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 總動員】在美國大型軟體公司和矽谷新創擔任產品經理的三大不同

我在Amazon Alexa和矽谷新創OSARO負責的都是AI/ML產品,但是工作內容,組織文化,所需技能和職涯發展卻截然不同。

Bastiane Huang
3PM LAB 產品三眼怪實驗室
11 min readJan 26, 2020

--

PM總動員】是產品三眼怪的每月定期客座單元,挖掘邀請海內外業界產品開發相關領域的大大們和大家分享!本月邀請到的是在 AI/ML 領域深耕的產品經理 Bastiane 來跟大家分享「大公司 VS 小新創」的產品經理工作、職涯與學習,她曾在西雅圖 Amazon Alexa 擔任資深產品經理,目前則在灣區矽谷 AI/robotics 新創 OSARO 擔任第一位產品經理,若想知道目前美國 PM 工作的第一手消息,一定不能錯過本篇分享。
Photo by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on Unsplash

上個月在聖誕節前夕,我受邀在舊金山Product School的產品經理講座,分享自己在管理AI/ML機器學習產品上遇到的挑戰和心得。其中,一個聽眾問的問題,讓我重新意識到在大型科技公司(tech giant)和新創(startup),產品管理的工作內容和經驗有多麽不同。

這篇文章將從我自己的經驗出發,分享我前後在美國西雅圖Amazon Alexa擔任資深產品經理,以及灣區矽谷AI/robotics新創OSARO第一位產品經理的經歷。並探討大小公司PM,在組織架構,工作內容,所需技能,或是職涯發展上的不同。

在開始之前想要先強調,每間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組織文化和策略流程,不是所有在矽谷的大型科技公司產品管理工作都一樣,也不是每個矽谷新創都有相似的文化,建議大家還是要對自己感興趣的公司多做研究。

另外,不論公司大小或產業不同,作為PM的核心價值還是不變的:打造和管理對客戶和公司具有最大價值的產品,是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

The job of the product manager is “to discover a product that is valuable, usable and feasible.” — Marty Cagan

為了推動成功的產品,PM負責的工作範圍必須既廣且深。

廣:必須比客戶更了解他們的需求,對兢爭對手和市場趨勢了如指掌,能夠與包含設計,工程,銷售、營銷、產品、研發、客服與財務等各部門合作。

深:則是指同時有能夠和公司管理層制定願景和策略方向的高度,又能統合團隊成員推動產品策略細節執行。

在不同產業,產品類型,公司和產品的不同階段,需要PM發揮在發掘需求,優化或推出產品,團隊合作,與利害關係者溝通,領導管理等各個不同領域的能力和技能。

Amazon Alexa西雅圖總部 (B2C, 1000->2000員工)

以我本身為例,亞馬遜在全球有超過75萬名員工,而我當時在西雅圖負責智能音箱Alexa核心平台的產品管理時,Alexa團隊正在從1000人成長到2000人,屬於新事業爆發性成長的階段,比起獲利,我們更在乎用戶增長。

亞馬遜本身又特別重視客戶體驗,因此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在跟UX設計團隊討論如何開發新功能,以優化使用者經驗。

亞馬遜的公司文化和矽谷其他工程導向(engineering driven)的科技巨頭非常不一樣,面試和績效考核人人倒背如流的14條領導力準則當中,第一條就是Customer Obsession(顧客至上):從顧客需求出發,往後回推你的產品應該要有什麼功能,如何呈現。

舉例來說,當我們在設計Alexa與用戶的對話介面(Voice User Interface)時,不會先考慮技術上的可行性,而是以最佳化用戶體驗為目標,之後再考慮技術執行細節。

OSARO矽谷新創 (B2B, 25->50 員工)

在新創公司的經驗則很不一樣。OSARO專注於開發機器學習軟體,用於機器人視覺和控制。作為B2B公司的PM,我花很多的時間瞭解客戶的需求。

我們做的AI自動化貨物分檢和裝配包裝,都是目前市場上還不存在的產品,所以沒有用戶或市場研究報告可以參考,甚至很多時候,客戶從來沒想像過這樣的自動化應用,也不了解新技術的可能性,提出的點子天馬行空,因此我們必須要比客戶更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才能推出實際產品。

也因為做的領域很新,目前還沒有公司真正將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或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等機器學習研究產品化,應用在機器手臂上,我們必須小心平衡用戶需求和技術可行性。身為PM,不僅需要到工廠或倉庫實際瞭解客戶的應用案例,也要和ML Engineers每週一起討論AI/ML論文,研究應用到我們產品上的可行性。

對OSARO開發的AI/Robotics解決方案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大小公司需要不同的溝通協調和工作技能

我在先前的文章裡面提過,新創公司的CEO通常會兼任產品管理,一直到無法負荷才會考慮雇用第一位PM,因此如何說服CEO,讓他能放心地將攸關公司未來的產品決策交到PM手上就很重要。

同時,已經在公司工作一陣子的工程或其他團隊成員也會想要知道PM的價值,如何快速建立信任,證明價值也是重要的課題。一般來說,新創公司的PM權責分工較廣,因此有比較大的發揮空間。但要注意的是CEO是否願意放權,否則新創PM的自由度可能反而比分工很細的大公司更受限。

工作內容方面,新創公司的PM常常需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能夠很快彈性變通。我剛進公司時幾乎是每幾個月就大幅改變工作內容,從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產品品質管理(Quality Assurance),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一直做到產品線規劃和roadmap。

需要能夠敏銳察覺現在公司在哪方面人力不足,並適時補上。所做的很多事都是公司第一次嘗試,因此也沒有前例可循,上司(通常是CEO)也沒有時間指導或幫忙你,需要自己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找出可行的方法。

另外,光是適時填補空缺,完成工作還不夠,還要能夠逐步建立公司的組織和流程。舉例來說,光是完成第一次的產品藍圖(Roadmap)規劃只是開始,如何建立每兩週或每月的會議討論,文件歸檔,管理工具,確定產品藍圖能夠定期被更新,真正幫助公司找到產品方向,更為重要。

除此之外,還要有遠見和前瞻性,可以制定產品策略。大公司通常已經有上層將產品大方向規劃好,PM要做的是制定一個符合公司策略的細節產品規劃。而新創公司則需要對公司策略和兢爭客戶有全面了解,思考公司的未來應該怎麼走。

相較之下,大公司的資源多,職位也分得很細。同樣一個產品可能有市場營銷,設計,工程,法律,運營,公關,零零總總加起來幾十或甚至幾百人共同負責。同樣是PM可能又細分為上市前規劃,上市後運營,Growth用戶增長,核心技術平台等不同PM分工。

如果說之前新創公司第一個PM像是登入月球,First person in什麼都要從零開始,大公司的PM就像是一個交響樂團的指揮,需要知道什麼時間點誰該做什麼事,協調大家的工作,讓最後出來的產品是和諧成功的。

Photo by Manuel Nägeli on Unsplash

舉例來說,為了要推出一個Alexa的新功能,可能需要同時跟公司內外20個以上的團隊合作,每個團隊都有自己不同的OKR和利害關係,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說服他們認可你的產品計畫,並願意在他們的產品計畫中,加入你產品相關的依賴項(dependency)。

例如,這個新功能要能為客戶真正帶來價值,需要先建立產品資料庫,而這個資料可能掌握在另外一個部門手中,這個情況下,他們今年有沒有計劃建立資料庫就變得很重要。

知道該掌控哪些最重要環節,哪些細節又可以放手。同時也要注意辦公室政治,開會邀請誰,不邀請誰都是一門藝術。怎麼最好知識管理,建立好流程,打好關係,增加自己的能見度,就算組織突然重整,上司離開也能夠繼續把產品推動下去。

大小公司PM的職涯規劃和發展

從上面的討論裡面大致可以看出,大公司有較多資源,但同時也因為職位分的比較細,講求夠多與不同團隊間的溝通協調,能獨立做決定的部分相對受限。新創公司資源有限,必須在資源和數據都有限的狀況下將產品做出來,但也因為團隊人還不多,有比較大的自主權和發展空間。如果可以得到CEO和管理團隊的信任,還有機會可以幫忙一起規劃未來產品組織架構。

從小公司到大公司,隨著資源(Resources)增加的同時,能夠自主決策(Autonomy)的權力也會慢慢變小。這是因為大公司決策不但需要和不同部門協商妥協,還要能通過公司既有的流程,上市公司還要背負著股東期望,更難冒險創新,因此新創公司通常能夠更快嘗試或推出新技術或產品,這是新創公司PM的有趣之處。

工作內容方面,新創公司PM因為什麼都要做,好處是有可能可以學到更多,但壞處是不確定性更高,好的狀況下可以經歷各種領域,增強自己的實力,但壞的情況下也可能大多時間在打雜,反而沒有學到產品管理的工作。

職業發展方面,通常大公司都有規劃好的職等和晉升規劃,大概可以知道做幾年,完成什麼事情可以升到什麼樣的位置。新創公司則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公司快速擴張的狀況下可能可以很快升為主管,但公司也有可能從外面找更資深的主管空降,雖然早期新創PM有可能可以參與規劃組織,但公司的成長速度很難預測,也有聽過朋友從第二名員工開始,到六年後還是擔任PM的工作。

小公司通常也比較少有完整員工訓練,資源不足的狀況下主管通常也沒有時間心力來指導新人(尤其直接report給CEO更是如此),必須要能夠更獨立自主。也因此,如果你完全沒有產品管理經驗,我通常會建議先到大公司學習,了解產品管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到小公司工作,才不會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麼。

如果你已經有一定的產品管理經驗,那麼新創公司其實是很好的舞台。如果你老闆支持你的話,你會有非常大的發揮,不但可以看得很廣,制定對公司未來至關重要的產品策略,還能夠訓練對產品需有的高度與深度,同時需要對產品未來有前瞻的了解,也能掌握執行細節,並能夠隨時在這兩種模式中進行切換。

大公司或新創其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重要的是,思考一下:

現在這個階段,你想要從工作中獲得的是什麼?

是想要從厲害的上司身上學習?了解公司怎麼營運?從零開始學習產品管理?或是你已經對產品管理有一定了解,想要一展所長推出創新產品?先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延伸閱讀,看看 Bastiane Huang 的更多文章:

感謝閱讀,如果希望看到其他相關的主題也歡迎留言 📔如果你想看更多海外產品經理的分享,請給我 1–19 個拍手;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 AI/Robotics 的內容,請給我 20–50 個拍手!
如果文章對你有一點啟發或幫助,請長按拍手按鈕(max50)讓我們知道 👏
每週末我們都會在 產品三眼怪實驗室 (◉◉◉) 定期更新產品經理相關文章,
別忘了追蹤才不會錯過!
—-如果你也對Robotics 2.0(AI-Enabled Robotics)、產品管理、Future of Work有興趣,每週 Bastiane 也會在她的個人 Medium 更新相關文章,請點這裡追蹤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