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該不該讀大學(休學)?體制外大學輟學生如何看待這件事。

Lu Ming-yu
逃吧孩子
Published in
8 min readSep 2, 2018

「你為什麼休學?」
「沒讀大學會不會後悔?」
「沒讀大學會不會難找工作?」
「那你休學之後都在幹嘛?」

這些問題大概是我近五年來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除此之外,年齡相仿大學生最常問我:「你覺得我該不該休學?」

這五年來,我不只自己體驗到一些沒讀大學的利與弊,因為大量在台灣與國外,旅行、背包客還有擔任客棧管家(aka小幫手),所以我聽了「大量」的故事,包含台灣人與外國人的經驗與想法甚至是哲學觀,這篇文章就是我結合個人與他人經驗所寫的一些,關於讀大學於否的利與弊。

1. 第一個問題是:「你喜不喜歡唸書?」

到底什麼是大學?進大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基本上我認為大學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的是學習知識與理論。

那如果這是讀大學的目的,你第一個該問自己的問題就是:「你喜不喜歡學習知識?」如果你對於數學理論很感興趣,對於社會科學想深入研究,那也許大學會適合你。可是除了這個明確的目的之外(例如想算塔羅牌、想炸臭豆腐),那可能不一定要讀大學。

我有一年打給我一位台大商學院畢業在荷蘭留學的朋友跟他說我在考慮要不要去讀商學院,她說:「全世界大學的目的都在於培養寫論文的人。」

Leo王《長大十八歲》

哈 我說孩子你問問自己
你想要繼續念書 還是要學刺青
台灣大學裡面沒有刺青系
你未來是個刺青大師 幹嘛念經濟
Leo王《長大十八歲》

2.那讀大學有什麼好處?

雖然大學所學你不一定喜歡,在讀大學的過程中很迷惘。
可是在一個沒讀大學的局外人眼裡,大學還是有些好處的。

(1).相較穩定的生活規律
大學也許有很多不喜歡的課,可是無論如何,它提供了一個規律,你可以以課表為架構去安排自己的時間。如果是就業的話,做全職基本上很難有其他時間去做事,如果是排班兼職或接案,那生活相較不穩定,會很難有規律去學習。

(2)資源與社團
不論你喜歡音樂還是舞蹈。學校社團基本上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資源,那這個學習資源與社群是比較容易取得,也有一定的架構的,不用花費而外的力氣去尋找。

3.不讀大學能幹嘛?

這個問題的答案基本上是無限多,就有點像是問不吃麥當勞能吃什麼,答案基本上就是除了麥當勞之的所有食物……不過這問題應該更精準一點:「如果不讀大學,要如何又能有錢、又能學習、又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在這邊舉幾個例子:

(1).邊當補習班老師邊練甜點:我小學同學覺得在高雄餐旅沒有學到自己想要的,後來就在補習班兼職,邊練習做甜點、經營粉專,現在透過新竹市府的創業計畫開甜點店。

(2)澳洲打工度假:澳洲打工度假是個又可以體驗國外生活,又能拓展視野,又能存錢的好方法,只是基本上還是需要一點英文能力。

(3)打工換宿:其實我自己在打工換宿的過程中真的有太多收穫了,因為透過待在客棧跟不同的人接觸,你才能知道其他人都在幹嘛,都在想什麼,你有什麼可能做的事情。

(4)申請圓夢計畫:我自己本身就是透過富邦的圓夢計畫去亞洲背包旅行的,在台灣包含Keep Walking、流浪者計畫,都是能獲得補助又能實現目標的方法。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做全職工作、做學徒、做實習……等。其實我也不希望太美化休學的生活,基本上高中職畢業會從事餐飲服務業的機率是高的,只是反過來想,如果大學畢業後並不想走相關科系,那提早開始畢業後的生活也未嘗不是件壞事。

4.我該讀好就業的還是我感興趣的?

這個問題基本上可能有點更算是人生觀或哲學觀的問題了,取決於對你而言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是穩定的生活還是自我的實現?

不過重要的是,除了選擇帶來的好處之外,更重要的是背後的「犧牲」,如果你選擇無拘無束流浪的生活,就得犧牲家庭生活。如果選擇表演藝術家的生活就得犧牲穩定的生活。

像有些人會面臨到家庭關係跟自我實現的糾結,這兩者沒有哪一個更重要,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與所處的位置。

1111的調查中,有七成的上班族表示如果可以的話,會重新選擇志願。其中四成會選擇要讀自己有興趣的,二成五會選擇要讀有前景的。

只能說真正重要的是那個選項有符合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經過一大堆的計算與妥協最後發現忽略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來源:youtube啾啾鞋

5.我喜歡藝術該不該讀相關科系?會不會餓死?

我之前的同事是東海美術系的畢業生,她常常跟我開玩笑說,美術系畢業最多人做的職業就是保險業務員。在她離開公司後,是去商業旅館兼職做房務(她說很有助於瘦身!)還有接壁畫的案子。

以前在舞蹈系的時候,印象很深刻有一天學姊來上課,跟我們聊到他們班全班現在(畢業六七年後)有全職在跳舞的同學只有一位,以一班五十人來說他們那一屆,只有2%的畢業生繼續走本科系所學。

我有位朋友是女歌手有在國外接商演的經驗,她說她認為在台灣走表演藝術如此困難的原因在於,產業結構上不只沒有藝術市場,娛樂產業也很稀少。例如國外的舞者,或許無法成為百老匯首席,可是也能在迪士尼遊樂區這種娛樂場所擔任舞者或是接待嘉賓。這種仍需要表演專業的行業。

所以就結論來說,我的觀察是,走藝術相關科系,畢業後要能全職從事藝術工作是相對困難許多的。

如果真的想從事藝術相關的話,可能有兩種我個人認為比較平衡的方式。第一種是具備外語能力,能在國外從事藝術工作。第二種是除了幕前表演工作,也具備幕後專長。

圖片來源:國際演出人才徵選

6.不只是全有或全無,現在不是hen流行斜槓青年嗎~

其實在我的朋友圈同溫層裡面,很多朋友都滿符合斜槓青年的定義。例如我實驗舞蹈課的老師,除了舞者與舞蹈老師之外,分別是牙醫、網球教練、燈光師還有舞蹈研究所學生。

那玩樂團的朋友,有些人有留學經驗,會在台灣做英文老師,或是在咖啡店打工。剩下的時間就是生活、創作還有做音樂。

我有位登山家學長,他是社會系畢業,他說過讀社會系跟他現在在做的事情一點相關都沒有,可是社會系的經驗很影響他思考事情的方式。

在台灣跟世界學用落差基本上都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讀什麼就要全職做什麼也不太實際,更多好像反而是大學的社團經驗、認識的人脈。所以也可以把讀大學這件事情用除了就業以外的角度去看。

也許適合你的朋友圈不在大學,可是一技之長在大學,也可能相反。所以用斜槓青年當前提的話,可以提供另一種思考的方式。

最後,我的建議如下:

如果你是大學生在考慮要不要休學,那我建議你先把大一讀完。用在校期間去多修不同科系的課,多參加不同的社團,寒暑假的時候,去申請打工換宿多認識不同的人與環境。

如果想要離開校園好好想想,那就休學,可是不要退學,這樣還可以回的去大學,如果最後想轉系或轉學,大一有讀完才有資格轉。趁休學的時間去試一些曾經想過可是沒做過的事情,或是存點錢去流浪,去徒步環島,去想想自己要幹嘛。

如果你還沒進大學,我建議你可以Google: 「特殊選才」,這是除了一般學科管道之外其他進大學的管道。如果分數沒有到你想要的科系,那可以先進大學再說,看是要轉系還是轉學。或是先進進修部(夜間部)。先混進去再說。

我身邊有各式各樣的例子。

有朋友讀了四年,後來去做青年旅館櫃檯,覺得大學浪費時間生命還要背學貸。有高中同學在餐廳當內場當了五年,在台北、澳洲、西雅圖,最後決定要讀教育。也有人真的很喜歡學術,休學一年之後繼續讀大學一路讀到了碩士。

大學生活或許不見得盡善盡美,可是它可以提供相較穩定的生活,也提供融洽的家庭關係,多元的接觸,豐富的資源,如:交換學生、演講、社團、活動……。四年的時間讓你去思考自己要什麼,還有相較穩定的工作保障,以及在社會上的一種身份。

可是如果你肯定你讀完四年也是邊打工邊從事興趣,而且大學沒有你想要的環境,那或許省下那些時間與金錢,不讀大學也是一種選擇。只是唯有多嘗試,多認識不同的環境,才能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

有時候你喜歡的事情可能環境不適合,甚至在台灣沒有(例如想當滑雪教練),也或許做的事情沒那麼喜歡,可是發現跟身邊的人很合拍。在做決定之前先多嘗試接觸不同的事物,找到自己喜歡而且又適合自己的道路可能才是比較好的建議。

省下幾餐火鍋跟燒肉的錢,去外面上點課,攝影課、舞蹈課,去燦爛時光參加旅行分享會,去語言交換的活動,去公館的live house聽音樂演出,去我在旅行認識新朋友跟台灣,參加Slackline Taipei去大安森林公園走繩,去屏東當課輔志工

大概這樣。

文/盧明昱

圖片來源:Leo王《長大十八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