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比盧自助 11天9夜 (8) — 荷蘭

shih
Han_Shih
Published in
18 min readJan 4, 2020

2019 年 10 月初,歐洲自助旅行的第七站。前往荷蘭鹿特丹 (淚目,沒有比較不知道荷蘭的好)。依舊是毫不意外的陰雨綿綿以及強風放送、被大量的運河所貫穿的道路;不同的是,各城市的 "風格",鹿特丹的創意建築、代夫特的靜謐恬淡、萊登的異國文化融合等。都值得細細品味~

PS. 以下所有段落中若有加上” * “ 者,表示文章最後會有額外說明

再次回歸霧濛濛的天氣 ...

附上系列文連結

  1. 荷比盧自助 11天9夜 (1) — 行前準備
  2. 荷比盧自助 11天9夜 (2) — 荷蘭
  3. 荷比盧自助 11天9夜 (3) — 荷蘭
  4. 荷比盧自助 11天9夜 (4) — 比利時
  5. 荷比盧自助 11天9夜 (5) — 比利時
  6. 荷比盧自助 11天9夜 (6) — 比利時
  7. 荷比盧自助 11天9夜 (7) — 盧森堡
  8. 荷比盧自助 11天9夜 (8) — 荷蘭
  9. to be continued

Rotterdam

Rotterdam 城市名稱來源也跟地理相關資訊有關係,就跟 Amsterdam 一樣。Rotterdam 名稱來自於 "Dam on the Rotte(鹿特河上的大壩)" ,而 Rotta 在荷蘭文中是「泥濘水域」的意思,而 dam 則是水壩的意思。

搭乘地鐵來到 "rottendam blaak" ,外型很像異形飛碟的就是 布萊克車站(Blaak Station)。鹿特丹共有 6 個車站,是僅次於鹿特丹中央車站外,遊客最常到訪的車站。原因也顯而易見,車站周圍是許多鹿特丹知名的景點: 鹿特丹市集廣場、大教堂、方塊屋、水管屋等等。

一出站就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個城市與眾不同的氣息 --- 這裡是建築設計師們的天堂,整個城市都是他們的畫布,各式各樣奇特的建築坐落於城市的各個角落*。

首先是方塊屋,底下的六角柱狀基座,其內部為旋轉而上的樓梯,撐起頂上傾斜的立方體。其中一間是專門提供參觀的房間,其他間可是真的有住人的喔~ 所以過去參觀時記得注意音量。

根據設計師當時的構思:每一棟建築就有如一棵樹那般,而群聚式的方塊屋,就如同城市中的一片森林,為城市注入一股活水。
PS. 似乎有幾間做為民宿提供服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看~

水管屋(Central Library Rotterdam),彷彿是工廠管線外露,帶有些工業化的造型,黃色的水管搭配深藍/白色的建築本體,十分吸睛,但也稱不上是好看 (個人意見)。而實際上是間公共圖書館,我只能說 ... 還蠻特別的。

旁邊還有 鉛筆屋,屋頂為六角錐形,波浪建築本體。雖作為一般住宅使用,但也是吸睛度十足。

接下來是我最愛的 鹿特丹市集廣場(Markthal)!!!
不論是日式的海鮮、壽司,荷蘭的起司、炸物、臭爆的鲱魚,各種歐式燉飯、義大利麵、甜食鬆餅、披薩、燒烤,美式的各種垃圾食物,當然還有我朝思暮想的中式料理 … 應有盡有*
PS:要注意安排的時間,假日會提早結束營業!

該建築物的外觀上可以看到一格格的玻璃窗,那其實正是一間間的公寓! 據說共有 200 多間,且十分搶手,一開賣就售罄。住在這真的很適合本宅,下樓就有飯吃,又不像是台灣住在夜市附近又吵又臭 (不知為何,沒聞到甚麼油煙味)。真的來住的話我肯定會變成真肥宅~~

吃飽喝足後,一路走到 "林班街購物區"。據說這裡是歐洲第一條行人徒步商業區,綿延約 8 0 0 M 長的徒步街道,為鹿特丹最熱鬧的區域。
兩側為各種名牌專賣店 (我就看看而已,沒 $$,荷包君已哭 ...),街道中央則是小吃攤、書報攤等各類街頭攤販。再加上不定期的雕塑藝術作品之展示,也讓商店街成為某種程度的公共藝廊,在這裡逛街也變相成為一種陶冶心靈的活動 XDD

逛到一間極具特色的 T-shirt 店,各種版權惡搞 XD

一路走到鹿特丹中央車站,沿路上也有許多特別的建物:

好好蓋房子對他們還說可能有點障礙 (誤

另外,也特別繞去著名的天鵝橋 (伊拉斯謨橋)。1996 年落成的一座斜張/斜拉橋,長約 800 M、高約 140 M。 原始設計以中世紀鹿特丹思想家 伊拉斯謨 (Desiderius Erasmusu) 來起名。其雪白的外觀,搭配以鋼索所構成的不對稱造型,遠看像一隻昂首優雅的白天鵝,因此被當地居民暱稱 天鵝橋 (下圖右)。

天氣真的太糟了,橋都快要消失在雲霧中 ...

終於來到 鹿特丹中央車站,從遠處就可以看到這造型極為突出的建物。這可是當地人十分引以為傲的特殊建築。其利用自然光製造出溫暖的室內空間並搭配透明月台屋頂,讓火站有種工業感,旅客也能一窺車站內部複雜的架構設計;基於環保考量,屋頂上裝設數萬片太陽能板。內部還使用木頭材質做為建材,各種異材質的結合,也帶出了衝突的美感。(因為當天在趕時間,不然應該仔細逛一下內部的 ...)

另外個有趣的點,因為荷蘭是單車大國,因此車站有提供單車專用道。千萬要注意不要誤闖了,許多人可是完全沒減速直接往車站內衝進去呢~

接著來到另一個著名的風車群: 小孩堤防

與 Zaanse Schans 風車村相比,那裡的風車和建築物都比較集中,人潮以及店家也牽動了當地的商業氣息。而 小孩堤防則偏向保留過去的樣貌,也因為建物較少,視野相對廣闊,天空與河道連成一片,再加上風車群稀疏地點綴在河岸邊,帶給我一種十分不同的感受。

當地風車約莫建於18 世紀。當初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觀光,而是屬於真實的荷蘭生活中的一部分。部分開放風車參觀外,其他則是私有的 (聽說甚至有人生活其中)。小孩堤防於 1997 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此可見荷蘭政府對當地的經營付出多少心力。

透過遊戲讓我們了解風車實際應用方式,很會~

荷蘭地處低窪、相對其它地區較缺乏天然能源,但卻擁有全年穩定的風力。因此,荷蘭政府決定興建風車來善用這項優勢。透過風車轉動作為動力來源,來進行抽/排水的動作,將水源引導至外部的河川中。如此一來,即使國土低於海平面,也能避免水患。

當然,除了防範水患外,在民生方面風車也能提供不少的支援,如手工業生產: 磨麵粉、榨油、鋸木、造紙,甚至於滾壓呢絨和毛毯等等。

接下來的幾個城市,因為出發前來不及規劃,所以都只有稍微逛逛 (應該還是地點少一些,深度遊覽比較優 ... *

Delft

位於鹿特丹跟海牙中間的台夫特/戴爾夫特,有著與阿姆斯特丹十分相似的都市運河景觀,而且更是荷蘭青瓷器的發源地 ,也是荷蘭獨立戰爭時的實質首都跟作戰總部。事過境遷,如今台夫特轉變為一個靜謐、平和的小鎮,只能透過在街道像弄間殘存的歷史痕跡,遙想其當年的模樣。

市場廣場(上圖右&下圖)是台夫特最繁華的區域,是不是覺得這格局有點眼熟?(法蘭德斯地區的廣場大多具有相似的風格,而法蘭德斯正是荷蘭+比利時的舊稱)。在廣場上,新教堂與 市政廳遙遙相望。市政廳(上圖右)建築風格十分特別,明顯地和周遭的建築差距甚遠,據傳過去曾經作為監獄使用,直到 17 世紀才改建成現在所看到的市政廳。其混合了文藝復興跟巴洛克的特色,建物正中央有正義女神的雕像,為台夫特重要地標!

在市政廳正對面的則是新教堂,高度約 100 M 的鐘樓,為荷蘭第二高(第一在烏特列支),只要能爬上約莫 400階的石階,就可以將整個城市的風貌盡收眼底 !

鐘樓興建於約莫 16 世紀,偏向哥德式的建築風格。由於荷蘭傳統上傾向支持新教,因此教堂內的雕飾較為簡樸,和比利時相比我只能說是 “中規中矩”。

值得一提的是,台夫特的新教堂是奧倫治家族(Orange,也就是荷蘭王室)的陵墓所在地,而且一進去就可以看到顯眼的威廉一世(荷蘭國父,奧倫治家族的開創者)紀念雕像跟陵寢,非常蠻值得進去晃晃的。
PS. 要門票

隨意閒晃,剛好遇上二手市集,看到不少有趣的東西。如,各種類似土著風格的飾品、面具、服飾;壞了的骨董相機、鍋碗瓢盆;佛像、佛珠甚至是元寶(如果是真品的話我就買了,可惜我沒有把鑑定技能點開 ...)

另一個特別的則是舊教堂,從車站一路走到市集廣場很難不注意到這棟歪掉的教堂~

但真正值得參觀的是 市立王子紀念館。在 80 年戰爭期間台夫特曾是荷蘭的實質首都,而荷蘭正是由這場戰爭中獨立,擺脫西班牙長期的統治。
PS. 尼德蘭獨立宣言於 1581 年發布,然而,戰爭直到 1648 年才正式結束,(尼德蘭是當時的荷蘭名稱)。

整個紀念館最有看點的就是威廉一世被暗殺時留下的彈痕 (但不能拍照),此外還展示奧倫治家族的文物(率領荷蘭脫離西班牙的威廉一世是奧倫治親王,又被稱為奧倫治的威廉,荷蘭的代表色是橘色也是由這段戰爭衍生而來的)。
PS. 偷懶沒做好功課,所以沒有過去逛~~

Leiden

萊登火車站外觀由白色支架建成,很有工業感。因為住宿在車站對面,於是便想說順便逛逛好了。這是一個從羅馬時期就有的古老小鎮,鎮上的萊登大學歷史悠久,是荷蘭第一朵鬱金香的誕生地。

沿路上經過哈特橋教堂,建於 19 世紀的天主教羅馬教堂,位置在老萊茵河(Oude Rijn)附近。正門上方標記著 "Hic Domus Dei est et Porta Coeli" 的字樣,其釋意為 "此乃上帝之宅與天堂之門"。

德法爾克風車 (上圖右)在距離車站不遠處,只要來到萊登應該都不會錯過。這座風車興建於 17~18 世紀。另外,若有博物館卡的話,可以免費入內參觀。沿著運河走,可以看到許多船屋,但可能因為不是觀光旺季的關係,這些船都只是停靠著。另外,可以發現有些街區的電/曬衣線上會掛有鞋子(下圖右),不知是否與萊登大學的學生有關? (感覺就是屁孩幹的~)

說到萊登大學,這荷蘭最古老的大學。 在 16世紀威廉一世率領群眾擊退西班牙軍隊後,他提出兩個獎勵供民眾選擇: (1) 免稅 (2) 在城內建一所大學。
睿智的萊頓市民知道若選擇免稅,不知道哪天會遭撤銷;然而,若建立一座學院,則可以將知識永久保存。於是,1575 年起,萊登成為一座大學城,至今仍是皇室貴族的選擇學校之一。

和 台夫特相同,萊登大學沒有中央校園,而是系所散佈在城市各處(就如同台南的成大那樣)。
PS. 一樣沒做好功課,所以就沒有特別去逛了。

市政廳 (Leiden Town Hall)

萊登市容街景其實和海牙蠻相似的: 同為大學城、紅磚地、方正的矮房、貫穿市區的運河與小橋 ...

布赫爾古堡 (Burcht van Leiden) 入口處

布赫爾古堡位於萊登市區的一個小型人造山丘上。位置其實不太顯眼,入口處被餐廳包圍,需要稍微注意看。其由來可追朔到 11世紀,由石塊所搭建之古堡,經過數次戰爭之後,約莫 13 世紀改以磚頭進行重建。然而,隨著歷史的演進,城堡周圍的區域逐漸發展起來,再加上城堡原本的防禦功能也因為局勢的安定慢慢式微,所以就犧牲了~~ 被拆除用來興建城鎮。

現在這邊只剩下一座圓形城牆,爬上一小段樓梯後進入城門,映入眼簾的是中央聳立的幾棵大樹,枝葉擴散並佈滿了整座古堡,頗具有歷史感 (當時還遇到許多學生來這裡戶外教學)。

城牆內還有座極為迷你且陡峭的樓梯,爬上階梯並沿著圓形城牆繞一圈,360 度的寬闊視野將所有鎮上景觀盡收眼底。包含教堂、市政機關、學校,還有一大片高低參差,紅藍相間的矮房。這是萊登個人最推的景點!

一間歷史博物館,過去萊登曾是紡織重鎮。因此也從國外 "進口" 了不少童工萊從事這勞力密集的工作 (難怪我看荷蘭許多店家的員工年紀都很輕 ... 原來是過去流傳下來的習慣阿 @@)。

在市區漫步,除了會看到很多交叉的紅色鑰匙 (市徽)外,我也默默地發現這裡日本人比其他地區多一些,日本料理店也不少。仔細尋找還會發現一些小彩蛋,我就看到有人家中擺放招財貓 !

深入探究後才發現,原來是在荷蘭的大航海時期,四處擴張並尋找貿易夥伴。其中以日本的來往作為密切,也因此造就了當地今日的這般景象。
PS. 以前讀歷史都覺得很無聊,出去走走發先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和自己過去學習的歷史竟然可以巧妙地兜起來,有種很神奇的感覺 ~~

Den Haag

海牙(The Hague),位於荷蘭南端的第三大城,更為荷蘭政治中樞(經濟中樞則是阿姆斯特丹,也是首都)。 由於長久以來並沒有興建城牆,防禦機能低落,導致其在 80 年戰爭遭到西班牙軍隊佔領。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牙被德國佔領並歷經戰火波及。幸運的是,直到戰後重建,使得海牙市容新穎,綠地公園面積大,道路寬闊,成為我們現在所看到這移居且舒適的環境。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Mauritshuis)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又名皇家畫廊美術館),前身為皇族的住家 (huis=house),其中收藏著許多 17 世紀名家的作品,包括:林布蘭 “杜爾博士的解剖課 (Anatomy Lesson of Dr. Tulp,去萊登可以了解更多其背景)”;維梅爾 "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台夫特印象中有他的紀念館)"、"台夫特風景 (View of Delft,跟著畫作的角度去台夫特拍照準沒錯 XD)” 等作品。

Grenadierspoort (上圖左,這個我在網路上也找不太到中文資料= =),經過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旁邊就可以看到這個門,穿越後就來到 內庭(Binnenhof) 與 騎士廳 (Ridderzaal)。

13 世紀中葉,荷蘭伯爵威廉二世選擇海牙為其居所,並在叢林裡大興土木,建立了 騎士之館 (上圖左) 以及內庭 (荷蘭國會)。海牙的荷蘭語原始名稱為 "Des Graven Hage",其意思正是 "伯爵的樹籬"、"伯爵的私人廣場",正是反映了這段歷史。爾後,荷蘭皇室便以海牙作為固定居所及行政中心。

先前已經提過,海牙是荷蘭的政治中樞,荷蘭國會、總理府跟外交部都在這區域,其中,最顯眼的就是騎士之館(上圖左/中)。其外觀看似教堂,用途是國會大廈,竣工於 13 世紀,其原始用途為宴會廳,要參加導覽 ($$$) 才可以入內參觀。

穿越內庭拱門,再次看到 霍夫菲法湖 (Hofvijver),湖邊雕像是威廉奧蘭治親王二世(上圖中,有隻海鳥很優秀,一直待在他頭上不走 XD)。邊走邊逛,經過熱鬧的購物街,再走一小段路便來到國際法庭和平宮,但只能在門口拍照 (聽說要入內需提出申請,小麻煩)。

國際法庭和平宮(荷文:Vredespaleis,英文:Peace Palace),國際法庭所在地,許多國際戰犯都在這裡接受審判,過去曾在此處召開兩次世界和平大會,此後才完成這棟建築。

其內部只有事先預約才有機會進去參觀,一旁的訪客中心則是對外開放。和平宮是由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Andrew Carnegie)捐贈興建。旁邊的世界和平小徑(The World Peace Pathway),代表著各國合作才能讓世界和平。在外面隨意逛逛,還可以看到象徵和平的各種馬賽克拼貼作品。
PS. 和平宮門外的大街上,可以搭電車no.16或公車no.22/24 ,回到海牙中央車站。

遺珠

馬德羅丹小人國

這個景點個人真的是十分想去,無奈當初行程已經排定,喬不出額外的時間前往 ...

馬德羅丹(Madurodam)為二戰時期抵抗納粹政權的荷蘭反抗軍中的一位法律系學生,後來死於慕尼黑惡名昭彰的達郝集中營,他的雙親為了紀念他,於是便捐助這個小人國的建立。

聖若望主教座堂 — 荷蘭最大的天主教教堂 (轉自 “travel with leo”)

園區不大,且完全以「荷蘭」為主題,將著名的景點、建築物、交通工具等以 1:25 的比例重現,包含史基浦機場、國立博物館、水壩廣場等。除了靜態和動態的模型展示,也有很多影片和互動式裝置,兼具教育與娛樂性。

Lesson Learned

  • 鹿特丹因為建築物奇形怪狀,像我這樣的攝影菜鳥,根本找不到好的角度、構圖。不如先看看網誌、IG 甚至明信片的專業照片,常常會發現不少很有特色的拍攝手法。
  • 鹿特丹市集廣場(Markthal)裡的店家,還是要稍微看一下,沒甚麼生意的店家就不要自己去踩雷了。我就白目去挑了間沒人的,結果口味一般,菜單上的價格標示不明確,有種被削一筆的感覺 ...
    (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的問題,比如像是醬料、人工服務費等等,當地人視為理所當然,也就不會特別在菜單上說明。對於身處亞洲的我而言,還是會稍微不習慣。)
  • 真心建議要集中幾個點,深入遊覽。才能更深入體會、了解當地的生活文化以及歷史淵源,幫助你拓展視野 (一件是從觀光客&當地人的角度,可能相差甚遠,同時也能刺激你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

回國後,前前後後,花了 2個月才擠出這幾篇。下一篇就來為這次的旅程做個總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