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吸引人的臉書長文?

字數多的文章,點閱率就一定比較差嗎?

Lu Ming-yu
逃吧孩子
9 min readOct 3, 2019

--

我的部落格「逃吧孩子」以休學、背包旅行以及找尋自我為主題。從2015年開始,就一直是以紀錄生活的長文為主。很多人會覺得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文章字數應該越少越好,影片秒數越短越好,這樣在網路的傳播速度才會快,點擊跟分享才會高。

我覺得長文不適合社群網路是一個謬誤、一個迷思。

要把生活寫成吸引人的文章,不用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只要你的觀點獨特、想法有趣就會讓人好奇想看,因為你的日常生活與價值觀,對另一群人來說可能難以想像。我的主題包含:補習班當老師、跟台大朋友鬼混或甚至只是一部Youtube影片的心得,這些非常日常的主題卻都有著不錯的點閱率。

不過有個大前提是:「你有想說的話。」

這篇文章我會講的東西:
第一段、為什麼你的長文沒有人看?
第二段、我的臉書長文的格式,具體馬上可以使用。
第三段、如何寫出會讓人想一直讀下去的長文。
(我自己的文章突然分享數多很多的關鍵)

一、為什麼你的長文沒有人看?

我把臉書長文定義為700字以上,內容以文字為主體的貼文,這個字數以上的貼文,讀者需要真的額外花時間去閱讀。

之所以上面會說「讀者不喜歡長文是個謬誤」是因為:「讀者不是不讀長文,是不讀無聊的文章。」

什麼是無聊的文章?

無聊因人而異,這裡我把無聊定義為:「讀者在文章中找不到意義感。」就像上班時你同事跟你分享他上週末去看的展,可是你真的完全不感興趣,腦袋開始放空。可是為了繼續當好同事,我們還是要假裝很有興趣的「嗯嗯嗯,真的嗎?」一下。那如果是臉書貼文的話,你早就滑掉囉!

在文章中「無聊」更具體的情況是:

  1. 太多跟主題無關的資訊|你可以直接講重點嗎?這種感覺
  2. 資訊不符合你的讀者 |例如在爵士音樂論壇聊怎麼改檔車
  3. 格式不符合臉書|例如在臉書PO自己的大學畢論

結論:讀者在文章中沒看到他預期的內容。

基本上讀者點到一篇文章,一定都會有讀者最好奇的點。像現在這篇文章的重點是「如何寫好臉書長文」。那如果你看了半天,我都在講寫文章的心路歷程跟遇到的挫折,你馬上就會失去興趣。

因為文章沒有回應到你點進來的期待。

對我而言,我覺得讓讀者覺得文章讀起來有意義感,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對話,那要怎麼寫出有對話感的文章,我第三段會詳細說(你也可以直接跳到第三段)。

畢竟我們的平台是社群平台,不是Wikipedia,所以資訊不用像百科全書這麼精準,只要你能引起讀者的興趣(Engage),讓他跟你一起經歷故事,有時候寫出一些瑣碎的細節或心情的轉折,反而會讓人更身歷其境。

那有人的文章是不在主題上,都亂寫還很紅的嗎?

其實有,例如網路長文王者—二師兄,他文章就沒什麼重點,一直超展開,可是因為內容很鏹很好笑,讀者就會一直想讀下去。(雖然邏輯上來說,讀者看他的文章的意義感來源本來就是搞笑。)

【小結】
就像我們會看一整天美劇,也會看五分鐘的狂新聞,只要你讓讀者有興趣,就算是很長的文章,讀者也會願意閱讀。重點是你花很多字數著墨的地方是不是讀者有興趣的點,是不是他點進這篇文章想看到的東西。

二、我的臉書長文的格式,具體馬上可以使用的。

我師傅跟我說:「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個吸引人的標題配上一個好的結論。」那要怎麼想到好的標題跟結論呢?這是我的方法,如果覺得還不錯,歡迎直接拿去用。

『最令人頭痛的標題』

基本上我只下兩種標題,1.大家都好奇的問句 2.反直覺的描述句。現在這篇文章屬於第1種。我之前寫的「你搞錯了,你想要的不是贏。」、「去選擇不自由」屬於第2種。

問題本身很吸引人的話就直接端出來。我之前寫的「我到底該不該讀大學(休學)?」、「如何挖掘自己的興趣與自我實現?」都有破萬的點閱率。這種大家都很好奇的題目,不只吸引讀者,也很受Google搜尋引擎的青睞。像「該不該讀大學」現在是該關鍵字Google的前三名(寫的時候完全沒預期到)。

用匿名模式搜尋的結果。類似的關鍵字組合也都是Google前三名。

如果主題本身沒這麼直觀的話,就要自己去找出文章中適合提問的點,或是想出跟大眾思維相衝突的地方。我常常都是寫完文章之後才想標題的。

『第二頭痛的圖片』

我的圖片製作方法超簡單 — 「複製貼上內文最吸引人的一段」。我都是用Keynote或Powerpoint做我的封面圖片。我會這樣做純粹因為我的照片素材快用完了。結果,這樣做的點閱率竟然比以前用照片多很多……這一定不是做圖片最完美的方式,不過是個非常省時省力又有效的方法。

你可能會問:「如果我找不到吸引人的內文當圖片呢?」
那你這篇文章可能需要重新寫過……

我其中六篇貼文的封面圖片,都是用簡報軟體做的

『重點就是要乾淨的內文』

  1. 每段文字不超過150字。
  2. 段落間插入單一句子,這樣才有節奏不會睡著。
  3. 每一段換行中間用全型空白(Mac: shift+alt+b 選 “符號”)。
  4. 名字不要出現超過兩個,特別是外文,會容易忘記。
內文寫出來大概長得像這樣

三、如何寫出會讓人想一直讀下去的長文?

用跟朋友說話的口吻,寫出有趣的內容,包含對話、隱私、轉折、問句還有……

『對話感 — 不是在閱讀而是在聊天』

我的文章裡面一定會充滿著「你」還有「我們」,文章都是用給自己或給朋友看的角度去寫,而不是客觀第三者。文章會看起來很主觀,可是會讓讀者有你在跟他說話的感覺。

例如:「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被否定的不是你」、「我們之所以不喜歡」……從第一人稱的個人經驗出發,這樣讀者會有置身事內的感覺,好像真的是有人在問他問題,在跟他對話一樣。

『隱私 — 就像調味料,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文章中適度的放入脆弱,是讓人共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基本上很多你的感受跟其他人都是共通的,你分手會哭,別人分手也會哭。如果自己的脆弱面是比較難以啟齒,也不用為了點閱或什麼的而寫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事。

可是有些你已經釋懷、可以大方談論的傷口,適時地放在文章裡,會讓讀者覺得:「原來不只有我這種感覺!終於遇到有人也這樣想了!」可是如果文章中放入太多自己的隱私,又會有點像臉書厭世文,所以我通常是在要佐證一個觀點的時候才會放入自己的親身經驗。

『轉折 — 沒有意外就會無聊』

就像電影有劇情轉折才會讓人想看,文章裡也要有會讓人多想兩下的地方。我最常使用的句子是「不是……而是……」、「不只是……更是……」例句:「其實不是他不聰明,而是放錯地方」、「我覺得這不只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更是台灣社會的問題」。

因為我寫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想法的分享而已,不太會有什麼驚人的故事(有的話我就直接寫故事),所以不停地去翻轉或擴大原本的論點,做出想法上的衝突,比較會讓人想讀下去。類似我下標題的原則。

『問句—我不講,你自己想』

如同轉折,問句是我的文章中最常出現的句型。我覺得問句是連結段落最好的橋樑之一,他能馬上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讓他在那個瞬間去思考這個問題,然後為了得到答案,他又會想繼續讀下去。

『直觀—文章分享數激增的關鍵』

今年8月份的時候,寫了一系列文章,觸及率從平常的一千上下突破到一萬上下。基本上文章分享會大幅增加的原因,我覺得就是—文章比以前更直觀。

文章連結

以我點閱率最高的一篇文章為例,從圖片的標題到開頭的「你只需要做三件事」都是非常直覺好懂的。然後整篇文章都圍繞在「找尋興趣的方法就是嘗試錯誤」的這個論述。

其實我的寫法跟以前的文章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包括上面提到的問句、隱私、觀念的衝突、用獨立句子做為分段……不過最大的差別是,以前我會想在一篇文章中放入兩到三個不同的想法與邏輯,或是用比較抽象的語言去解釋觀念。

可是這幾篇點閱率比較好的文章,我都盡量只在文章中傳達單一觀點,並且是直覺能理解的,而整篇文章也都圍繞在同一個主題上。

不過這樣會不會讓文章變得太扁平?究竟我該重複論述還是變化觀點?要加強主題還是新的刺激?這兩者之間要如何拿捏,是我目前寫文章花最多時間在想的事情。

結論

總結來說,我覺得把紀錄生活的日記文寫成臉書長文,最重要的是讓人讀起來有跟人聊天的感覺,並且不斷找出跟讀者既有觀念衝突的地方,還有對一般人來說新鮮的小事,讓讀者覺得有趣,會有繼續看下去的衝動!

以上就是我個人在寫「逃吧孩子」部落格的經驗分享,如果你也喜歡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歡迎參考上面的方法~喜歡的話也歡迎轉貼😊

後記

我的部落格從頭到尾都是用自己的方式說自己想說的話,形式上甚至很像個人日記,而社群行銷的觀念與方法我只用在我的工作上。比起數字跟點閱率我更在乎有沒有說出我想說的話,還有一篇文章的出現會不會讓世界更好一點點。之前也寫過自己的故事上Dcard熱門,可是後來覺得好像對世界沒什麼幫助就都刪掉了……

如何經營社群行銷,一定有許多比我更厲害幾千幾百倍的文章,可是關於如何把生活紀錄寫成長文,又有不錯的分享數與觸及率,我覺得我做得應該還不算太糟~這個部落格也讓我的文章到了聯合新聞網、Hahow Blog專欄、小日子雜誌……等。

這個時代人們的好奇心不只局限在明星與偉人身上,像林立青的暢銷書《做工的人》就是寫出一般工人的日常與價值觀。文字是最方便取得,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表達工具,希望未來可以看到更多不同溫層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