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競賽素材推薦:議題包】台灣鐵道的地下化、高架化
編輯:國家文化記憶庫2.0專案推動中心
VR腳本設計示範案例:ppt檔
議題包線上看與下載:台灣鐵道的地下化、高架化
鐵路是台灣人在實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學生時代到出社會,或多或少都曾經接觸過這項交通工具,不同年代的人,對台鐵都有屬於自己的意象。
近十幾年來,鐵路高架化是西部地區城市的趨勢。因應人口擴張,以及地方發展需求,從過去的鐵路地下化,到現在的高架化,間接也改變了鐵路周圍的地景。一起看看國家文化記憶庫中關於鐵道地下化、高架化的介紹:
■ 文章架構如下:
一、 鐵道建築的轉變
1. 台中車站
第二代車站「臺中驛」於大1917年3月31日完工,車站主體為紅磚造,屋頂為洋式木構造銅板瓦,為彼時流行的「辰野金吾式」建築風格。2016年10月,鐵路高架化第一階段通車,第三代車站正式營運,原舊前站站房結束運輸功能。
2. 高雄車站
高雄舊火車站建於西元1941年,是日治時代於台灣西部最後一個完成的火車站,擁有其他車站無法比擬的特色,內部採西式格局挑高設計,優雅氣派兼具,外觀則採用日本大寺廟或貴族專用、擁有中國唐代風味的「唐博風」屋頂,其型似皇帝的帽子,因此被稱為「帝冠式」建築。
2002年當高雄車站因鐵路地下化工程,面臨拆除或保留的抉擇時,多數聲音支持保留,認為高雄車站與市民有很深情感,拆除可惜;市府因此與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合作,決定遷移。重達2500噸的站體以「總掘工法」、有如「穿上溜冰鞋」往左前方平移82.6公尺,創國內首度以此工法平移建物的紀錄。
二、 地方記憶的消逝
1. 中華商場
鐵道的地下化或高架化,雖然取得便捷的交通,但那個伴隨自己成長的風景,儼然已不復在。曾經是五○、六○年代台北市重要的都市景觀-中華商場,隨著鐵路地下化、捷運板橋線、都會林蔭大道的幾項都市設計及交通建設的展開,進而面臨拆除。
2. 建國市場
建國市場經營45年後,因為台中火車站改建、鐵路高架化,攤商再次配合政府搬遷。建國市場帶領攤商及住戶完成階段性夢想。現在已搬遷至樂業二路500號,繼續努力打拼生活。
三、 鐵道改建周圍徵收問題
從公部門的視角,鐵路的改建在都市計畫面看來,固然是利大於弊。但鐵路改建建設的過程中,長期居住於周圍的民眾,會面臨拆遷問題,然而公部門在徵收處理上存在瑕疵,進而引發一連串的抗爭活動。
四、 延伸討論問題
1. 對於部分縣市,在建設新站體時,去脈絡化的設計,會造成甚麼影響?
2. 因鐵道工程而拆遷或消逝的地景,是否有重建的必要?
3. 鐵道沿線居民面對政府的徵收,部分表現出的抗爭行為,是公部門的不當徵收,或是拆遷戶對徵收的補償不滿意呢?
五、 參考資料
(一)圖片/影片來源
(二)文字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