隻籠中金絲雀,唱著貴族喜愛的樂曲,為他們歌功頌德。

But(對,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擁有神鍾愛音樂天分的莫札特,基本上是不吃這套的。他想追求的是音樂的極限之美,而貴族制式的束縛,讓這個渴望創作的唯美狂人無法施展。

於是,超越了當代其他音樂家的視野,莫札特展開了一場前無古人的叛逆行動:在追求音樂登峰造極的美之前,他更追求沒有拘束的「完全自由」。

欸,不是這種自由,雖然莫札特的確也很追求自由撩妹的樂趣啦

這在當年是很驚世駭俗的想法,畢竟一個音樂家若不乖乖聽貴族的話,等同於自殺。不過莫札特不只是想而已,他還真的身體力行,跟當時雇用自己的親王大主教「辭職」──這震撼程度,大概跟如懿斷髮休乾隆一樣。破天荒的,莫札特成為歐美音樂史第一位「freelancer」,第一位自由接案的音樂家。

但莫札特的叛逆不僅如此。在日後的創作裡,甩脫了貴族的限制,他開始了各種音樂實驗。樂理性的改變,我不太懂,但有幾點很重要的變革,標誌了莫札特的叛逆性格。

收回話語的權柄,不再隱匿於玫瑰之下

「看看我看看我,我寫的樂譜有夠驚世駭俗」(設計對白)

第一個變革,是取材。

當你受雇於貴族時,歌劇取材的故事自然只能「官腔官調」。但莫札特就是敢選當時沒人敢選的「不入流題材」。例如知名的《費加洛婚禮》,正是在諷刺貴族強行騷擾庶民新娘的荒誕惡行;《魔笛》則是運用雅俗共賞的童話,融會德國民謠與經典義式歌劇,創造出新氣象的表演風格。

第二個變革,是語言。

在當時,貴族多認為歌劇只能使用義大利文演唱,但對普遍庶民來說,義大利文根本半懂不懂,因此歌劇變成專屬貴族的高級娛樂。在這樣的環境中,莫札特竟大膽地推廣使用在地庶民語言──德語創作。改動語言似乎聽起來不是很「大」的變化,但事實上,人的思想,與語言是密不可分的。當一個官方制式的語言被奉為圭臬,它便同時箝制了人的思想,就像《1984》裡的極權政府運用語言作為統治的的武器一樣*。

《1984》是我非常喜愛的小說,對極權統治有著非常深入的描寫,歡迎大家去買來看看

於是,莫札特藉由創作,奪回了庶民的「話語權」。若你難以想像那有多突破,就試著幻想:

帕華洛帝用台語演唱歌劇,劇情是廖添丁傳奇,而且還用望春風的曲調───好喔,你是不是有感受到「親民感」了。這就是當年莫札特所做的創舉。

也因此,《搖滾莫札特》選用搖滾樂重塑莫札特的一生,正象徵著他的叛逆:他那渴望自由、渴望用自己的語言歌唱的精神。

在劇中,當莫札特初次意識到「自由」的珍貴時,他高唱出了《Je Dors Sur Les Roses 我在玫瑰中沉睡 》。「under the rose玫瑰之下」這個詞語,在歐美象徵「秘密」之意。然而,劇中的莫札特,終於決定撕碎這秘密的假面、奪回話語權,大膽擁抱玫瑰的芬芳,至死方休:

「Je hais les roses我恨那些玫瑰

Autant que mes sanglots 如同憎恨我自身的啜泣

La vie s’impose 生活將繼續

Je crois à nouveau 一切重新開始

À mes rêves défunts 在我那消逝的夢裡

Je veux enfin oser la fièvre 我終將奮不顧身

Du parfum des roses 去擁抱那玫瑰的炙熱芬芳」

《Je Dors Sur Les Roses》這首歌實在太美,我每次聽都雞皮疙瘩震撼不已

撕碎話語箝制,擁抱自由芳美。以玫瑰為意象的呈現方式,烘托出真實莫札特的精神,也將劇中的莫札特化為唯美的經典角色。

沒有自由,美如何飛翔

劇中另外兩位值得一提的角色,也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莫札特的初戀女歌劇家,阿洛伊西雅(Aloysia);和傳說害死莫札特的宮廷音樂家,薩利耶里(Salieri)
真實歷史中的這兩人,因資訊稀少,已無法探究他們真實的心情。但在《搖滾莫札特》中,他們被詮釋為兩種不同面向的「唯美狂人」,與莫札特的精神做出了有趣的對照。

阿洛伊西雅的經典曲《bim bam boum》將唯美者孤芳自賞的情緒詮釋得淋漓盡致

阿洛伊西雅:孤芳自賞的唯美狂人

阿洛伊西雅在劇中是個孤傲的女歌劇家,擁有絕世空靈的嗓音。她深知自己的美,一心追求更好的地位,看不起沒有藝術天份的俗人。這其實正象徵著唯美主義者的一種面向:為了心中的美,自戀而無情,輕視所有的不美好。

來聽聽阿洛伊西雅孤芳自賞的唯美之歌吧

但,劇中的阿洛伊西雅,卻終究逃脫不了世俗的框架。她的美是有條件的,必須依附著權貴、依附著男人而生。作為一個女性,她只能以自己的自由做交換,拋棄窮困的莫札特,嫁給權貴換取被「豢養」的美

劇中薩利耶里帥度破表,可說是全劇超大亮點!!看到我貼班薩就知道我愛的是哪個版本了!對了,我支持薩莫薩XD

薩利耶里:求美不得的唯美狂人

薩利耶里在劇中,基本上與《阿瑪迪斯》一樣,被塑造成「迫害莫札特」的善妒者。同為音樂家的薩利耶里,渴求踏入音樂至美殿堂,也可說是個唯美主義者。然而,他與莫札特最大的不同是:他並不追求自由。受雇於貴族的薩利耶里,遵守著上流社會的規矩,享有榮華與名聲,卻喪失了讓音樂之美自由飛翔的能力。

來聽聽讓上千迷妹神魂顛倒的薩利耶里忌妒神曲《L’assasymphonie殺人交響曲》(班薩版)

也因此,當他意識到自己無法企及莫札特的才華,他產生了忌妒之心。儘管他懂莫札特的音樂如何珍貴動人,但他仍用自身權勢打壓莫札特,間接導致莫札特最後窮困病逝。

事實上,劇中的阿洛伊西雅與薩利耶里,展現的是唯美主義者可能陷入的兩種困境:「自視清高」與「極度善妒」。但讓他們追求的美無法展翅的最大原因,其實在於他們沒意識到,想獲得顛峰的美,需先有顆無所限制的心。那正是這兩個角色無法企及莫札特的最大原因───莫札特追求的美,是更純然無限制的「自由」。

唯有超越框架、突破現狀、拒絕被豢養,美,才能真正的飛翔。

現在不懂也沒有關係,有一天這歌將改變世界

當唐吉軻德衝撞巨大的風車,當狗看見了彩虹。或者,當莫札特聽見了「自由」。那是個超越時代的幻象,因此注定無法被世人所接受。唯美主義者的眼睛常看得太遠、追求得太高,最終會被自身的焰火所灼燙、失速墜下。

莫札特死時僅只35歲,窮困潦倒、名聲凋敗,下葬時無親人相送。

你或許會說,不過是寫歌,有必要這樣玉石俱焚?

但,如果這樣執著的精神,真的可以改變世界呢?

法國大革命在莫札特將死的那兩年爆發,人們開始歌頌自由、讚賞革新,莫札特的樂章與精神因而流傳了下來,影響了無數後人──在他後世的音樂家,例如貝多芬,已開始用「自由工作者」的身分擔任音樂家。

歌曲,語言,創作,與執著,終能召喚改變,即便可能花上百年。

即便你在當代不「文以載道」、甚至被斥為「邪魔歪道」,但終有一日,世界會聽懂你的「道」,會看見你眼中的那道彩虹。

但別忘了,你的自由或許是誰的傷痛

欸,但我這人真的是個很愛吐槽的人,所以最後,讓我說一個或許大家並不知道的真實歷史故事吧。
在我看《搖滾莫札特》之前,其實我並不知道莫札特有個姊姊。好奇的我於是去查了資料,找到了瑪麗亞.安娜.莫札特,綽號「南妮兒(Nannerl)」的她,悲傷的一生。

歷史中很少提起的南妮兒姊姊,希望大家可以記得她

其實,早在莫札特出生前,南妮兒也是個以「音樂神童」聞名於世的奇女子。年幼的她,也具有可以巡演歐洲的實力,卻在莫札特誕生後失去鋒芒。在女權尚未覺醒的年代,她只能將成為音樂家、發光發熱的權利讓渡給弟弟。然而,在莫札特探索音樂、辭職追尋自由的同時,身為姐姐的她被迫擔起家計。

在那個年代,女性能迅速賺錢(且合法)的方式只有一個:找個有錢權貴嫁了。於是她放棄了情人,轉而嫁給父親安排的官員。然而她的犧牲,換來的卻是父親與弟弟的相繼逝世,留她孤獨終老。

是的,自由很美,值得追尋。但或許,你的自由,也是踩著誰的傷痛。

所以喔,要記得,當你看到彩虹的那天,要帶著更多人一起觀看。男人自由了,要牽起女人的手;女人自由了,要牽起跨性人的手;異性戀自由了,要牽起同性戀的手;白人自由了,要牽起黑人的手;黑人自由了,要牽起亞洲人的手;健康者自由了,要牽起身障者的手.....每一個「既得利益者」自由了,絕對要記得,牽起「非既得利益者者」的手

彩虹應當、也永遠是多元的,別讓你的一片彩虹,成為壓迫他者的另一座牢籠。

而這,就要靠我們一起努力了。

11/24,請在公投為性平教育與同志婚姻平權投下贊成票。讓不同性向/性別的人,都能享有自由平等、都能勇敢為自己眼中的那片彩虹感到驕傲。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值得推薦,霸脫拍手手!支持地方邊緣系寫手

1個小手 → 讓肉蟻知道有你相伴10個小手 → 堅定支持!肉蟻愛你25個小手 → 希望肉蟻寫更多這樣的文出來~!50個小手 →拍好拍滿超甘心,肉蟻有你這樣的鐵粉好lucky

*註1

我很愛《阿瑪迪斯》這部電影,但電影真的杜撰性大於真實性,大家可別太當真而跑去咒罵薩利耶里,人家可是很無辜的!為薩利耶里平反,可看這篇報導:《據傳陷害莫扎特的薩里耶利,真的是庸材嗎?回顧18世紀大師真實人生,別被電影誤導了》

*註2

《1984》是喬治歐威爾的經典科幻名著,探討極權統治的恐怖,政府藉由發明「新語」這種語言達成箝制人民思想的目的。想知道「新語」如何操控思想的話,可以看看維基百科的解釋。

*註3
莫札特姐姐南妮兒的故事,可以看這篇文章《另一個莫札特:被遺忘的南妮兒》

*註4

關於莫札特的一生,可以參考這篇《政治的日常:維也納的莫札特》

--

--

肉蟻小姐
肉蟻小姐與她的腦內迷宮

廣告企劃&文案,人文社會系畢業。心細如蟻,肉壯如山,因誤入職場大觀園練出大量閱讀與製作簡報的生存技能。愛寫也愛畫,創作項目有:小說|漫畫|詩|評論。生性羞澀,但歡迎拍打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