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洗腦罪》實驗場域的當代藝術精神(上)

台灣田野學校》單挑沒意思,要就打群架!

讓舊監自由
讓舊監自由
10 min readJul 7, 2020

--

思想洗腦罪》舊監主題講座

嘉義自1914年始發展木業,集結了社群、知識、技術、經驗於一身,影響乃至故事、生活模式、價值觀等,成為了涵養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為推廣下個50年發展的「木都2.0」,我們將舊監獄設定為實驗基地,廣邀設計師、在地企業、公部門與學校,從五大主題切入,梳理實驗基地在未來5年實踐的方向與脈絡。

系列演講紀錄

講者介紹

(圖片來源:城市學

台北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

執行長 賴香伶

台北空總文化實驗場成立於 2018 年,推動文化實驗、社會創新為主軸,以多元文化為號召,開放各式各樣文化專業人士進駐,活化基地與設施,並以實驗平台為稱,嘗試各項實驗計畫和展演活動,期待帶動大眾共同思考。

(圖片來源:教育都青年發展署

台灣田野學校

工頭 葉哲岳

位於嘉義的台灣田野學校,以實作為基礎,沒有圍牆、沒有制式化課綱,靠著對土地的熱誠與愛,循序漸進了解每一吋平方的歷史與淵源,致力廢墟空間的再生與活化,建造更有活力的嘉義未來。

(圖片來源:嘉義市政府建設處

以嘉義為中心的實驗開端

台灣田野學校工頭葉哲岳當時幸運受邀到嘉義做一些社區的工作,發覺嘉義市雖為全台最小的城市,卻非常優雅,擁有各面向的資源,設施也十分完善。

有趣的是,嘉義並非一個主流城市,以鄉村來講她很像是都會,相較於都會又十分鄉村,也相對較少媒體關注。因此工頭葉哲岳認為嘉義非常適合作為實驗基地,設定讓自己有 3 到 5 年的時間慢慢醞釀。

執行策略上,台灣田野學校將自己定位在第三方 NPO 的角色,並以社團形式運作,而嘉義舊監獄宿舍即是第一圈的實驗基地,社區的工法實驗也在此產生。

接著第二圈開始擴展到嘉義市各個社區,透過營造社區的整體印象以及建立社區聚會空間,讓自己跟著社區一起實踐。隨著社區營造的數量及規模逐年增加,台灣田野學校也慢慢朝第三圈前進,開始思考城市的連接以及地方創生。

嘉義舊監獄,位在嘉義地方法院旁,現為國定古蹟,始建於日治時齊(1922年),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直到民國83年搬遷至嘉義新監才停用,整修完成後對外開放參觀。(圖 片來源:ETtoday新聞雲

實驗基地的扎根

田野學校挑選嘉義舊監獄的原因是,這間監獄其實非常特別,它是全台唯一現地保存的日治時期監獄,由於嘉義早期曾是木材生產集散地,因此房舍之門窗壁板皆為檜木。除了建築,獄內的微型產業也有別於一般的服務產業,而是以木作設計為主。

台灣田野學校究竟在舊監實驗什麼?

其實相較於監獄內,台灣田野學校花了更多心思在圍牆外。主要是因為工頭葉哲岳近幾年發現台灣有許多日式空間和場域正默默消失,它們可能被燒掉或拆掉再更新,這些歷史空間又該如何保存?

於是台灣田野學校開始在監獄旁邊範圍共 1.28 公頃的宿舍群,嘗試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以及空間的修復。而嘉義舊監獄將於 2022年正式啟用滿 100 年,他們也開始思考是否可以在監獄的空間中做些事情及回應,便開始了一系列的實驗。

(圖片來源:嘉義舊監獄發展簡報)

嘉義城市的脈絡

拼湊一個魔術方塊

從新高山(阿里山)一直沿著林鐵到嘉義市,嘉義舊監獄是文化新絲路的發展重點。在台灣的教育過程裡,並沒有深刻的地理、故事、人文的琢磨,因此大家對城市的理解也相對陌生。

台灣田野學校將城市當作課本跟學校,用魔術方塊的概念拼湊環境、歷史、議題、脈絡,無論是清代與荷蘭的統治時期,抑或現代的切片,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及廣度。

嘉義的每個地點都是一片一片的底圖,也是台灣田野學校研究的區域,目前台灣田野學校正針對鐵路沿線的議題、整個城市的社區營造、以及嘉義舊監獄進行研究。

嘉義是什麼「都」?

在定位城市的部分,葉哲岳認為很有趣的是,「都」在定調上會隨著縣市首長以及政策有衍伸許多主軸--木都、管樂之都、畫都或是火雞之都等等。

台灣田野學校將定位設定在舊監獄這個地方,用自己做得到的方式,累積的基盤、開始做堆疊,堆疊越來越多,就會越來越接近要朝向的位置,這也是目前最實在最可行的策略。未來也會持續思考如何串聯鄰近的景點,包含舊監與周邊的檜意森活村、林業村、文創園區等。

檜意森活村歷史建築修復工程,擁有大範圍日式建築群,獲得國際肯定,榮獲2015全球卓越建設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 Awards)文化資產(修復、保存)類首獎。(圖片來源:鵬飛

如何保存與修復?

怎麼學「壞」?

台灣田野學校試著找出人與人、與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並形成一個連動蛻變的效應。對於一個古蹟空間的營運,策略十分重要。

工頭葉哲岳將舊宿舍群的衰敗問題變成新的命題,衰敗的過程變成一個學程,讓大家一起修補房子及環境,也把這堂課完成,同時也必須找到持續營運的動能並重新連結社群。

實驗跟實踐的過程中,所在的場域即是學校;每一年,許多的田野青年一起回來,在系列課程中與大家一起努力、一起血汗。在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是一個「怎麼好」的知識,反而是從崩壞的過程中學習。

先透過「壞」的部分,我們需要知道它怎麼壞,才能怎麼去避免事情的發生。台灣田野學校讓學生在一個裡面都是白蟻、土以及壞掉的木頭的空間中把土清出來,透過課程再將空間凝聚回來;同時,也加入材料循環的概念。將一開始拆掉的材料(包括磚塊、木頭、土)全部封存,經過整理後再重新使用。過程中也有很多新的提問與創作,以土為例--土堆起來可以變成綠沙發;過濾之後,可以變成新的土牆。

透過修繕破壞的房屋,青年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場域,進而養護所處的空間。(圖片來源:串樓口

工頭葉哲岳認為當代的觀點非常重要。其實現在很多日本人或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委員來到嘉義舊監獄後,他們著重的並非外表建築有沒有修得漂亮,而是當代應用的方法以及實驗的精神。

社會企業的投入與堆疊其實對台灣田野學校來說非常重要,許多匠師在過程中做了很多投入,甚至與文化局的課程作結合。

以做一個聚落的修復為目標去做一件事情,以需要修補的地方作為課題並衍伸成課程--讓刨下來的木屑變成手作的玫瑰花的課程、漂流木結合餐桌佈置等,也會再作一些營運的測試,讓舊監獄宿舍從衰敗的空間,透過營運實驗工作的方式進行聚落的修補以及人的串連。

透過創意木作課程,讓學生理解循環經濟以及再生資源的可能性。(圖片來源:台灣田野學校臉書

當代凝聚與串連

打群架取代釘孤枝

工頭葉哲岳認為社群非常重要,操作上不需要區分公部門跟私部門,大家一起投入、大小通吃,讓小朋友以及社區的長輩都一起參與營造的過程。另外也運用盤根錯節的合作模式,在扎根的過程中把大家連在一起;用打群架的方式,取代以前釘孤枝,讓大家一起思考。

若要讓舊監獄自由,我們可以把監獄解放為一所學校,大家一起透過空間上的感受與其他實驗場域的經驗,為了後續的活動做一些測試和準備。

透過社群串聯老中青三代,建立營造過程,讓不同族群間串聯與打群架,創造更大的可能性。圖片為與台南企業藝術基金會合作之廢布再生工作坊合影。(圖片來源:台灣田野學校臉書

感謝您的觀看,我們需要您的鼓勵,支持創作文章!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或聯絡我們✍
你也可以拍手鼓勵我們表達想法,詳細請參考下方。拍手「1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讀過必留下拍手😉
拍手「2–10下」:謝謝你的喜歡,我們會持續努力💕
拍手「10–20下」:持續關注這類型內容資訊,感謝你的注意!
拍手「20–50下」:拍好拍滿50下!想要加入我們,那就大聲說出來💪

活動時間

2020 年 9 月 12 日- 9 月 20 日
9:00-17:00,每周一休館
*免費入場,體驗活動需額外繳費報名

活動地點

嘉義舊監獄(嘉義市東區維新路140號)

籌辦單位

|指導單位|文化部、法務部
|主辦單位|嘉義市政府
|協辦單位|法務部矯正署
|執行單位|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法務部矯正塾嘉義監獄
|承辦單位|台灣田野工場有限公司

協力單位

|舊監進駐夥伴|389 gallery、Luma Succulent、木都2.0。矯正塾1921、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實式木造有限公司、廖明哲建築師事務所、福樟良材木創工坊

|民間團體|KK旅世界 K’s journey、Lacebonbon、Mimico Café 秘密客咖啡館、一宇橙數位設計有限公司、一涼製冰所、丁曄&李昀靜、七逃藝術、小自由廚房、天才美術社、木劇團、正聲廣播公司嘉義廣播電台、好盒器、成大音響、成仁街老家、有時間影像Time to Production、百木學堂-百木工匠坊、克里夫Cliff、吳青原、阮劇團、林歆恬、社團法人關愛故鄉公共服務協會、空間文本建築師事務所、南方創客基地、柏瑋藝術工作室、倫の木工坊、旅人書店、桃本家滷味、院子里啤酒人、乾淨的房間 TheCleanroom、發現嘉義Perception of Chiayi、傳說中的大哥手作工坊(天誠商行)、葉佳錚 jheng、鉋点 KOW KOW、嘉義市人文關懷協會、劉題郡、錦田雲端科技、嶼浵.Isle of tone、魏裕銘、藺子、體驗台灣文化協會籌備處、台灣田野工場有限公司、台灣田野學校

|學校機構|天主教輔仁中學、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國立嘉義大學景觀學系、嘉義市佛光山博愛社區大學

|社會企業|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明林蕾絲、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財團法人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

合作夥伴持續增加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