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還需要書店嗎? — 實體書店面對的困境與解方?

網路時代,我們還需要書店嗎?
我們是否正在見證一波書店關門潮?

一間又一間的書店,鐵門拉下、吹熄燈號,我們是否正在面對一波書店倒閉潮?不只是獨立書店,大型連鎖也是,城中店金石堂消失了,曾經伴我們度過漫漫長夜的敦南誠品也關門了。

你上次在書店裡買書是什麼時候?還是都用網路買書?網路時代真的還需要實體書店嗎?

我是一個空間人,這篇文章想從空間的角度來聊聊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實體書店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簡單來說實體書店目前面對的困境主要來自兩個原因:

1 整體出版業的產值衰退
不管是大家比較不買書、或是愈來愈常用折扣價買書,總之是書的整體產值下滑中。

2 網路購物逐漸取代實體購物
愈來愈多人在網路上買書,實體書店賺不到錢。

說再多,根本上都脫離不了這兩個原因。大家愈來愈不買書了、以及愈來愈常用網路買書,兩個因素一起作用之下,實體書店的營收自然是雪崩式下滑,愈來愈撐不起租金人事,於是一間又一間的消失。

至於什麼通路議價定價權、書籍要不要統一價格、各種運費倉儲退貨折扣誰要吸收等等等等的問題,嚴格講起來那比較屬於出版社該思考的問題,也都只是在愈來愈小的餅裡面去討論要怎麼分配然後大家可以死得比較慢而已,對實體書店我個人是覺得比較沒有那麼大的影響。

實體書店最大的困境,就很簡單的主要這兩點,暫時也就只需要思考這兩點。

書店算是一種空間嗎?

如果答案為是,那問題會變得很簡單。哪一種空間目前沒有面對這兩個一樣的問題?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與消費習慣改變,有非常多種單一品項的產值在縮小、也幾乎任何一種可以在網路上買到的東西的消費行為都愈來愈多發生在網路上。

選擇變多了,滿足需求的方式變多元了。現代人看電視的時間也許少了,但花在螢幕上的時間可能更多,電視之外也看網路影片、玩各種電玩。現代人買的燈泡也許少了,但各種燈的種類多了,壁燈夜燈仿鎢絲燈。

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很多實體店面採取的對策:增加銷售品項涵蓋的範圍、以及銷售名單持續地汰舊換新。試著想像一下,假設有五金行一路堅持只賣傳統鎢絲燈泡、假設有文具店一路堅持只賣鉛筆和削鉛筆機?

那如果書店堅持只賣書 …

至於消費行為往網路上移動這件事,有哪些實體空間沒有受到衝擊?服飾店、百貨、家電行 … 除了一定要到現場才能提供服務的,例如理髮、按摩、做指甲等等之外,網路購物取代現場購物本來就是趨勢,而且是所有空間都在面對。

於是我們也看到很多很多實體空間採取的對策:更豐富細緻現場的體驗、經營會員經營社群、多角化經營增加營收來源。

在這條路上,書店並不孤單。這些問題都不是書店獨有,而是幾乎所有實體空間都同樣面臨一樣的情況,大家也各自試著用自己方式突破困境。

所以這個時代還需要書店嗎?

我自己當時開的空間是共享空間,也是一種怎麼算都知道不可能賺大錢、非常不商業化的空間。對於像我這樣的浪漫份子來說,只要『還有人想感受用手指翻過書頁的感覺』『還有人想在書架與書架間站著蹲著翻閱過一本又一本書』,那這個世界就無庸置疑地還需要實體書店。

不過浪漫是一回事,很多創業都帶著一點浪漫,開書店並沒有比較特別。但浪漫的同時依然得面對這個世界的商業邏輯:你必須在商業上可行,才有辦法在這個商業世界存續。

那書店到底該怎麼做?

還是切記書店就是空間,書店面對的問題很多空間也面對著。看看別的空間是怎麼做的,在成功案例中找方法,然後再依據自己開書店時想堅持的某些理念,尋找交集後調整成專屬於你的具體可行策略。

不過大體而言也不脫以下幾種:

增加銷售品項覆蓋的範圍與持續更新銷售品項 -也許人們書買的少了,但花在各種知識與閱讀上的錢不一定有少。賣書賣雜誌賣影片賣黑膠這都只是基本的擴充,賣課程賣活動也是一種方式。

出版的型式愈來愈多元,誰說只有書籍這一種?也許未來可以在書店購買天下雜誌訂閱、PressPlay 訂閱也說不定,就等著看誰第一個去開發這個產品項目。

多角化營收來源 -其實不少書店在做了,例如賣咖啡飲料,簡單說就是複合式經營,早午餐、下午茶、晚上變小酒吧。或也許變成社區的課輔中心、活動場地租借 … 等等各種看你的個人能力和在地特色去發想。

更細緻化現場的體驗 -對像我這種喜愛閱讀又重視體驗的人而言,買一本書是九折還是八折根本沒有關係,只要現場感覺對了,就算原價也是咬咬牙就買下去。書本畢竟不是定價很貴的東西,一本破千的書並不多,折扣差一折兩折大多都還只是幾個銅板的差別而已,只要現場感覺夠好夠對,真的不需要跟網路平台拚折扣戰。

而問題會是:怎樣的感覺才會夠好夠對?

說實話如果回答不出這個問題,書店會開到倒也是剛好而已。如果根本搞不清楚客戶重視和期待的是什麼?是開什麼店能活下來?

假設是我開書店,我會更重視策展,在這裡的具體化就是挑品與呈現。舉個簡單例子,假設魔獸世界電影期間,我把魔獸全套小說擺好擺滿,提供一次打包帶走的套裝組合,若再談個特殊贈品,對魔獸迷而言根本不會想一本一本上網分開訂購,就算每一本可以便宜個一折。

以及提高介紹與推薦閱讀的品質。當老闆可以比網路演算法推薦給你更令人心動的書,就拿在手上推到你眼前,你這時候會在意網路上買可以再便宜三十塊?

經營好你的客戶 -這是每一個空間都必須做的事情。持續吸引新客戶的成本太高,舊客必須留下一定比例,回購率要達到一定比例,不然任何空間大概都無法存續。要做到這件事也很簡單:持續讓你的客戶滿意,與建立一定程度的社群機制。

跨越實體限制 -架自己的網路商城、跟其他單位策略合作。

創造吸客路徑 -一樣是每一個空間都要面對的課題,空間開了客人不會就自己上門,你必須透過各種行銷手法吸引客人第一次上門,然後透過良好的運營讓客戶再一次又一次不斷地上門。行銷吸客,是每一個空間都要面對的課題。

而要如何在嘗試活下來的過程中保持初衷,堅守理念,找到存活與理想間的妥協,這也不是只有開書店才有,一樣是幾乎所有創業者所有空間都會面臨的一模一樣的課題。答案很簡單兩個詞:專注 策略,但實際執行就是看個人智慧。

以上,老調重彈又了無新意的一篇文章,提出的問題都是實體空間的老問題、提出的解答也都是實體空間的老策略,感覺像是幾十年不變的考古題,答案都在那邊只是現場答不出來而已。

空間並不是什麼新興產業,空間就是這麼一回事,也許內容愈來愈新創但本質依然沒有改變。而實體書店就是一種空間,自然也面對著一模一樣的課題,也通用幾乎一模一樣的答案。

--

--

東東 (吳東軒)
一個 NF2 罕病患者的斜槓人生

業務出身的行銷人,確診 1/40000 機率的 NF2 罕見疾病後,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喜歡思考、喜歡書寫、喜歡自由,也是一個加密貨幣愛好者,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著有《人生很難,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一書,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eohex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