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多重宇宙:2024 台灣大選境外資訊操作與影響觀察報告

Doublethink Lab
台灣民主實驗室
63 min readJun 5, 2024

數位情資小組/台灣民主實驗室

感謝兼職人員與實習生的熱忱付出與努力:
1T、G、Lee Chen Han、Leo Tsai、Nan、YEN、Yu-Hsien、丘奇蒂、李振均、陳鐿文、童心,以及 M-hub 全體兼職人員和實習生
(按字母及筆畫排序)

前言

多重宇宙的概念,自古以來就吸引著人們的想像。在科幻文學與電影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故事:在另一個宇宙中,有著與我們相同的自己,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物理學家試著追尋、驗證多重宇宙的理論,是為了能理解我們所生處的世界從何而來、以及探索生命的真相。然而,在他們找到答案之前,我們已生活在一個由數位科技所打造的「認知多重宇宙」之中,難以逃離。

在這個人造的多重宇宙裡,資訊的接收與傳遞不再由我們自主決定,而是破碎、爆量、由科技公司推薦演算法所主導的。更甚者,帶著惡意、資本、來自境外的資訊操作,更進一步加劇了我們世界觀與認知的扭曲。同一片土地上的人,接收到的資訊截然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認知產生巨大差異,彷彿身處在不同的宇宙之中。

台灣,作為一個長期受到中國資訊操作影響的民主國家,正是另一個例子。2024 年,台灣民主實驗室發起「2024 境外影響選舉觀測平台計畫」,我們與十多位合作夥伴團體與學者,深入分析了中國在台灣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中的資訊操作手法與影響。研究結果再次印證了台灣民主實驗室過去的發現:中國長期針對台灣社會中的特定族群進行資訊操作,目的在於分化社會、製造對立。

首先,台灣社會對於民主現況與選舉制度的認知,存在著明顯的政治光譜差異。其次,不同政黨支持者之間,在對台灣民主的滿意度與信任度方面存在顯著差距。滿意度與信任度越低者,越容易同意境外資訊操作的敘事和訊息,傾向相信各種陰謀論與疑美論。

例如,內政陰謀論常提到台灣司法不公正、詐騙、貪腐等問題,並歸咎於特定族群;而疑美論則常宣稱美國只想利用台灣、挑釁中國、不會出兵協助台灣等,用以破壞對美國的信任、削弱台灣的國際支持。部分訊息即使內容偏頗、缺乏事實根據,卻依然能引起特定選民的高度共鳴。

2024 年是全世界的超級選舉年,總計有超過 60 個國家將在今年進行大選,其中包括美國、歐盟、印度、印尼、墨西哥、台灣等,選舉結果牽動著全球超過半數的人口。來自外國的選舉干涉,是現今民主國家選舉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然而,選舉過後,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跨越認知領域的分歧,和不同立場的人尋求真正的溝通、理解和對話。

為了抵禦威權國家對於全球民主國家選舉的干涉與衝擊,台灣民主實驗室分析了十二個 2024 台灣選舉重大的資訊操作事件中,中國角色參與的細節、歸納其戰術、技巧與程序,並與我們在選前進行的民調來比對關聯性。在最後的章節中,我們也提出了對台灣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建議。我們期盼透過這份報告,提供各國應對中國資訊操作重要的參考、協助其預測中國的資訊操作手法,建立有效的研究分析框架、並加強跨區域的合作,共同建立有效的民主防衛機制。

關鍵發現

  • 根據本次選舉觀測期間所調查的個案進行區分,這次的境外資訊操作有五個重要議題:政府執政不力、國防與台海戰爭、兩岸與外交關係、政黨及政治人物爭議事件以及民主程序問題。11 月之前的操作​主要針對政府執政不力、國防與台海戰爭的議題。11 月後轉變為較多兩岸與外交關係的操作。12 月之後到選舉前夕的操作,則以直接攻擊政黨或政治人物爭議事件為主。在選舉投票日的前後一週,開始操作對民主程序的質疑,藉以動搖民眾對選舉結果的信心。
  • 本次選舉的中國資訊操作,以「扭曲大眾認知」及「貶損對手」為主。被針對的對象大多是民進黨及該黨的政治人物。中國的操作模式,主要是透過放大既有的敘事或陰謀論來達到操作,藉由不實帳號在線上分享轉貼敘事或陰謀論,並會鎖定同溫層來散佈資訊。資訊傳遞管道以主流社群平台為大宗,內容類型常見迷因圖或 hashtag。在製造資訊操作內容方面,影片內容比起文字或是圖片內容更為常見。
  • 相較於 2022 年地方選舉的中國資訊操作,本次選舉期間 AI 與深偽製作的影片內容變得普及,包括虛擬主播配上 AI 生成旁白來讀稿,或是片段合輯加上 AI 生成的旁白配音。順應著 AI 技術的發達,影片的製作成本及時間降低,製作影片內容來進行資訊操作逐漸成為主流手法。
  • 全國性電訪問卷結果與資訊操作專案調查結果對照顯示:首先,左右著國民黨支持者總統投票選擇的重要議題,其中不少為中國本次選舉操作放大的議題。其次,中國選擇的資訊操作目標受眾,包括國民黨及民眾黨支持者,傾向同意本次選舉中國操作放大的敘事與陰謀論。第三,中國選擇以社群平台及影音分享平台來散佈敘事及陰謀論,而常用這些管道來獲取政治資訊的閱聽人,傾向同意本次選舉中國操作放大的敘事與陰謀論。資訊操作行動與台灣選民既有的政治態度間確實有許多顯著關聯,因果關係尚待更多研究釐清。

背景

為因應 2024 年台灣總統與立委大選期間的中國干涉台灣選舉資訊操作,台灣民主實驗室集結了許多關心本次選舉的組織和個人,包含事實查核組織、公民社會團體、學者,以及資安研究員等,成立 2024 境外影響選舉觀測平台計畫。本計畫沿用歐洲對外事務部(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簡稱EEAS)於 2023 年 2 月所發布《歐洲對外事務部的第一篇境外資訊操作與干涉威脅報告》 (1st EEAS Report on Foreign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nd Interference Threats) 中境外資訊操作與干涉(Foreign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and Interference,簡稱 FIMI)的概念作為分析架構。歐盟推廣這樣的框架,主要是期待借用在資安領域行之有年的攻擊鏈分析架構,推行一套共同的語言來進一步彙整區域乃至於全球範圍的境外資訊干涉威脅情資,並且進一步分析戰術、技巧和程序(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TPPs)並產出對應的策略。

該報告的分析方式將資訊操作的證據記錄下來,並且分析威脅者在不同階段所採取的攻擊手法,可以有效分析來自威脅者的資訊操作行為模式。FIMI 描述了一種操弄行為,是由國家和非國家的行為者,以威脅或對價值觀、政治活動產生負面影響的方式來進行。這些操弄行為由其境內外代理人有意圖(intentional)且協同(coordinated)的方式操弄民眾。由於各國的法律規範不盡相同,這些行為通常不違法,卻能對民主社會產生極大傷害。每個 FIMI 個案背後都有希望傳達的訊息,這些訊息往往又會對應到國內或是國際性的重要事件。藉著民眾對重要事件的關注度,在事情全貌尚未明朗的情況下,透過設定敘事框架、覆蓋資訊空間等方法來影響大眾認知,使大眾的行為符合攻擊者的利益,這便是資訊操作的手段及目的。

選舉觀測平台計畫於 2023 年 10 月 1 日至 2024 年 1 月 31 日期間運作,計畫的執行分為三個部分:資訊環境觀測與重大個案調查、威脅情資分析,以及全國電訪。首先,資訊環境觀測與重大個案調查的資料蒐集與調查資訊操作的傳播過程,可以即時掌握可疑資訊,並深入瞭解資訊操作個案的狀況。第二階段,將調查個案以威脅情資分析的分析方法,可以瞭解觀測資料在不同議題下的分佈情況,以及分析中國常用的資訊操作手法。最後,為了評估資訊操作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我們使用全國電訪問卷調查,將可疑資訊中常見的敘事,轉換為問卷題目,試圖理解民眾對於不同資訊操作敘事與陰謀論的同意程度,與其政治傾向和政治資訊獲取來源之間的關聯。藉由這三個部分的運作,得以即時掌握可疑資訊、彙整資訊操作個案的情況、分析中國可能使用的資訊操作手法,並且評估資訊操作對社會的影響。

研究方法

資訊環境觀測與重大個案調查

本計畫藉由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的資料收集方式,招募 17 位實習生進行每日資訊環境的觀察與資料蒐集,來因應選舉輿情環境的快速變化、即時掌握可疑資訊,以求在最短時間內辨識出資訊操作的發生。相關情資也即時分享給計畫夥伴,共同對抗資訊操作。

觀測資訊的範圍擴及各大社群平台、影音平台、通訊軟體及網站,包括Facebook、X、Weibo、YouTube、TikTok、Douyin、新聞網站及其它網站等。每日觀測的第一步驟為清單觀測,觀測人員參考台灣民主實驗室的長期追蹤清單,針對清單中的可疑帳號、頻道、媒體網站等進行觀測。完成清單觀測後,才進到第二步驟,進行每日的大範圍觀測,從大量資訊中篩選出可能涉入資訊操作的可疑資訊。為了有效排除大量無關資訊,盡可能確保記錄下來的資訊與資訊操作有關,本次觀測工作聚焦於下列資訊特徵:

  • 與台灣選舉或時事相關的不實訊息或陰謀論。
  • 含有中國對台資訊戰常見敘事的資訊。
  • 中國行動者參與擴散的資訊(包含中國官方、媒體及網紅)。
  • 於社群平台上進行的協同性造假行為 (coordinated inauthentic behavior)。
  • 貼文互動量高或成為熱門討論話題的資訊。

符合多項上述特徵的資訊會被視為可疑資訊,觀測人員將可疑資訊記錄在共享表格當中,並將相關情資即時分享給計畫夥伴。本計畫期間一共記錄了 10,629 條可疑資訊,需要注意的是,並非全部的可疑資訊都有涉入資訊操作。

被記錄下來的可疑資訊會作為關鍵線索,於下一步驟供調查人員進一步挖掘出重大資訊操作個案,以專案調查的方式釐清該個案的資訊操作痕跡。本計畫招募 8 位兼職調查人員,採用公開來源情報(Open Source Intelligence,簡稱 OSINT)調查的方式,蒐集來自網路上公開資訊或是其他非機密資訊,並分析這些情報。透過 OSINT 調查方法蒐集相關證據,釐清某則資訊的傳遞是否存在境外資訊操作的痕跡,分析攻擊方是如何達成資訊操作的,並且撰寫摘要來歸整個案當中的資訊操作。

在重大個案調查的流程中,為了集中調查能量在最急迫需要調查的個案上,本計畫使用一套衡量標準挑選出其中的重大個案。前一個段落提到的五項資訊特徵也作為是否啟動個案調查依據,並且在此新增了兩項衡量標準衡量個案的重要性:

  • 資訊內容對國內社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
  • 資訊內容意圖撕裂台灣與其它友好國家間的關係。

此外,資訊操作的個案大多都有一個明確的內容主旨 (message),常見型態之一便是敘事 (narrative)。而這個內容所傳達的主要意旨,會透過不實訊息、陰謀論等方式大量散佈到閱聽人眼前,來對閱聽人造成影響、操弄閱聽人的認知。因此,資訊操作個案的專案調查中,調查人員會將相同或相近內容主旨的資訊歸入同一個個案 (case),釐清個案當中資訊操作的痕跡。除了撰寫描述個案中的資訊操作始末的調查摘要,也同時紀錄了結構化資料,以在威脅情資分析中作為計量統計分析使用。

威脅情資分析

本計畫採用了 FIMI 的概念、STIX 的資料格式以及 DISARM 分析架構,將境外資訊操作的活動記錄為計量的結構化資料,用以分析境外資訊操作的慣用行為模式。這些都與歐洲對外事務部的資訊操作分析使用相同格式,可作為威脅情資交換的基礎,也能更為周延地檢驗資訊操作行為。

近年來歐洲對外事務部在資訊操作的調查分析方面,採用了境外資訊操作與干涉(FIMI)的概念,以及對應分析架構 DISARM 架構 (DISARM Framework),將分析重點放在資訊操作的行為模式。DISARM 架構參考資訊安全領域分析網路攻擊手法的架構,運用於不實資訊和資訊操作的分析,將不實資訊和資訊操作視為有害資訊。在資訊操作事件中,攻擊方採取的常見行為經過歸納之後會得到戰術、技巧與程序(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簡稱 TTP)。根據 EEAS 報告的定義,「戰術」為攻擊方希望達到的階段性目標;「技巧」是攻擊方嘗試達到這些目標所採取的行動;「程序」則是攻擊方所採取的戰術及技巧的集合,在釐清程序之後,就有機會瞭解攻擊方的動機與意圖。 DISARM 架構歸納出多達 300 項不同的資訊操作技巧,並公開地於網站上說明這些技巧的編碼及特徵。DISARM 架構所包含的行為,以及其它資訊操作的相關資料,會以 STIX (Structured Threat Information Expression,簡稱 STIX)這種結構化的資料格式記錄下來。這一方面有利於不同單位情資交換,另一方面可以進行計量統計分析,能夠將多個不同資訊操作事件合併起來比較及計算,從中產生洞見。

上述這套分析方法,在歐洲對外事務部 2023 年的報告2024 年的報告中,被採用來調查分析資訊操作。台灣民主實驗室在本次計畫中導入這套方法,藉此更周延地分析資訊操作的行為模式。過去研究所專注的協同性造假行為,也只是眾多資訊操作行為中的其中一種。這套方法提供了一個更為全面的行為檢驗架構,來分析境外勢力透過哪些行為來實現資訊操作。

全國電訪

本計畫藉由全國性電訪,針對台灣社會整體公共意見受到境外資訊操作的情況進行問卷調查,評估資訊操作敘事及陰謀論傳播的範圍和效果。藉由參照電訪問卷分析結果以及 個案調查分析結果,能夠進一步探討境外資訊操作從攻擊行動到造成效果之間的關聯。

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過去的研究報告與觀察,境外資訊操作的主要目標是增加對政府與民主制度的不信任,加劇支持不同陣營者之間的衝突,衝擊台灣社會的民主韌性。為了瞭解境外資訊操作的傳播範圍和效果,台灣民主實驗室設計一套全國性電訪問卷,針對台灣 20 歲以上具投票權的公民,於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1 月 10 日之間實施調查,詢問受訪者對資訊操作部分敘事及陰謀論的態度,以及政黨傾向、總統選舉投票選擇、資訊閱聽習慣等重要資訊,推估台灣整體社會情況。問卷的全國性電訪的量化分析結果,在台灣民主實驗室的另一篇報告中已有充分探討,請參考《2024 台灣選舉 越趨極化的台灣政治:陰謀論敘事與認知偏見的建構》,本文將僅就電訪中關於資訊操作的敘事與陰謀論,與政治傾向和政治資訊獲取管道的關聯進行討論。

從電訪問卷分析結果能夠得知,台灣社會不同族群對資訊操作敘事及陰謀論的同意程度;而從 OSINT 專案調查分析結果能夠得知,資訊操作攻擊方採取哪些行動來試圖影響台灣社會。參照兩邊的分析結果有助於我們探討,從境外資訊操作的攻擊行動,到對台灣社會造成效果,這兩者之間的關聯。

圖 1. 2024 境外影響選舉觀測平台計畫運作說明

小結

本次計畫執行期間一共記錄了 10,629 條可疑資訊。需要注意的是,並非全部的可疑資訊都有涉入資訊操作。可疑資訊的相關分析,請見章節「附錄一、可疑資訊分析」。

基於這些可疑資訊,啟動調查的重大個案總計 12 個。依照 FIMI、DISARM 及 STIX 分析方法針對 12 個重大個案 (case) 進行編碼,總共得出了 24 個資訊操作事件 (incident),供統計分析使用。

從 OSINT 專案分析可知,資訊操作攻擊方如何試圖影響台灣社會。參照全國性電訪問卷分析結果,有助於探討境外資訊操作攻擊與對台灣社會影響之間的關聯。

圖 2. 線上與線下事件時間軸

資訊環境觀測與重大個案調查

圖 3. 2024 境外影響選舉觀測平台計畫運作說明 — 資訊環境觀測與重大個案調查

本計畫根據每日觀測的可疑資料,進一步整理挑選出 12 個重大個案進行調查,透過 OSINT 調查方法蒐集相關證據,深入瞭解個案當中的資訊操作狀況,並且撰寫摘要來描述個案當中的資訊操作痕跡,說明如下:

個案一:進口雞蛋爭議

從 2022 年開始,受禽流感與飼料漲價的影響,台灣的雞蛋供應減少,零售價急遽上升,形成市場缺蛋潮。為此,農業部自 2023 年 3 月進行專案進口雞蛋與補貼政策,從 2023 年 8 月開始,對於進口雞蛋政策的資訊操作包含下列故事:「雞蛋進口商超思進口含有致癌物的毒雞蛋」、「超思進口過期的臭雞蛋」、「民進黨欺騙人民將進口蛋液產地改為台灣」、「民進黨官商勾結圖利超思」。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台灣匿名政治評論粉專使用台灣媒體與政治人物的報導和評論,製作以上故事的迷因圖文,經由可疑個人帳號分享至各大社團。另一方面,我們發現具有協同性的不實或可疑帳號,將迷因圖文加上如「#台農董座 #涂萬財 #巴西臭蛋 #農業部 #陳吉仲」等特定詞組的 hashtag,分享至反民進黨公開社團(見圖 4)。中國官媒則待故事的方向在台灣確立後,於微博建立熱門話題,為此事件定調。

此外,Facebook 上在同一時間點也有疑似境外匿名粉專,如政事每天報每日資訊速報熱點新聞報話仙新聞一起看……等,以迷因圖文的方式,強調政府圖利特定財團和進口會致癌毒雞蛋的敘事,其中每日資訊速報和新聞一起看,標註如 #進口蛋 與 #毒雞蛋進口 等相關 hashtag,增加內容的曝光度,且透過不實帳號將貼文分享至各大公開社團。此事件的手法在於,起初為台灣內部的政治攻防,台灣匿名政治評論粉專和有協同性的不實或可疑帳號,將議題的討論度提升,中國借此機會以官媒和社群媒體帳號,增加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以及建立與強化民進黨圖利特定財團的印象。

圖 4. 分享「#台農董座 #涂萬財 #巴西臭蛋 #農業部 #陳吉仲」和迷因圖的協同帳號

個案二:美國進口豬肉產地標示爭議

在進口蛋液的產地標示爭議下,有關產地標示的話題也延燒到豬肉上。從 2023 年 9 月開始,有關豬肉產地標示的故事如下:「美國萊豬在台灣加工就變成台灣豬,為標示不實(洗產地)」、「標示不實的美國萊豬已被民眾吃下肚」、「政府利用台灣豬標章讓美豬上架」。中國官媒和商業媒體如台海网海峡导报社今日海峽华夏经纬网等 (見圖 5),以「民進黨為洗產地始作俑者」為題,轉貼來自台灣媒體的文章,以及發布影片宣傳「台灣民眾已將美豬吃下肚」和「台灣豬標章是政府用來混淆視聽讓美豬流通的手段」的故事,將疑美論與使民眾對執政黨不信任的故事結合。

如同進口雞蛋爭議事件,此議題也發現台灣匿名政治評論粉專和有協同性的不實或可疑帳號,以迷因圖文和特定詞組的hashtag,呼應中國對於台灣執政黨的負面看法。此外,從 MyGoPen 所蒐集的 LINE 謠言回報資料中發現,也有藉由過往食品安全疑慮的事件,以引起民眾恐慌的訊息,而根據回報,這些訊息大量發生在 10 月。從這些個案可以看到,台灣行動者和中國行動者希望透過共同傳播此議題,以強化和延續台灣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並讓民眾產生對執政黨和美國的不信任。

圖 5. 中國官媒與商業媒體使用台灣媒體素材,跨平台宣傳「台灣食藥署幫美國將美豬洗產為台豬」的故事

個案三:國造潛艦

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於 2023 年 9 月 28 日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有關潛艦的報導不斷增加以後,伴隨著下列故事:「台灣沒有能力製造潛艦」及「國造潛艦看出台灣弊案連連」。在台灣沒有能力製造潛艦的故事上,可以看到中國官媒與微博大V帳號(微博大V為經過認證並擁有眾多粉絲的微博帳號。其帳號暱稱後附有類似於大寫的英語字母V的圖標),如台海网海峡导报社UFO启示等,節錄來自台灣的政論節目,發布「捷運高鐵車廂做不出來還做潛艦」、「2025 年做不出3艘」、「潛艦品質差,無法下水」等影片和貼文,以及發布「韓國企業協助台灣製造潛艦遭起訴」和「最老潛艦在台灣」的文章,看壞台灣打造國造軍事設備的能力。

在「國造潛艦看出台灣弊案連連」的故事上,中國官媒與微博帳號建立「#台自造潜艇投标案被质疑#」、「#台自造潜艇得标商成立48天拿到设计标案#」和「#国台办回应台自造潜艇争议不断#」等話題,分享台灣媒體報導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於質詢上,指控潛艦得標商 GL 成立 48 天就拿到潛艦設計標案的相關影片和文章。

此外,中國官媒與微博帳號如海峡之声厦门广电也使用台灣媒體的報導,指稱蔡英文的親信與親戚都參與國造潛艦計劃,試圖將此計畫導向為政府的弊案。台灣匿名政治評論粉專,如新聞總匯三明治,進一步將快篩試劑、進口雞蛋和國造潛艦出現的官商勾結陰謀論結合,製作迷因圖文搭配一組 hashtag「#民進黨 #賴清德 #陳建仁 #弊案疑雲 #監督執政 #打擊歪哥 #下架不良政客」的貼文,並透過協同帳號分享貼文,加上一組 hashtag「#民進黨 #超思 #陳建仁 #賴清德」至支持國民黨和民眾黨的社團 (如圖 6)。此議題主要為台灣部分媒體將國造潛艦的討論引導至品質不佳和官商勾結,再由中國官媒與社群媒體帳號揀取該故事,一方面對中國國內宣傳台灣軍事設備製造水準差,另一方面,也讓台灣長期與中國官方論述一致的媒體有信心可以持續主打同樣故事。同樣地,台灣匿名政治評論粉專製造迷因圖文,透過協同帳號分享貼文的傳播模式也出現在其中。

圖 6. 中國官媒與微博大V揀取台灣媒體的內容,放大官商勾結的敘事

個案四:義務役上戰場

2022 年 10 月 16 日我國國防部公布年度預算案,多位政治人物質疑國軍軍源不足,表示義務役將成為主戰兵力。隨之而來的故事包含:「賴清德的家人都在美國,戰爭發生時不用上戰場」和「賴清德用話術騙票」。中國官媒於Facebook百度網易TikTok 等平台上,主要的敘事為「民進黨將台灣帶向戰場」,發布節錄台灣媒體報導的影片和文章,強調台軍兵源不足,民進黨配合外部勢力,將台灣青年推向戰場。我們也發現疑似境外匿名粉專如清白評論圈橙子有話說新聞嘴新聞趣事等,發布結合以上故事和敘事的迷因圖或貼文,再由可疑的個人帳號或是不實帳號分享到反對民進黨和支持國民黨的社團。此外,有一群帳號會使用一組與此主題相關,且具有聲量的 hashtag,如「#瞎搞 #兵役 #賴清德 #義務役 #不用上戰場 #國防部長 #打臉」等(見圖 7),試圖以分享大量塑造副總統賴清德與國防部長邱國正相互矛盾的迷因圖文,至各大社團,佔據相關的 hashtag,讓這些內容傳播的更廣泛。

圖 7. Facebook上,分享「#瞎搞 #兵役 #賴清德 #義務役 #不用上戰場 #國防部長 #打臉」和迷因圖的協同帳號

個案五:十萬印度移工來台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於 2023 年 9 月 26 日報導,台灣將與印度簽署印度移工來台備忘錄,以解決勞力密集產業的缺工問題。直至 11 月中,台灣媒體和網路論壇(PTTDcard)的文章將彭博社等媒體報導「最多將可招募十萬名印度移工」的論述,簡化為「十萬印度移工來台」,並強化「印度是性侵大國」和「台灣要變性侵島」的故事,引起台灣民眾的恐慌。中國官媒也跟進台灣媒體的報導,發布的文章與影片以「台灣將引進10萬印度勞工,在島內引發不滿」相關的標題,一方面加強印度的負面形象,也進一步塑造台灣民眾與印度的矛盾與對於此議題的強烈不滿。我們也發現與中國有關的協同不實帳號參與其中。在自由亞洲電台的 X 平台貼文下的留言處,一群 2023 年 7 月後才成立的不實帳號,皆使用年輕女性的圖片作為大頭貼,並將居住地標註為台灣,這群不實帳號都在留言提到「引進印度移工沒好處」和「還不如與大陸合作」的觀點(見圖 8),然而細查這群帳號各自的回覆紀錄,皆在與台灣相關的議題上以簡體字回覆。試圖佯裝為台灣人的身份,將此議題留言區的立場,導向對中國有利的風向,也激化台灣與印度社會的對立情緒。

此議題在台灣媒體報導初期,網路上的資訊操作和網路社群的串連快速結合,甚至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試圖動員來自 Dcard、LINE 社群的成員,於 12 月 3 日舉行「123 別印來」反對開放印度移工遊行,最後實際到場者近一百人,與網路社群成員總和近萬的人數相比,真實動員的人數具有很大的落差。雖然如此,從媒體報導到短時間組織動員的過程,在中國官媒與不實帳號的推波助瀾下,這樣線上討論快速轉為線下動員的模式,在未來值得關注。

圖 8. X平台上使用簡體字與留言內容相似的境外不實帳號協同行為

個案六:中國對台啟動貿易壁壘調查,以及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部分項目關稅減讓

中國商務部於 2023 年 4 月 12 日宣布對台灣啟動貿易壁壘調查,並於 12 月 15 日公告調查結果,同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民進黨單方面限制大陸產品輸入,不符合 ECFA 兩岸關係正常化,損害大陸相關利益,同時也損害台灣消費者利益」。中國商務部並在 12 月 20 日公告,將中止 ECFA 內12項自台灣進口的化工原料關稅減讓。中國官媒在微博上建立「#台湾对大陆贸易限制构成贸易壁垒#」和「#中止对台湾地区部分产品关税减让#」兩個話題,分別登上微博熱搜第六和第一名,將此議題定位為熱門話題。

有關中國媒體和台灣部分媒體共同的主要故事為:「民進黨聲稱 ECFA 為糖衣毒藥,至今仍未廢止,是雙標和演戲」、「民進黨只會怪罪大陸,無心改善兩岸關係」。我們也發現疑似境外匿名粉專打臉賴清德 扒皮民進黨製作「賴清德若當選,中國可能會中止 ECFA,台灣經濟更加蕭條」相關的迷因圖,並加上 hashtag「#ECFA #賴清德」,再由不實協同帳號將迷因圖文分享到個人版面(見圖 9)。此種手法是先由中國官方以建立微博熱門話題,和大肆報導的方式,定調「民進黨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的敘事走向,再由中國和台灣與之立場相近的媒體和政治人物,接續補充民進黨「如何」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的故事。在 X 平台上,使用其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搜尋「ECFA」有關的貼文資訊,以協同帳號成群地在近期密集創立的特性,判斷該群帳號具有協同性。其中有 450 個機器人帳號於 2023 年 10 月 14 日至 29 日間創立,分享相同新聞,並附上相同貼文內容,強調「賴清德若當選,中國可能會中止ECFA」。這些機器人帳號多發布疑美論與兩岸關係緊張的內容,且發文順序相同。為了將此故事散播的更廣,透過疑似境外匿名粉專發布圖文,由不實帳號協同分享,以及製造大量機器人帳號散播的方式,影響一般民眾對經濟的恐慌感。

圖 9. Facebook 上於 2023 年 12 月間創立的不實協同帳號,分享「賴清德若當選,台灣經濟更加蕭條」和其他相同貼文

個案七:中國稱民進黨製造謠言,指控中國對五月天施壓

自 2023 年 12 月 2 日中國平台 bilibili 內容創作者麦田农夫發布台灣樂團五月天於演唱會假唱的影片以來,12 月有關五月天的微博熱搜話題就將近67筆,在中國引發熱烈討論。據路透社報導,五月天的假唱風波與五月天拒絕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要求,公開表態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有關。然而該報導發布後,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則回應該報導子虛烏有,是「民進黨當局在蓄意製造謠言,這是陰險惡毒的政治操弄」。隨後,台灣媒體與國民黨政治人物如蔡正元、侯漢廷等,以及疑似境外匿名粉專鑒天下橙子有話說,呼應了國台辦的說法,認為是民進黨在製造大內宣、假訊息和政治操作。此外,我們也觀察到中國官媒在 12 月 31 日跨年前,在YouTubeTikTok和其他平台發布兩岸歌手合唱的《明天會更好》,塑造兩岸一家親的形象。其中,知行在Facebook 連續投注廣告資金於宣傳該歌曲的貼文,增加觸及率(見圖 10)。有關娛樂消息的操弄上,中國一方面使用強硬的態度迫使台灣藝人表態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否則將進行調查,甚至被封殺;另一方面,以兩岸藝人合唱具有兩岸一家親共榮形象的歌曲,吸引台灣藝人的粉絲對中國正向的憧憬,進行文化統戰。

圖 10. 中國以 TikTok 對台宣傳帳號和 Facebook 官媒帳號投廣告的方式,透過兩岸兩岸歌手合唱宣傳「兩岸一家親」敘事

個案八:賴清德萬里老家違建

今年陸續出現台灣政治人物老家違建的爭議事件,其中有一群境外匿名粉專發布與賴清德老家違建主題相關的貼文,張貼來自其他平台不實帳號的截圖,並透過不實帳號將境外匿名粉專分享至各大社團,有關此手法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假冒在地民意的舶來品:臉書境外粉專介入台灣選舉手法解析。此外,我們發現 2023 年 9 月 5 日PTT網友發文提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於新北市萬里區的老家為礦業用地、不得建民宅。與此事件相關的故事包含:「賴清德老家除了違建還逃漏稅」、「別人的房子就是違建,賴清德老家卻不是,民進黨雙標」。中國官媒與微博帳號隔天即轉發台灣媒體報導「賴清德老家是違建」的文章影片。Facebook 上則發現疑似境外匿名粉專反爆股長,發布「台獨金孫、違建金孫」的迷因圖文,並由高度可疑協同帳號將貼文大量分享至支持國民黨和反對民進黨的社團(見圖 11)。查看該帳號的好友列,發現這群帳號在相同的時間更換大頭貼,且皆分享該可疑粉專的貼文至個人頁面。有另一群帳號則會使用與賴清德老家違建主題相關、具有聲量的 hashtag,如「#賴清德 #違建 #假清高 #打臉 #門牌」等,加上迷因圖,分享在支持民眾黨和支持國民黨的社團。

圖 11. 柬埔寨境外匿名粉專「不打烊便利店」與協同帳號分享至各大社團

個案九:民進黨政治人物性醜聞

今年陸續爆發幾件民進黨政治人物的性醜聞事件,其中部分事件尚待證實,涉及的人物包括立委趙天麟、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立委羅致政等,相關的故事包含:「抗中反中是工作,親中抄中是生活」、「民進黨高官外遇、上酒店」,主要的敘事為「桃色文化已經成為民進黨主流文化」。其中趙天麟事件為這次觀察以來的第一起,經台灣的媒體接獲爆料後,境外匿名粉專如 C 咖出道、柬埔寨粉專等,將敘事製作成迷因圖文和影片,並加上一些 hashtag 發布成貼文,或是截圖來自於 X 平台的迷因圖貼文,將內容傳遞至 Facebook。並由協同的可疑或不實帳號將貼文分享在個人頁面,或是分享到各大社團。其中 C咖出道則製作以 Memoji 畫風的虛擬主持人影片,經過聲音變造處理,將桃色形容為民進黨主流文化,且隱含賴清德也有私德問題,該影片的留言出現一群協同的不實帳號以英文發表不相關的留言,以及對此影片按讚,增加貼文的互動數(見圖 12)。另一方面也觀察到疑似「鄭文燦帶妙齡女子進房間」的監視器畫面,緊接立委趙天麟後,由支持國民黨的匿名台灣政治評論粉專 Next逆襲先行發布,接續由中國官媒、微博大V、台灣媒體和政治人物、各社群媒體平台的匿名帳號,發布相關影片和圖文。有關民進黨政治人物性醜聞為主軸的資訊操作,包含在 Facebook、YouTube、TikTok 和 X 等平台出現「#性lie台灣」、「#性賴台灣」 等hashtag,將「桃色」與「欺騙」兩個負面的詞語取代原先民進黨「信賴台灣」的選舉標語。

圖 12. 境外匿名粉專製作虛擬主播影片,並以不實協同帳號留言增加互動數

個案十:賴清德私生子

賴清德私生子的資訊,可溯及 2015 年的新聞,2023 年 12 月 26 日邱毅在比特王直播中再次提及私生子一事。後來,11 月及 12 月各自有一定數量的境外粉專針對此議題進行操作,然而,本議題最大規模的操作,是直到 2024 年 1 月 9 日左右才開始,持續到選舉投票當天。1 月 3 日香港文匯報便有引用邱毅言論,提及賴清德的情婦與私生子。1 月 9 日之後,X 與 TikTok 皆可發現大量不實帳號的操作,散佈內容包括捏造的 DNA 檢驗報告,以及將民進黨總統競選影片《在路上》經過重新剪輯、配音並變造過的不實資訊影片(見圖 13)。

X 平台在 1 月 12 日單日就有高達 7,537 則的相關貼文,由不同的 1,638 個帳號發文。這些帳號當中,有 73% 的帳號創立時間落在 2023 年 11 月,推測可能是為了進行選舉期間的操作所創立。而這超過 7,500 則的貼文當中,有 94% 的貼文內容屬於複製貼上的相同內容,這些相同語句皆被反覆張貼至少 8 次以上,顯示出明顯且規模宏大的協同資訊操作。同時,中國官媒在臉書新聞微博上皆有零星報導,而香港媒體香港粉專疑似境外匿名粉專亦有提及,其中某些臉書貼文疑似購買阿拉伯及東南亞帳號按怒及分享數。FacebookYoutube 方面也有一些不實帳號進行散播,內容包含簡體中文,且有部分帳號曾分享洗白香港的中國政治宣傳內容。此外,也得到各國親中新聞媒體及低知名度新聞媒體網站的報導,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加拿大等。LINE 方面從 1 月 5 日開始有賴清德私生子的資訊回報,並在選舉前夕的 1 月 10 日及 11 日達到高峰。這波針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操作,承接自民進黨政治人物性醜聞的資訊,說明擁有有多名情婦及私生子(賴廷翰)的賴清德在道德上有重大瑕疵,試圖藉由這種印象來改變選舉結果。即便選舉前夕賴清德出面澄清,相關資訊的散佈仍未減緩。

圖 13. TikTok 大量不實帳號協同散佈影片及數個非政治性質帳號突兀地張貼賴私生子影片

個案十一:蔡英文秘史

2024 年 1 月選舉前夕,各大社群平台、影音播放平台、論壇皆流傳關於《蔡英文秘史》的資訊。這本內容超過十萬字的「書籍」,可溯及的最早出現時間是 2023 年 12 月 28 日上傳於ufile.io的word檔。但後續資訊操作的檔案來源,則是 2024 年 1 月 2 日上傳到zenodo.org的word及pdf檔,直到撰寫本文當下,檔案下載次數已經超過 27,000 次。這份檔案大約從 1 月 4 日開始出現在Facebook、X、TikTok 等主流平台,並在 1 月 9 日前後大量擴散直到選舉投票結束。這本《蔡英文秘史》的匿名作者化名為「台灣作家」林樂書,然而,內容可發現大量中國用語以及簡繁轉換產生的錯誤(例如:髮現)。根據書本內容 docx 檔中的圖片名稱及插入路徑,顯示來源圖檔的檔案名稱為簡體中文。書本內容為台灣人所撰寫的可能性非常低。在本次的操作當中,可以發現 Facebook、X、Youtube 及 TikTok 上不實帳號的大量協同操作。同時,也有不少知名人士及網紅回報收到大量關於《蔡英文秘史》的郵件及私訊洗版。此外,這個內容也刊登在一些不知名的外國新聞媒體,意經由不實帳號張貼在各個網路論壇及網路社群上。然而,本次未見中國慣用的宣傳工具出來發揮作用,無論是中國官媒、香港媒體、微博大 V,或是臉書上的疑似境外匿名粉專,皆未參與資訊擴散。散播內容的類型包括圖文以及影片,圖文主要出現在FacebookX電子郵件與私訊維基百科低知名度新聞媒體網站及各大網路討論社群中,簡短說明能從書中洞悉蔡英文扭曲、邪惡及不為人知的一面,並且附上了 zenodo 的連結提供書本原檔;影音方面則以YoutubeTikTok 為主,內容為剪映 AI 生成的虛擬主播影像及聲音,朗讀《蔡英文秘史》中的各個章節,共超過二十種不同版本的影片(見圖 14)。散播資訊的不實帳號也有境外色彩,包括使用簡體、簡繁轉換錯誤,以及其中部分帳號原先是在散播郭文貴及閆麗夢為美國傀儡的反美宣傳內容,後來轉為散播《蔡英文秘史》的內容。本次操作的平台類型極廣,期間 X 就有超過 2,000 則相關內容,可見挹注資源龐大。藉由宣傳蔡英文不為人知的邪惡一面及成因,目的可能是要造成台灣民眾對蔡英文甚至是民進黨的負面印象,進而影響選舉結果。

圖 14. 大量新創立的 YouTube 頻道於創立當天散佈《秘史》影片及許多 X 協同不實帳號從反美宣傳內容轉為散佈《秘史》內容

個案十二:選舉作票

2024 年 1 月 13 日是我國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的投票日,與作票有關的資訊在投票日前後皆有流傳,質疑中央選舉委員會不公正,衝擊著台灣選民對選舉過程及結果的信心。投票日前,X、TikTok、Facebook 便已開始流傳蔡英文 2020 年總統選舉的得到的 817 萬張票是做票來的。Facebook 上管理者包含中國的境外粉專兩岸頭條亦分享中天新聞內容,稱新版投票箱讓作票更方便,呼籲大家去監票來避免作票發生。該粉專曾在調查局的調查報告中被揭露收受中國大陸微視公司的資金,對台進行認知作戰。此外,我們也觀察到在 TikTok 上,平時發布穿搭美妝的網紅於投票日前,協同性地發布台詞和素材高度相同的影片,指控 2020 年總統大選曾出現作票,2024 年將再發生一次(見圖 15)。投票日後,华夏经纬网海峡新干线等中國官媒,以及影片內容皆以簡體字宣傳中國外宣的通天下,在 TikTok 上仍持續製作與轉貼一些質疑民進黨作票的貼文與影音。

圖 15. 穿搭或美妝類的網紅在 TikTok 協同性地發布選舉作票的影片

個案議題歸納

本次選舉觀測期間調查的不同個案,皆可以發現到中國或疑似中國行動者參與其中的痕跡。在《2024 台灣選舉:境外資訊影響觀測報告初步分析》中,我們將中國主動採取行動或放大的幾個主題,分為:民生、國防、治安與外交、經濟、文化、政治人物爭議事件。在本文中,我們切入內容主旨,分析在各個案中攻擊方希望說服閱聽人的相信的概念。以下,我們會解釋從主題轉化到議題的思路。民生主題背後其實是要指涉民眾生計苦不堪言是由於政府執政不力的結果。國防主題包含了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與可能發生的台海戰爭,試圖激起台灣民眾對戰爭的恐懼,故稱之為國防與台海戰爭。我們將主題治安與外交、經濟、文化整併在一起,產生了一個新的議題為兩岸與外交關係。中國在此議題的目標,是希望在台灣與國際社會合作受挫的同時用兩岸合作來拉攏台灣。而政治人物爭議事件主題中,包含對政治人物與其所屬政黨的攻擊,因此歸類為政黨及政治人物爭議事件。而選舉作票的攻擊發生在鄰近投票日,在撰寫初步分析報告時仍在調查中,因此未被納入初步分析的個案。本篇報告將其歸類為民主程序問題。因此,本文介紹的議題包括:政府執政不力、國防與台海戰爭、兩岸與外交關係、政黨及政治人物爭議事件、民主程序問題。根據上述解釋,個案與所屬議題的關係詳列如下:

  • 政府執政不力:​​進口雞蛋爭議、美豬產地標示爭議
  • 國防與台海戰爭:國造潛艦、義務役上戰場
  • 兩岸與外交關係:十萬印度移工來台、貿易壁壘調查與 ECFA、中國對五月天施壓
  • 政黨及政治人物爭議事件:賴清德老家違建、民進黨性醜聞、賴清德私生子、蔡英文秘史
  • 民主程序問題:選舉作票

政府執政不力議題下的個案,目的是要抨擊並扭曲當時正在執政的民進黨的政策及其結果,讓台灣民眾對執政黨不信任。敘事上主要關於民進黨缺乏執政能力民進黨欺騙人民,例如執政黨的進口雞蛋都是臭蛋毒蛋及執政黨有意欺騙人民關於雞蛋及豬肉產地。

國防與台海戰爭議題下的個案,主要目的是使台灣人民放棄武力保衛台灣並放棄抵抗中國。相關敘事主要關於台灣無力抵禦中國攻擊以及民進黨將台灣帶向戰場,並藉由台灣無力自造潛艦及義務役也會需要前往前線作戰這樣的內容進行散播。

兩岸與外交關係議題下的個案,主要挑撥台灣與其它國家間的合作,並且環繞在台灣與中國的緊密關係上。相關敘事主要還是兩岸在血緣及文化上難以切割民進黨無力經營中台間的共榮關係,以及印度是性侵大國。這些可見於中台兩岸歌手跨年合唱、民進黨當選將會被中國經濟制裁,以及台灣人將會被大量印度移工性侵。

政黨及政治人物爭議事件議題下的個案,主要目的是針對民進黨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去進行貶損與醜化,讓選民對民進黨及其候選人的形象及能力產生質疑。相關敘事最主要就是民進黨道德低落,其中包括民進黨政治人物多有桃色醜聞、賴清德知法犯法在老家蓋違建、賴清德有私生子及多名情婦,以及蔡英文不為人知的邪惡一面及成因。

民主程序問題議題的個案,主要目的是使台灣人對選舉過程及結果產生懷疑,進而在結果不符期待時激起不滿,甚至是訴諸於線下具體行動。敘事為民進黨將作票贏得選舉,並藉由執政中的民進黨有能力計畫並執行作票,加上一些陰謀論來讓特定立場的台灣人質疑選舉結果的公正性。

威脅情資分析

圖 16. 2024 境外影響選舉觀測平台計畫運作說明 — 威脅情資分析

奠基在前述的個案調查成果,我們進一步把分析重點放在行為面,藉由計量分析來探討中國對台資訊操作的慣用行為模式(見圖 16)。

要將上述個案轉換成能夠計量的資料格式,會需要針對調查成果進行編碼,來將調查成果轉換為符合 FIMI、TTP、DISARM 及 STIX 分析方法的資料。實際操作這套分析方法,資訊操作的資料層次能夠分為三個,可以分別用「點、線、面」來理解:觀察資料 (observable)、事件 (incident) 及個案 (case)。

觀察資料是瞭解事件的具體元素,例如一則貼文、新聞報導或是一部影片。事件是一個或多個威脅行為者為追求特定目標,且出於欺騙的目的所採取的行動。它由觀察資料和 TTP 的組合組成。

個案是進行個案調查時所使用的單位,內容主旨十分接近的資訊都會被歸入同一個個案,一個個案當中可以包含一個以上的資訊操作事件。

例如上述的「賴清德老家違建」個案,能夠根據相關資訊操作的發生時間點以及內容主旨,再分成 3 個事件,分別是:九月的賴清德老家違建、十一月的賴清德哽咽談違建,以及十二月的賴皮寮。每個事件代表著獨立的資訊操作行動,可能在時間上會與其它行動區隔開來,或是在內容主旨上與其它行動略有不同。

本次選舉觀測的 12 個重大個案在經過歸類後,其中包含著 24 個不同的境外資訊操作事件,總計共有 689 個觀察資料(見圖 17)。

圖 17. 24 個資訊操作事件及觀察資料數量

事件議題隨時間演變

個案調查所歸納出的五個議題中,政黨及政治人物爭議事件議題的事件數量最多。這很符合選舉的脈絡,藉由操作相關資訊來影響選舉投票結果,或是利用選舉來造成台灣公民之間的對立。政黨及政治人物爭議事件議題下的事件總共有 9 個。兩岸與外交關係議題下的事件總共有 6 個。國防與台海戰爭議題下的事件總共有 4 個。政府執政不力議題下的事件總共有 4 個。民主程序問題議題的事件總共有 1 個。

本次調查的觀察資料統計結果顯示,11 月之前的主打議題以政府執政不力、國防與台海戰爭為主,但 11 月後轉變為較多兩岸與外交關係的操作。而 12 月之後到選舉前夕則捨棄政策方面的操作,以直接攻擊政黨或政治人物爭議事件為主。在選舉投票日的前後一週,針對民主程序的質疑有出現,動搖對選舉結果的信心(見圖 18)。

圖 18. 選舉期間每週觀察資料數量、議題佔比及發生事件

攻擊方的目的

根據歐洲對外事務部所發布的《歐洲對外事務部的第一篇境外資訊操作與干涉威脅報告》 ,資訊操作背後的行動者通常是基於某些目的來進行資訊操作的。藉由事件中的觀察資料及手法,能夠推論出攻擊方的可能想要達成的目的,能夠稱之為假定目的 (presumed objective)。本次調查使用了 DISARM 架構中提到的七個常見的目的進行分析,包括否認 (Dismiss)、扭曲 (Distort)、轉移注意力 (Distract)、恐嚇 (Dismay)、製造對立 (Divide)、協助國家宣傳 (Facilitate State Propaganda)、貶損對手 (Degrade Adversary)。

  • 否認:抵抗來自他人的批評,否認指控並詆毀消息來源。
  • 扭曲:改變對某件事物的認知,扭曲和改變敘事。
  • 轉移注意力:將注意力轉移到不同的行動者或敘事上,抑或是轉嫁責任。
  • 恐嚇:威脅並嚇退對手。
  • 製造對立:在群體之內或者群體之間製造衝突並加大分歧。
  • 協助國家宣傳:組織公民去支持國家的宣傳內容,協調雇用的或志願的團體來推動國家宣傳。
  • 貶損對手:貶損對手的形象或行動能力,包括準備和使用中傷對手聲譽或行動的有害資訊。
圖 19. 資訊操作攻擊方的假定目的

在這次選舉的事件中,出現最多次的假定目的分別是扭曲 (39.47%) 及貶損對手 (36.84%),如圖 19所示。

依照不同議題進行分群,可以探討議題與假定目的之間的關係,來分析中國在操作特定議題的時候,希望達成的目的。

扭曲部分最主要是以兩岸與外交關係中的十萬印度移工來台的議題為主(見圖 20),藉由將彭博社 (bloomberg) 等媒體報導「最多將可招募十萬名印度移工」的論述,簡化為「十萬印度移工來台」,並加入與強化「印度是性侵大國」和「台灣要變性侵島」的敘事,以引起台灣民眾的恐慌。另一個也有不少觀察資料的是針對民主程序的攻擊。將投票秘密原則和選務程序瑕疵,扭曲為執政黨意圖作票的陰謀論。用來打擊台灣人對選舉公平性的信心,以及製造對民主的不信任。

貶損對手部分最主要是針對政府執政不力與政黨及政治人物爭議事件。執政的民進黨及其政治人物在對中國威脅的態度上比較強硬,因此也被中國視為主要的打擊對象。最明顯的例子為 2023 年 11 月中,國台辦指稱民進黨的正副總統候選人賴蕭配「雙獨組合」、「獨上加獨」。並且藉由攻擊進口雞蛋爭議及美豬產地標示爭議的議題,來顯示民進黨的貪腐、邪惡或無能。而在個人方面,則是攻擊民進黨政治人物道德淪喪。

圖 20. 不同議題下的資訊操作攻擊方假定目的

被攻擊對象

每個事件都會記錄被資訊操作攻擊針對的對象,藉由這樣的統計資料,可以瞭解中國在資訊操作中鎖定的攻擊對象主要是誰。例如進口雞蛋爭議的進口蛋洗產地事件中,陳吉仲、農業部、食藥署、民進黨等就是這個事件的被攻擊對象。

在本次調查的 24 個事件當中,經統計有 20 個不同的被攻擊對象,包含國家、組織及個人。由於本次選舉觀測重點關注 2024 的台灣大選,在調查成果中,最頻繁被資訊操作攻擊的國家是台灣。被攻擊的組織方面,又是以民進黨為大宗,其餘的皆是台灣的政府部門。最後在個人方面,以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為最常被攻擊的對象(見圖 21)。

圖 21. 被資訊操作攻擊針對的對象及次數

資訊操作行為統計

DISARM Foundation 奠基於 TTP 的概念上,開發出一套適用於資訊操作行為的架構,用來描述資訊操作事件的常見行為,也就是 DISARM 架構。透過統計使用的「技巧」,有助於歸因威脅行為者,幫助分析人員瞭解他們的分析對象。也有助於擬定應對策略。

常見技巧

在 24 個事件中,總共出現過 127 種不同的技巧。其中,使用的敘事及陰謀論通常都不是新創造的,而是操作既有敘事進一步放大來達到操作。資訊操作及放大敘事的技巧,主要是仰賴群眾或不實帳號大量分享或是轉貼既有敘事內容。

為了要成功創造自發性的資訊分享,來最大化資訊操作的效果,技巧上會盡量去尋找已經存在的同溫層(例如有特定政治立場的 Facebook 社團),並在同溫層當中散佈資訊。資訊傳遞的管道選擇方面,最常使用主流的社群平台(例如 Facebook、X 等等)在線上散佈資訊,而非正式的外交管道或是傳統媒體。散佈內容的類型,以 Hashtag 及圖片迷因最常見,藉由這些創造出來的 Hashtag 與精心製作的迷因來達到目的(見圖 22、23、24)。

圖 22. 各技巧出現的次數(僅呈現出現 2 次以上的技巧項目)
圖 23. 各技巧出現的次數(僅呈現出現 2 次以上的技巧項目)
圖 24. 各技巧出現的次數(僅呈現出現 2 次以上的技巧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查的事件當中,製作影片內容來進行資訊操作似乎是主流,相較之下文字內容或是圖片內容的製作就比較少出現在事件中。在內容類型上,發展文字內容為 6 次、發展圖像內容為 11 次,而發展影片內容為 13 次且在三種類型的內容中次數最多(見圖 25)。顯示影片內容於本次調查事件中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發現 AI 生成影片的使用。請注意,這邊的數字不代表網路上不同類型的資訊操作內容的數量,而是該技巧在本次調查事件中的出現次數。

圖 25. 發展內容的技巧出現次數

常見戰術

每個技巧都能夠被歸納到某個「戰術」之下,透過分析了 TTP 中的戰術,能幫助我們瞭解攻擊方在進行資訊操作時的主要方向。例如「技巧 T0087:發展影片內容」就是屬於「戰術 TA06:發展內容」。在本次調查的 24 個事件中,較為常見的戰術為下面這幾個:

計畫階段

  • TA02:設定目的
  • TA13:受眾分析

準備階段

  • TA05:規劃精準投放
  • TA06:發展內容
  • TA07:選擇傳遞管道及媒介
  • TA14:發展敘事
  • TA15:建立社群能量

執行階段

  • TA09:投放內容
  • TA17:提高資訊曝光度

首先在計畫階段,可識別出攻擊方已經設定資訊操作希望達到的目的,並且針對資訊的受眾進行相當程度的分析與瞭解。例如國造潛艦貪污以及超思採購爭議,可能目標是希望貶損當時政府為特權貪污團體,並且分析出最有效的目標受眾為帶有特定政治立場或是不信任當時政府的台灣公民(見圖 26)。

接著,在資訊操作的準備階段,攻擊方透過選擇資訊傳遞的管道及使用的媒介,以及建立對應的社群能量,包含建立不實帳號或是控制新聞網站等,將有害的訊息有效傳遞給受眾。這些有害的訊息,以發展文字、圖片或影片的形式出現,並透過發展既有或新的敘事,影響受眾的認知。此外,有超過半數的事件顯示中國有規劃使用精準投放,針對特定族群來進行準確且有效的資訊投放,最大化資訊操作的效益。具體作法例如取得一批不實帳號的使用權,並在準備在 Facebook 的泛藍社團當中張貼賴清德老家違建的資訊。

在最終的執行階段,除了將資訊內容張貼在網路上,也會採取各種技巧來擴大資訊的曝光度與觸及,包括在多個平台張貼、利用不實帳號大量分享等。值得注意的是,本計畫首次觀察到「促成線下活動」的出現。在「十萬印度移工來台」的個案中,由線上的討論導致線下抗議活動的發生。

圖 26. 各戰術出現在 24 個事件中的百分比

技巧變遷

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所執行的 2024 及 2022 選舉觀測兩者進行比較,能夠發現一些技巧持續被採用,例如挑選已經存在的陰謀論或敘事進行放大,在主流社群平台上利用不實帳號進行操作,或是針對同溫層來散播資訊。而在本次的選舉觀測期間,也有發現到技巧的演變,某些技巧是在 2022 年較少看見的。

首先,利用 AI 所產製的內容變得普及。在這次的調查中,可以觀察到不少影片的產製,利用了字節跳動公司旗下影片編輯產品剪映 (CapCut) 的虛擬主播來讀稿,也有使用深偽 (Deepfake)技術來製作影片內容的例子(見圖 27)。還有很多影片雖然沒有虛擬主播的出現,但從聲音能夠明顯聽出旁白是由 AI 生成的讀稿配音。

圖 27. 剪映與深偽被用來產製資訊操作影片的例子

其次,對應著 AI 技術的發達,影片的製作成本及時間降低,資訊操作的內容產製技巧在選擇上也有所改變。過去的資訊操作事件多以文字內容及迷因圖為主,但本次調查的個案當中,製作影片內容來進行資訊操作成為主流技巧,作為攻擊者產製內容的熱門選擇之一。

資訊傳遞管道

資訊會經由社群平台、網路新聞網站、影片分享平台頻道等不同的資訊傳遞管道 (channel),來觸及不同的受眾。本計畫紀錄了 496 個不同的資訊傳遞管道並對其進行分類,社群平台(Facebook、X等),佔了所有觀察資料的 78%。其次是佔了 10% 的網站,影片分享平台(包括 TikTok、Douyin 及 YouTube),則佔 7%(見圖 28)

另外,所有的觀察資料中, 23% 是由中國官方所控制的,其中包含中國黨政機關、中國中央官媒、地方媒體及港媒。中國官方行為者在資訊操作的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傳遞爭議訊息。

然而,這邊提及的平台比例並不代表整個資訊環境中訊息的比例,僅針對本次觀測期間所調查的資訊操作事件進行統計。

圖 28. 各資訊傳遞管道在本次觀測期間被使用的百分比

資訊操作行為與台灣社會意向

圖 29. 2024 境外影響選舉觀測平台計畫運作說明 — 全國電訪

在這次的選舉觀測期間,本計畫一方面針對境外資訊操作的攻擊行動進行調查,來瞭解中國對台灣所採用的資訊操作技巧;另一方面也在投票日的 3 到 12 天前進行全國性問卷電訪,藉此推論台灣整體社會對資訊操作部分敘事及陰謀論的態度(見圖 29)。這份問卷問及了政黨傾向、總統選舉投票選擇、資訊閱聽習慣等重要資訊,也詢問受訪者是否同意一些常見的資訊操作敘事及陰謀論內容。此外,基於抽樣及加權方法,調查數據可以用來推估台灣整體社會情況。問卷分析結果請參考《2024 台灣選舉 越趨極化的台灣政治:陰謀論敘事與認知偏見的建構》

首先,問卷使用了開放題 — — 「過去一年裡,有哪個議題改變了您原本 2024 總統大選的政黨偏好或投票意向」,詢問受訪者影響其投票意向的議題有哪些。其中被提及的議題,許多都是中國資訊操作所利用或放大議題,尤其是疫苗相關的陰謀論及敘事,而這恰好是國民黨及民眾黨支持者提到最多次的議題。而今年選舉觀測期間中國參與操作的議題,包括貪污、戰爭、雞蛋、國防、兵役、兩岸關係等,亦被受訪者提到。國民黨支持者提到貪污、戰爭、雞蛋、國防與兵役;民進黨支持者提到國防與貪污;民眾黨支持者提到雞蛋與兩岸關係。此結果顯示,透過深入研究台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敏感議題,中國能夠針對台灣民眾所在意的議題傳播具有爭議性的訊息(見圖 30)。

圖 30. 議題與投票意向(資料取自《2024 台灣選舉 越趨極化的台灣政治:陰謀論敘事與認知偏見的建構》

其次,問卷詢問了受訪者是否同意一些常見的資訊操作敘事及陰謀論內容:

  • 有人說「台灣政府圖利特定廠商,給國人爛疫苗跟毒雞蛋」請問您同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 有人說「現在的執政黨/民進黨在酬庸政治與貪腐的情況非常嚴重」請問您同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 有人說「執政黨的國防政策就是把年輕人當炮灰」請問您同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 有人說「在加強全民抵抗敵國侵略的決心上,台灣政府當前缺乏國防上的作為與準備」請問您同不同意這樣的說法?

根據問卷分析結果,國民黨支持者傾向同意上面這些敘事及陰謀論,民眾黨支持者也傾向同意大部分的敘事及陰謀論,民進黨支持者則傾向不同意這些敘事及陰謀論(見圖 31)。另一方面,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長期追蹤及本次個案調查結果,中國一如既往地選擇國民黨支持者作為資訊操作的主要受眾,多數個案都有明顯操作來將資訊散佈在國民黨同溫層中。此外,民眾黨作為第三勢力政黨參與選舉,也可以看見相關敘事資訊被張貼在民眾黨支持者的 Facebook 社團當中。

對照問卷分析結果及個案調查結果,能夠發現兩者之間的關聯。個案調查顯示,國民黨及民眾黨支持者在中國資訊操作行動中屬於被鎖定的目標受眾;而問卷調查顯示,國民黨及民眾黨傾向同意資訊操作相關的敘事與陰謀論。雖然背後的因果關係仍待釐清,但這邊浮現出來的關聯是,中國選擇的資訊操作目標受眾,傾向同意本次選舉中受中國操作放大的敘事與陰謀論。

圖 31. 政黨支持者對敘事及陰謀論的同意與否(資料取自《2024 台灣選舉 越趨極化的台灣政治:陰謀論敘事與認知偏見的建構》

第三,問卷詢問了受訪者的政治資訊消費習慣,其中包括兩個問題:「Q4.請問您過去一年來,較常從哪些管道得知政治或公共議題相關訊息? 」以及「Q5.您由[Q4]接收的政治相關資訊,大多是來自於誰的觀點? 」根據問卷分析結果,以網路影音內容創作者、社群平台網紅或粉專作為政治資訊常用獲取管道的人,也傾向同意這四個敘事及陰謀論。同時,根據前幾個章節的技巧統計分析,社群平台及影片分享平台合計涵蓋了 85.99% 的觀察資料,換句話說,這兩者正是中國資訊操作事件最為倚賴的資訊傳遞管道(見圖 32)。因此,個案調查顯示,中國資訊操作的主要散播管道是社群平台及影片分享平台;而問卷調查顯示,常藉由網路影音內容創作者、社群平台網紅或粉專來獲取政治相關資訊者,傾向同意資訊操作相關的敘事與陰謀論。這並不一定代表兩者有前後因果關係,但能夠合理的說,中國選擇了比較有效的管道來散佈敘事及陰謀論,而常用這些管道來獲取政治資訊的閱聽人傾向同意本次選舉中國操作放大的敘事與陰謀論。

圖 32. 常用政治資訊獲取來源對敘事及陰謀論的同意與否(資料取自《2024 台灣選舉 越趨極化的台灣政治:陰謀論敘事與認知偏見的建構》

總結來說,根據問卷調查結果,中國操作放大的特定議題,與選民在投總統票時所考量的議題有所吻合,這些議題左右著選民的投票抉擇。其中,特定政黨支持者的考量議題與中國操作議題特別契合。進一步拆解哪些特質的人傾向同意相關敘事及陰謀論,會發現特定政黨傾向及資訊消費習慣皆與是否同意相關資訊操作內容有所關聯。根據個案調查結果,這些政黨傾向及資訊消費習慣,符合了中國資訊操作所針對的受眾與資訊傳遞管道。雖然沒有證據證實中國資訊操作行動及造成影響這兩者間因果關係,但是資訊操作行動與台灣民眾態度間存在關聯性。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是,是台灣社會當中不同族群(依政治立場、資訊消費習慣等)對事物看法非常不同,形同多重宇宙,這可能不是短期所產生的現象。在總統票選擇的問題中,能夠發現疫苗議題仍是特定政黨支持者最在意的議題,即便相關的操作行動主要發生在 2020 年及 2021 年,疫苗議題直到 2024 年仍左右著選民的投票抉擇。中國長期投注資源、放大特定資訊來分化台灣社會的效果,可能難以透過一兩次選舉的短期研究就有定論,而是需要更長時間的追蹤研究,才能釐清操作行動對於社會造成的影響。

總結

面臨來自威權國家的資訊操作與選舉干涉,台灣民主實驗室在 2024 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啟動了 2024 境外影響選舉觀測平台計畫,與其它公民社會的夥伴合作、共享情資來一起迎接挑戰。平台計畫資訊觀測期間,透過人力觀測及記錄來掌握每日資訊最新動態,一共記錄 10,629 條可疑資訊。基於這些可疑資訊,我們設定了專案調查方向,針對較為重大的境外資訊操作個案進行專案調查分析,最終完成 12 個個案調查。調查個案涵蓋五個議題,分別是政府執政不力、國防與台海戰爭、兩岸與對外關係、政黨及政治人物爭議事件、民主程序問題。

這些個案調查成果,透過歐洲對外事務部也採用的概念及架構進行資料格式轉換,得出了一組境外資訊操作的結構化資料,來將調查成果進行統整歸檔。其中包含 24 個資訊操作事件,總計 689 筆觀察資料。根據 DISARM 架構分析這 24 個資訊操作事件的行為,其中所使用的資訊操作技巧,總計有 127 種不同技巧。這些資訊操作內容藉由 496 個不同的資訊傳遞管道來將資訊傳遞給受眾的,其中有 23% 的傳遞管道是由中國官方所控制的,包含中國黨政機關、中國中央官媒、地方媒體及港媒。

觀察資料統計的結果顯示,11 月之前的主打議題以政府執政不力、國防與台海戰爭為主,但 11 月後轉變為較多兩岸與外交關係的操作。而 12 月之後到選舉前夕則捨棄政策方面的操作,以直接攻擊政黨或政治人物爭議事件為主。在選舉投票日的前後一週,針對民主程序的質疑有出現,動搖對選舉結果的信心。

中國常使用的資訊操作手法中,出現最多次的假定目的分別是扭曲及貶損對手。藉由扭曲敘事激起民眾對於治安的恐慌,以及對民主制度的不信任。另一方面,透過貶損對手來攻擊執政黨執政不力,以及攻擊民進黨政治人物道德淪喪,藉此影響民眾對執政黨及所屬政黨政治人物的觀感,增加對民進黨的負面印象。在被攻擊對象的統計上,被資訊操作攻擊最多的國家是台灣。被攻擊的組織方面,又是以民進黨為主,其餘的皆是台灣的政府部門。最後在個人方面,以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為最常被攻擊的對象。由此可知,中國資訊操作的攻擊目的和目標,集中於使用扭曲敘事和貶損其政治上的敵人,如支持台灣主體性的執政黨與政治人物,進而影響民眾的投票行為。

在準備階段,透過選擇資訊傳遞的管道及使用的媒介,以及建立對應的社群能量,包含建立不實帳號或是控制新聞網站等,將有害的訊息有效傳遞給受眾。這些有害的訊息,以發展文字、圖片或影片的形式出現,並以發展既有或新的敘事,影響受眾的認知。在最後的執行階段,攻擊方使用網軍放大新敘事或既有敘事,以及各種技巧來擴大資訊的曝光度與觸及,甚至由線上的討論促成線下抗議活動的發生。

此外,本計畫也發現隨著 AI 技術的發達,影片的製作成本及時間降低,資訊操作的內容產製技巧在選擇上也有所改變。過去的資訊操作事件多以文字內容及迷因圖為主,但本次調查的個案當中,製作影片內容來進行資訊操作成為主流技巧,作為攻擊者產製內容的熱門選擇之一。由AI輔助或直接生成的影像內容,是否成為資訊操作的主要手法,或是在哪個階段使用,將是未來值得注意的議題。

本次的選舉觀測計畫分別包含了,境外資訊操作的 OSINT 個案調查以及全國性問卷電訪,藉由互相參照分析結果,來探究中國資訊操作的行動,以及行動帶來的效果。OSINT 調查方面,能夠分析出中國資訊操作的企圖與技巧;全國性問卷電訪方面,則能探究了中國資訊操作對台灣社會造成的衝擊。

問卷分析結果顯示:首先,國民黨支持者在意、且作為總統投票選擇依據的議題,包括了貪污、戰爭、雞蛋、國防與兵役。這些議題在本次的個案調查中,屬於中國於選舉操作放大的議題。這一方面代表他們受到相關資訊的觸及,另一方面代表著他們可能同意中國操作的相關敘事或陰謀論,這都可能是中國資訊操作放大特定議題所帶來的影響。

其次,對照兩邊分析結果浮現出來兩組關聯:(1)中國選擇的資訊操作目標受眾,傾向同意本次選舉中國操作放大的敘事與陰謀論;(2)中國在眾多資訊傳遞管道中選擇了比較有效的管道來散佈敘事及陰謀論,而常用這些管道來獲取政治資訊的閱聽人,也傾向同意本次選舉中國操作放大的敘事與陰謀論。總結來說,資訊操作行動與台灣選民的態度間存在著許多顯著的關聯,兩者間因果關係尚待研究。

選舉期間對抗境外資訊操作的建議

在針對對抗選舉期間境外資訊操作時,我們必須採取全方位且具體的措施,以確保各利害關係人都能夠有效地參與和貢獻,共同實現聯合防禦的目標。以下是針對不同利害關係人角色的更詳細建議:

立法方面

  • 規範資訊操作行為:針對本次選舉期間觀測到的境外粉專與有協同行為的可疑帳號,需要平台方提出更具體的管理措施。立法機構可以透過制定法律,要求平台在商業公司透過虛假帳號與其協同行為形塑的虛假聲量、不實評論來營利的行為,建立可追溯成效的移除機制與金流揭露。這樣可使政府更有效地監管這些平台與商業公司的行為,並建立其在境外資訊操作活動中的可追溯性與合規管理。
  • 揭露金流: 在印度移工與選舉作票議題中,能看到有多個網紅使用共同腳本的現象。合理推測在這些網紅背後可能有共同的腳本提供者,意圖透過網紅們來操作輿論。針對這樣的現象,立法機構可以制定法案,要求公關公司、網紅、社交平台公開其金流來源和支出情況。透過這樣的法案,可以更加透明地追蹤和揭露境外資訊操作背後的金融支持來源,從而防止境外勢力通過公關公司進行資訊操作。

行政方面

  • 加強回應機制的持續性與分眾性: 根據我們的研究指出,境外資訊操作常放大特定敘事並針對特定群體進行投放。因此,行政機關應加強回應機制的持續性,不僅限於事件發生的當下,更應以分眾的方式針對不同群體提供澄清訊息,提高受影響群體接觸到真相的機會。
  • 建立有效的規範: 對於網路平台、網紅以及公關公司,行政機關應制定有效、可執行且與傳統媒體相對應的規範。這些規範應涵蓋金融透明度、內容品質與訊息流通度、用戶隱私保護等方面,以維護公眾利益和資訊透明度。
  • 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 行政機關應該鼓勵和促進公民更積極地參與公共事務,以破除陰謀論等不實敘事的影響。透過教育和宣傳活動,政府可以提高公眾對於政治、社會和經濟議題的關注度和理解,讓公民更加理性地看待資訊,增強對不實訊息的辨識能力。同時,政府應提供更多的參與管道和平台,鼓勵公民參與政策制定和審議過程,從而增加公眾對於政策制定的信任感和參與度,提升公民對於陰謀論等不實敘事的免疫力。

政黨

  • 聚焦民主政治與良性競爭:我們的研究注意到,不同政黨傾向的支持者,在部分的議題上呈現截然不同的認知,政治極化的現象可說是相當嚴重。政黨應將注意力集中於民主政治和政黨政治的良性競爭上,在政策討論中應更加理性、客觀,以確保國內政治的穩定和發展。在社交媒體上避免使用極端或仇恨言論來動員支持者,展現良性示範。
  • 提升對資訊操作的警覺:政黨不應忽視、淡化以及利用境外勢力透過匿名粉專與不實帳號等協同行為在內政議題上的攻防。也不適宜將所有質疑和討論都歸因於境外勢力操作,而應更加開放、透明地面對民眾的疑慮和討論。透過提升公民對資訊操作的警覺,可以幫助公眾更好地辨識和抵制不實訊息,從而保護國內政治生態的健康發展。
  • 防範陰謀論對國家利益的損害:政黨及其領導人在社交媒體上的溝通中,應特別注意防範陰謀論對國家外交和國防利益可能造成的損害,例如印度移工事件中,涉及種族歧視的言論,極可能傷害我國的國際形象,破壞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機會。選舉舞弊的不實傳言,則會誤導我國國民對於我國選舉公正性的認知。類似的陰謀論可能在國家形象、國際關係、甚至國家安全的層面上造成危害。因此,政黨應鼓勵合理、客觀的討論,並避免散播不實訊息和陰謀論,以確保國家利益不受到威脅。

公民團體

  • 推廣有效的溝通方式:公民團體可以針對不同的面向,制定有效的溝通策略。包括在政策方面,與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探討、制定面向政策決策者、立法者與執行者形成有效的政策建議。在研究方面,透過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與使用共同的研究框架,可以及時地分享威脅情資。導入計量分析的方法則有助於瞭解境外操作的樣態及趨勢。針對被資訊操作鎖定對象,製作容易被瞭解與接受的案例分析,舉辦講座、工作坊、宣傳活動,提高其對境外勢力操作的警覺性,有效地抵制陰謀論與不實訊息的傳播和影響。
  • 加強國際合作:面對日益緊張的國際地緣政治形勢,衍生了針對國際合作的資訊操作。公民團體應倡導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這包括參與國際組織、與其他國家公民團體和研究機構進行合作交流,並分享相關訊息以防範針對國際合作的攻擊。

事實查核組織

  • 建立經驗彙整與模式分析機制:查核組織可以彙整過往經驗與建立模式分析的機制,持續收集、整理和分析境外勢力資訊操作的事件和模式。通過不斷的經驗積累和模式分析,可以更加準確地識別和應對境外勢力的操作行為。
  • 拓展跨領域合作:查核組織可以持續拓展與其他相關單位的合作,包括公民團體、專家、媒體和社群平台公司等。透過建立資訊分享和合作機制,共同應對境外勢力的資訊操作,提高應對能力和效率。
  • 導入資訊鑑識工具:針對日益增加的深偽影片、生成式AI所產生的不實資訊,查核組織應持續導入先進的資訊工具,用於對境外勢力的資訊操作進行溯源、分析和應對。這些資訊工具可以幫助查核組織更快速、更準確地識別和反制不實訊息,提高對境外勢力的抵抗能力。

主流新聞媒體

  • 加強記者專業素養:媒體可加強記者的培訓,包括事實查核、資訊操作的識別,以提高報導的可信度和品質。記者應學會識別陰謀論、虛假帳號產生的流量和事件等常見手法,瞭解過往境外勢力資訊操作的案例和趨勢,確保在報導過程中不被誤導,提供讀者準確且可靠的新聞內容。
  • 規範社交平台上的傳播方式:媒體應重視在社交平台上的傳播方式,規範社群小編的作業流程,避免使用挑動情緒或缺乏關鍵資訊的內容農場式標題,以確保資訊傳播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社群平台

  • 阻斷不實帳號網路滲透:針對境外勢力透過不實帳號與境外粉專作為資訊操作的媒介,社群平台應該加強對不實帳號和機器人的監測和阻斷,防止其用於操縱訊息和影響公眾意見,甚至應用於網路詐騙等非法行為。透過強化身份驗證機制和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平台可以更有效地檢測和刪除不實帳號。
  • 建立聯防體系:社群平台可以建立聯合防禦體系,與政府機構、專家組織、學術界和其他相關利害關係人合作,共同對抗不實訊息的傳播。這種聯合防禦體系可以分享威脅情報、最佳做法和技術工具,加強對抗不實訊息的能力。
  • AI標籤:本次選舉觀察計畫中發現 AI 和深偽 deepfake 技術被用於生成選舉相關的訊息,例如蔡英文秘史案例中的 AI 生成讀稿主播,和賴清德私生子案例中的用 deepfake 變造主播嘴形的影片,用於誤導選民的認知,破壞了選舉過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這些技術生成的虛假信息難以辨別,容易被廣泛傳播,從而影響選民的判斷和選擇。社群平台可透過對 AI、deepfake 技術所生成內容加上標籤,讓使用者有效識別,提高訊息透明度,保護選民免受虛假信息的影響,從而維護選舉的公平和民主。

以上建議和行動將有助於各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形成聯合防禦的力量,從而有效地對抗選舉期間境外資訊操作的威脅。

感謝合作夥伴(按字母及筆畫排序):

Cofacts 真的假的 共同創辦人 李比鄰
MyGoPen 識實數據
TeamT5 杜浦數位安全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專任研究員 林宗弘
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王宏恩
匹茲堡大學電腦資訊學院 PITT 計算社會動力學實驗室 副教授 Yu-Ru Lin 及博士生 Ahana Biswas
台灣人權促進會 施逸翔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 CAPI 系統開發團隊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
對話千層派 Chat for Taiwan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王奕婷
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 助理教授 卞中佩
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鄭力軒
經濟民主連合 Economic Democracy Union
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黑熊學院 Kuma Academy

附錄

附錄一、可疑資訊分析

本次計畫於執行期間 2023 年 10 月 1 日至 2024 年 1 月 31 日,一共記錄了 10,629 條可疑資訊。這些可疑資訊並非全部皆有涉入資訊操作,然而,分析可疑資訊仍有助於研究人員瞭解當下公共討論的重要爭議及走向。

附錄一圖 1. 選舉期間每週可疑資訊紀錄量

可疑資訊所涉及的議題

選舉觀測期間所蒐集的可疑資訊,經過人工識別、記錄及整併之後,能夠歸結出幾個主要議題,包括:兩岸必然統一、兩岸與外交關係、國防與台海戰爭、批評民進黨、政府執政不力、政治人物爭議事件、民主程序問題及疑美論。而這些議題的資訊記錄量顯示出以下趨勢:在 12 月之前的可疑資訊涵蓋層面較廣,包括強調兩岸必然統一、民進黨執政不力、批評民進黨、國防與台海戰爭、疑美論;12 月之後開始接近選舉投票日時,則將焦點轉為政治人物個人的爭議事件、質疑民主程序有問題,以及兩岸與外交關係的議題

附錄一圖 2. 不同議題的每週可疑資訊紀錄量

可疑資訊的資訊傳遞管道

本次觀測計畫中,我們紀錄了可疑資訊的資訊傳遞管道,包含媒體網站、頻道、帳號等共有 938 個不同的實體。依據是否來自中國或境外、匿名性、協同性,以及個人帳號真實性等指標分類後,大致可以將之歸為以下六類,而不屬於這六類的資訊傳遞管道則會被歸入其它。

附錄一圖 3. 可疑資訊的資訊傳遞管道
  • 中國官媒(佔 6.6%):
    根據中國國家網信辦公告的名單,以及組織架構直接隸屬於中國中央或地方組織的媒體。
  • 中國商業媒體(佔 0.3%):
    組織架構非直接隸屬於中國中央或地方組織的中國媒體。
  • 境外匿名粉專 / TikTok 帳號 / YouTube 頻道 / X 帳號 / 微博大 V(佔 15.9%):
    帳號並未透露真實身份,從粉專透明頁面顯示的管理者位置不在台灣,或是在帳號上顯示的位置不在台灣。
  • 疑似境外匿名粉專 / TikTok 帳號 / YouTube 頻道 / X 帳號(佔 1.7%):
    帳號並未透露真實身份,從粉專透明頁面顯示的管理者雖顯示台灣地區,或是在帳號上並未顯示位置,但可以發現帳號簡介和發布內容出現許多簡體字、中國用語、誤植人名等錯誤,且內容符合中國立場。
  • 台灣匿名政治評論粉專 / TikTok 帳號 / YouTube 頻道 / X 帳號(佔 24.8%):
    帳號並未透露真實身份,也未發現境外、簡體字或用語上的錯誤,發文內容涉及台灣政治,或是剪輯台灣具有聲量人物的意見的畫面。
  • 不實帳號 / 協同帳號 / 匿名高度可疑帳號(佔 23.5%):
    帳號並未透露真實身份、偽裝成一般的個人,可能進一步以協同行為發布文章或留言,影響民眾對特定議題的認知。
  • 台灣網紅 / 台灣媒體 / 台灣政治人物 / 其它帳號(佔 16%):
    帳號屬於台灣網紅、台灣媒體或是台灣政治人物,但並不一定是自願且主動參與了資訊操作,可能恰好加入相關議題討論而分享了可疑資訊。
  • 其它(佔 11.2%):
    不屬於上述帳號類型者被歸入這類,包括一些難以證明為不實帳號的個人帳號,以及不屬於中國或台灣的外國媒體等。

附錄二、可疑群體調查

在追查前述的境外資訊操作個案時,我們注意到當中的一些可疑群體。針對其中來自境外或疑似來自境外的部分,我們對他們進行深入調查。除前述以個案及議題為核心的呈現,我們也在這邊介紹這些可疑群體的輪廓和行為模式。

柬埔寨協同集團

從 2023 年 10 月底開始,在 Facebook 上有一批進行資訊操作的柬埔寨協同集團,試圖引導台灣輿論走向並影響選舉結果。其技巧為承接台灣社會已經存在的議題與敘事,透過挹注資源來加劇社會對立,散播台灣選舉相關的爭議資訊至 Facebook 社團當中。這個集團使用 Facebook 境外粉專及不實帳號進行操作,相同技巧可見於 2021 年的 COVID-19 不實訊息的操作,以及 2022 年企圖影響地方選舉的操作。這個境外集團深刻瞭解台灣當下的輿論現況、擅長挪用台灣的慣用語彙、利用在地議題來造成社會矛盾,甚至有能力改編流行台語歌曲來散佈爭議資訊。然而,其內容仍不時參雜簡體中文,且部分議題背後的終極目標僅符合中國利益,並非台灣政黨間攻防慣用的議題,其中包括攻擊民主是虛偽的,或是污衊被中國冠罪入獄的台灣人權工作者等⋯。該集團中散播大量資訊的粉專管理員並無任何一人位置在台灣,而是以柬埔寨為主,中國與馬來西亞次之。其操作技巧包含三個步驟,首先,仿造出酷似台灣內部輿論的假資訊、陰謀論與爭議資訊;其次,使用 Facebook 粉專張貼這些資訊;最後,利用大量不實帳號將粉專貼文分享至社團當中,試圖衝高流量及造成討論。這個柬埔寨協同集團 2023 年末的操作,議題上承接了各種台灣已存在的敘事,來攻擊民進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以及擴散疑美論,試圖引導台灣輿論、走向符合中國利益的選舉結果。

附錄二圖 1. 柬埔寨協同集團構成

Hashtag 集團

在這次的選舉當中,我們看見了不少不實帳號使用相同 Hashtag,以協同性行為的方式在臉書上針對特定議題操作的情況。其中包括進口雞蛋爭議、美豬產地標示爭議、賴清德老家違建、民進黨性醜聞、十萬印度移工來台、貿易壁壘調查與 ECFA、義務役上戰場、蕭美琴是美方監軍等。這個現象,Graphika 的報告也有深入的分析及探討,他們掌握到超過 800 個 Facebook 帳號、13 個 Facebook 粉絲專頁、1 個 TikTok 帳號及 1 個 YouTube 頻道的使用,其中能看見許多證據指出這些帳號的不實性。相關帳號大多已經被社群平台停權,再次顯示其行為及帳號真實性令人質疑。Graphika指出相關資訊操作行動似乎以支持國民黨為主,並攻擊民進黨及民眾黨。在我們的觀察下也有類似結論,他們操作的立場主要是攻擊民進黨為主,攻擊民眾黨次之,並會偶爾稱讚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

附錄二圖 2. Hashtag 集團與義務役上戰場

可疑境外匿名粉專

在這次的觀測期間,我們發現一批可疑粉專疑似屬於境外。雖然管理員地點都在台灣,但張貼內容時常出現簡體字及中國用語,過去管理員地點更曾有中國的出現。這批粉專時常上傳評論台灣時事的趣味圖文,並大量分享到台灣公開社團。根據臉書的公開資訊頁面,粉專管理員都來自台灣,乍看之下是民主社會中對政府及政策的自由批評言論。然而,經長期關注與調查後發現,這批粉專來自境外的可能性蠻高,背後由中國操控並試圖影響台灣輿論走向。首先,這群粉專偶爾會出現簡體字,推測其應該是文本在簡繁轉換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其次,這群粉專使用的字詞、諺語,偶爾會出現台灣不常見的用語,而是中國各地衍生出的順口溜。最後,在長時間的觀察下,這批粉專中有部分粉專,原先有中國管理員參與其中,後來逐漸替換成台灣管理員。這可能是藉由資訊技術的方式規避 Facebook 對粉專管理員位置的偵查,但粉專服務的仍是中國的利益。

附錄二圖 3. 可疑境外匿名粉專管理員地點變化

--

--

Doublethink Lab
台灣民主實驗室

Doublethink Lab focuses on mapping the online inform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s as well as the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exportation and digital authoritar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