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都該建立個人知識體系?將知識體系視為一顆樹,從根部開始了解 ,再逐漸擴展到樹葉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5 min readApr 7, 2021

--

一、知識體系是什麼?

Elon Musk 曾經說過:

One bit of advice: it is important to view knowledge as sort of a semantic tree — mak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i.e. the trunk and big branches, before you get into the leaves/details or there is nothing for them to hang on to.

大意是說我們應該將知識體系視為一顆樹,必須先從最底層的根部開始了解 (知識體系的骨幹),再逐漸擴展到樹葉 (知識應用)。

Elon Musk ,圖片來源:https://www.forbes.com/profile/elon-musk/

以我自己的工作舉例,一個科技業的產品經理知識體系有¹:

▶︎ 宏觀思維

  • 產業知識
  • 創新思維

▶︎ 中觀套路

  • 產品規劃
  • 使用者需求分析
  • 數據分析
  • 產品運營

▶︎ 微觀體感

  • 同理心
  • 使用者情緒

這些項目就是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的骨幹,向外延伸的知識應用有以下知識應用:

練習建立個人的知識體系架構,可以讓自己對於專業領域的掌握度更高、對知識點的了解更加通透。

產品經理技能,原圖請參考這裏
[^1] : 關於我的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可參考《Blog 81 — 身為一個 PM 新手,我可以如何快速上手工作 (中),產品經理技能篇

二、建立知識體系的方法

建立知識體系的方式很單純,一共三個步驟:

  • 列下這個知識體系中的知識骨幹
  • 列下重要的知識點
  • 將知識點依序分組到知識骨幹下

這樣的資訊通常就是一本書籍的目錄,我們在做的事情就是寫一本自己理解的書。當然我們不必自己發想,可以採用以下兩個策略快速開始。

策略 1:查找教科書/權威書籍的目錄

使用該領域的教科書目錄作為知識體系的骨幹。

這個方法適用於任何成熟的學科,例如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等 ; 如果該領域的知識不容易找到結構化內容的教科書,那就參考該領域的經典書籍,例如魔術、占卜學、姓名學…等。

隨著時間的演進,每個領域或多或少都會有學術知識的集大成者,去閱讀他們的作品、查看作品的目錄,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財務會計《Financial Accounting》目錄大綱,圖片來源:https://sahityabhawanpublications.com/product/financial-accounting-book-bcom-1-lkouniv/

策略 2 :建立知識體系模板

所有的知識體系其實底層結構都差不多,先建立一個各學科的通用模板,再根據每個學科去做調整會是比較省事方法。

每個學科內容差異雖然很大,但底層結構是相似的。基本上會包含以下的項目:

  • 基本概念
  • 發展歷史
  • 主要流派
  • 知識體系
  • 相關資源

有了基本模板後,再根據每個知識體系做微調即可。

圖片來源:https://sspai.com/post/54064

透過以上兩種方法,我們就能夠快速建立起一套架構相似、可依據不同學科客製化的知識體系。

三、我對於建立知識體系的想法

建立知識體系是一件費工的事情,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做呢?我的想法是:

  1. 當我們要開始學習一個新領域的知識時(不論是換到新工作、學習新興趣、研究一門學問),都可以從建立該學科的知識骨幹開始,再陸續將知識收攏進來。
  2. 對零散知識的掌握程度會更高,因為我們知道這些知識點終將收攏到知識骨幹中的某個位置。
  3. 網路文章、Podcast、線上課程、書籍、演講、社群媒體貼文都只是知識體系中的樹葉,它們是灌溉知識骨幹的養分,最後終將收攏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 關於文章1/ 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請給我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2/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3/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產力點子,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關於我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1/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2/ 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 Email/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3/ 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 聯繫方式-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Facebook:請先加我個人好友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建立人脈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