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佛的一生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那個財不是錢財,釋迦牟尼佛一文錢都沒有。那個財是什麼?內財,就是身體。要用這個身體,要用體力、要用精神、要用時間、要用智慧,這都是他的財,這叫內財布施,內財布施比外財功德大。
佛法講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就是把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行為,實在太多了,那能說得盡呢!所以佛法,把無量的行為歸納為三大類:
一、是身體所造作的身業行為。
二、是言語所造作的口業行為。
三、是起心動念,意業行為。
行為無論有多少,總不出這三個範圍,所以叫「三業行為」。思想錯誤了、見解錯誤了、說話錯了、動作做錯了,這叫錯誤的行為;把一切錯誤修正過來,才是修行。
The Buddha, whose personal name was Siddhartha, and family name Gotama, lived in North India in the 6th BC. His…
在修學佛法之前,一定要對於佛法有正確的認識。假如我們把佛法認錯了,即使費了許多的時間修學,到後來得不到結果,這就非常可惜!因此,我們先把「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佛教」,給諸位同修作最簡單扼要的一個會報。這幾個問題,對於我們修學,關係非常之大。
來自五台山的消息:一隻薄荷豬。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有一位法名,辨聰的僧人,遊方到五台山,時值仲夏,便於清涼寺,隨僧眾結夏安居。 當時僧眾中,有一位老比丘,舉止瘋瘋顛顛,大眾都瞧不起他,唯獨辨聰,對他承事恭敬。
結夏安居圓滿後,辨聰即將繼續雲遊。 當他向老比丘辭別時,老比丘從懷裡,拿出一封書信,囑咐他說:到開封城北,找到叫薄荷的,把信投給他。 辨聰拜別五台山,走了一段路,才發現老比丘,沒交代地址,心裡嘀咕:地址不詳,從何找起?…
四十多年前,台南將軍鄉的一個老太太,這位老太太人很慈悲,好人,待人真誠、慈悲,信神,什麼神都拜,心地善良。
三年前娶了個兒媳婦,兒媳婦是學佛的,勸她的婆婆不要到處亂拜,家裡設個佛堂,供西方三聖,在家裡頭念佛、拜佛,勸她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她真聽了。
念了三年,也跟平常人一樣,一絲毫差異都沒有,臨走的這一天,她也沒有告訴家人。在我們想,告訴家人怕家人干擾她。她晚上往生的。晚上吃晚飯,跟她的兒子媳婦家人講,今天晚上你們先吃,不要等我,她說我去洗個澡。她真的洗澡了。
為什麼天天讀經,要做早晚課?早課的用意提醒自己,今天一天守好自己,讓這些不善的習氣不要出來,早課用意在此地;晚課是反省,今天一天過去了,我犯了哪些毛病,起了哪些不善念頭,希望明天過失能減少,善念能增長。這就是進步,這個早晚課沒有白做。一定要知道,早晚課是為自己做的,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這東西是佛菩薩講的,他才不要聽!為我們自己做的,不是為佛菩薩,也不是為別人,為自己做的,這才有功德。
「佛說善法」,你看經典上所講的,字字句句全是善法。本經前面三十六品、三十五品講得很詳細,就是細說五戒十善,我們可以依佛的教誨,來做認真反省的工作。每天讀誦,每天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在修學綱領上,像觀無量壽佛經的緣起中說,韋提希夫人家庭遭了很大的變故,對於人間疾苦,才真正體會到,這才要求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世界太苦了,實在沒意思,有沒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更清涼的世界、沒有造惡的世界,我希望往生到那裏。」
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就把十方諸佛的世界,以神力變現在她面前,讓她自己去觀察、選擇。她實在也不負釋迦牟尼佛的期望,她選中了西方極樂世界,要求釋迦牟尼佛教給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
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絕對不會暴露身分,身分一暴露,立刻入滅;身分暴露還不走就是招搖撞騙,絕非諸佛菩薩應現。
譬如永明延壽大師,他是阿彌陀佛再來,但他身分一暴露,即刻入滅,這是事實。
當時的國王是虔誠的佛教徒,發心設無遮大會,平等供養齋僧以修福。雖然是平等供養,首席還是以有德望的老和尚為上座,老和尚們正在彼此謙讓時,突然來了一位不認識的和尚,好不客氣的就坐在了首座的位子上。因為這是平等法會,國王也不好講話,於是大家就這麼坐下來吃飯。
These were the top 10 stories published by 慧文集:開慧好文 in April of 2018. You can also dive into daily archives for April of 2018 by using the calendar at the top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