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管背景如何進入體驗設計行業-求職行動篇(上)鎖定目標

Tiffany Wang
Design the Aha Moment
8 min readNov 17, 2019

大家好,我們是惠文和 Tiffany,一位是服務設計師,一位是使用者研究員,這篇「從商學走向體驗設計」是想站在轉換領域之職場新鮮人的角度,分享我們的經歷與職涯觀點,同時透過撰寫文章交換意見,也給自己一個思辨的機會。

前陣子和大家分享轉領域的轉捩點,以及在商學與體驗設計兩個領域遊走的體悟;這次會聚焦於 How,分享求職建議給想朝體驗設計走的跨領域者。

【精彩回顧】若有興趣了解我們的心路歷程,千萬別錯過動機脈絡篇心態選擇篇十分適合還在摸索、思考職涯考量的新鮮人!

這篇文章會採取對話式呈現,若現在沒有太多時間讀完,記得加入「書籤」,下次再讀呦!

這篇文章可以給你們什麼幫助?

體驗設計是一個相對新的領域,而且變動得很快,這是它有趣的地方,但若事前沒有做足功課,也很容易在求職階段錯失機會。本文會回答三個問題:

  1. 體驗設計行業都在做什麼?
  2. 該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公司?
  3. 新鮮人職缺這麼少,該怎麼尋找工作機會?

希望能透過我們就新鮮人求職的經驗,幫助你們在這個神秘的領域找到理想的職涯。

體驗設計行業都在做什麼?

Tiffany 說

在投遞履歷前,務必先釐清要鎖定的職能角色與公司性質,了解目標對象是 HCD 最基本的能力。

體驗設計行業裡的角色

狹義的定義包含 UX Designer、UI Designer、UX Researcher,廣義的話還包含產品經理、專案經理、工程師、數據分析師、Scrum Master 等。這次先介紹狹義的三種角色。

  • UX Designer:負責產品的資訊架構、操作流程、佈局邏輯、動線規劃,簡單來說就是掌管產品的骨幹。
  • UI Designer:負責產品的視覺系統、品牌呈現,簡單來說就是滋養產品的皮與肉。
  • UX Researcher:探索產品發展方向與評估產品體驗,簡言之就是營養師,根據產品的狀況提出合適的調養食譜。

甲方乙方大哉問

再來是公司性質,可以分為甲方(in-house)和乙方(agency)。

  • 甲方:公司內部可能會有設計中心或是數位轉型小組。設計師負責單一產品,研究員則是像內部顧問,在不同的產品團隊間支援。在甲方能夠深耕該產業的領域知識,並且探索到同一產品不同面向的問題。在研究上亦有較多做探索性研究的機會,研究員可能都有各自專精的工具與方法論。
  • 乙方:劃分為數個專案團隊,每一專案的期間為三到六個月。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產業的議題,能夠探索同一設計方法在不同產業間應用的靈活性,在研究上納入商業策略為必要的能力。
【延伸閱讀】Conversion Lab-外部顧問公司與內部 UX 團隊與差很大?我該如何選擇?

惠文說

公司的核心能力也會影響團隊組成。由於我過去的經歷對乙方公司較熟悉,在此更深入介紹乙方的類型。

公司核心能力與業務範疇

根據不同公司在市場上所佔據的優勢位置,或是該公司的核心產出,可以大略推估公司內有哪些類型的職位。例如公司重視視覺、品牌形象之產出,就會有行銷或平面設計之專業人員;若著重數位產品導向,則會有 UI/UX Designer 、 Researcher 甚至工程師;若著重服務設計或策略設計,依據服務的產業可能會有科技、商學、策展、品牌等職位。

每間公司都依據自己的定位來招攬人才,因此建議除了一定要上網做足功課,無論是官網、職缺平台或分享簡報等,都可以找到相關線索。也可以主動參與各種 Meetup 認識裡面的人,詢問該公司的實習生/職員,甚至可以在 LinkedIn 上向他人邀請 Coffee Chat 也是不錯的方式!

Photo by Headway on Unsplash

該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公司?

Tiffany 說

以體驗設計行業來說,我認為新鮮人可以從以下兩個指標來思考。

UX 成熟度

這關係到你在組織中的角色。在成熟度較低的公司,HCD 方法論的建立仍須團隊磨合,對於角色的定義不明確、身兼多職,會花很大的心力在溝通以及植入 mindset。而在成熟度較高的公司,HCD 是團隊的共識,UX 和企業願景與策略有高度連結,你的挑戰是透過全局觀點提升 UX 的影響力。

甲方或乙方

企業型態影響到你可以學習的技能。在甲方要有決心可能兩年內都在同一個產品/產品線,好處是公司比較有資源讓你嘗試新工具,但如果不巧你對產品沒有熱忱,很容易對工作喪失熱情。在乙方面對的產業比較多元,好處是可以隨著案子增長新知,而且有很多拆解複雜問題的機會,缺點是作為陌生人無法持續經營產品並長期追蹤績效。

惠文說

我提供幾個參考的選擇指標:

成員資歷組成、合作模式

團隊怎麼運作,跟成員的資歷、Junior 與 Senior 的人數分布、分工模式有關,這會大大影響 Junior 的學習速度,有時候跟對主管/同事比挑公司本身更重要。另外,成員背景也會透露出徵才偏好或公司熟悉的方法論,即便都是設計公司,各公司熟練的方法論跟長處也不同。以整個公司組織而言,該部門如何跟其他團隊合作,團隊間的利害關係也會影響工作內容與方式,如要和工程師溝通、要和行銷部分資源等等。

【惠文經驗談】當 Senior人數會大於 Junior,且 Senior 可深入的與 Junior互動,我認為這樣的環境較適合正處於新手狀態(相關經驗1–2年內)的人。因為新手較需要 Senior 作為主要帶領人;此外,能有機會常常接觸數個 Senior、甚至老闆,學習不同主管們的做事方法,學習速度會較快。相較之下,若工作上都是 Junior 互動居多,很少能得到 Senior 的直接回饋,有可能會延長摸索期、撞牆期。【延伸閱讀】 UX 四神湯-一起成為資深使用者研究工作者吧!

產業別與產品方向

各個公司會佔據產業上不同的優勢位置,除了從成員背景可觀察出來以外,也能從公司常接的產業別、產品/服務、專案成果(交付物)中看出來。但面試詢問時不一定能夠得到清楚答案,若有認識公司內/產業界的人可以多詢問,有助於幫助判斷做這些專案所累積的經驗成果,是否為自己所想要的。

公司與團隊之資源

公司層面的資源與其優勢息息相關,可能是相關產業人脈、投資資金、策略夥伴、Branding 等,會大大影響公司策略走向;團隊層面則包含學習資源、與老闆/其他部門的關係等。團隊在公司的重要性會影響話語權,也就影響資源。多了解這方面的資訊,可以提前知道進去這個團隊會面臨什麼樣的機會與限制。

新鮮人職缺這麼少,該怎麼尋找工作機會?

惠文說

研究員/服務設計的職缺確實少,但別忽略檯面下被隱藏的職缺

由於台灣的相關產業還不如其他國家興盛,研究員/服務設計的職缺確實少,然而有很多不在檯面上的職缺,有時候公司會透過口耳相傳找人,或是沒有急迫人力需求但還是希望廣納優秀人才,因此打通人脈是很重要的事。

方法除了主動,還是主動。 在校園中就主動詢問老師、業師或學長姐,在 Meetup 中主動問講者,或是表達未來有興趣,為自己拓展機會(不一定要一開口就問職缺,反而是可以記下 1–2 個有深度的問題去問講者,建立好印象與關係) 。

Tiffany 說

以研究員來說,市場還是比較缺乏新鮮人的機會,如果有志要朝此方向走,要有人生時間軸比他人緩慢的決心。

實習是最佳捷徑

請務必把握實習機會!我第一份 UX 實習是透過使用者研究課程的老師推薦得到的。其實體驗設計的圈子真的非常小,授課老師的人脈都不得了,許多企業也會到課堂中徵才。如果真的很有興趣,可以主動詢問老師是否有相關機會。

追蹤你嚮往的公司

若真的有心進入體驗設計的領域,建議可以製作一份夢幻企業清單。台灣幾個科技公司會有固定招募新人的計畫,也可以多關注企業、社群的粉專並參與線下活動,很多神秘職缺是只開放給現場與會者的喔!

從技能相似的職缺起步

最後一個是給想要成為 UX Researcher 的新鮮人,如果遲遲找不到體驗設計的職缺,不妨試試市場研究顧問的研究員。雖然市場研究與使用者研究的觀點略有不同,但使用的工具、研究技巧,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對於打好扎實基礎是很有幫助的。

結語:先釐清目標再談手段

求職就和解決問題一樣,得先找到對的命題,再展開合適的解決途徑。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體驗設計行業隨時都在變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問問題,問自己想要什麼,問過來人看見什麼。職涯是一場馬拉松,希望你們都能找到真正的嚮往,讓每一次前進都充滿熱情。

那我們兩個是如何取得體驗設計行業的入場券呢?敬請期待下一篇,會與你們分享更多一手經驗。

「設計,啊哈!」這個專欄的願景是希望能分享更多商學x設計中,創造 Aha moment 的心得方法。- 如果你看完覺得「嗯哼,還不錯」,請給我們 1~10 個 Clap 😊
- 如果你看完覺得「噢耶!有收穫」,請給我們 10~20 個 Clap 😛
- 如果你看完覺得「啊哈!得到了 insight」,請給我們給 20 個以上的 Clap 🤩
另外,也歡迎隨時在底下和我們討論,以及追蹤惠文的粉專設計隨筆・People for design. Design for peop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