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epless in Sweden 瑞典夜未眠

A bit of everything in Sweden. 關於瑞典,妳的想像是什麼?瑞典夜未眠以深入的角度、多元的筆調,帶領讀者探索在瑞典的大小事,一起揭開瑞典的神秘面紗。

Follow publication

瑞典旅遊指南:適合闔家出遊的野生動物園!

麋鹿、駝鹿還有馴鹿,總是傻傻分不清楚?沒有關係,想看世界上最大的鹿?來瑞典準沒錯!

說到鹿,台灣人最熟悉的莫過於梅花鹿,以及同屬鹿科的親戚山羌。這些鹿不僅溫馴,且體型較小;深受大小朋有的喜愛。但是知道其實有些鹿可以長到200公分高、重達500公斤的巨獸嗎?

駝鹿是什麼?

今天要講的駝鹿(英文:moose,瑞典文:älg)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在瑞典又有森林之王的美譽。駝鹿體型碩大,平常是個性溫馴的草食性動物,但是遇到危險時仍然健步如飛,脫離危險。駝鹿分佈區域廣泛,從北美、歐洲以及俄羅斯等國的高緯度地區,都可以見到那碩大但是卻步伐優雅的駝鹿漫步在森林之中。

什麼?駝鹿不是聖誕老公公的馴鹿?

除了駝鹿之外,還有兩種路鹿很容易混肴,分別是「麋鹿」與「馴鹿」。簡而言之,童話故事裡的聖誕老公公駕乘的是「馴鹿」,體型較駝鹿小;分布於俄羅斯與北美,因此在瑞典沒有馴鹿的蹤跡。而所謂的「麋鹿」則是原生於中國的特有種,又有「四不像」的別稱,因為其外表融合馬、鹿、駱駝、驢的特徵。當然除了從體型上觀察之外,這三種鹿也可以用「鹿角」分辨。鑑於篇幅因素,便不在本篇細說三者的差別。

瑞典與駝鹿: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矛盾

駝鹿自古以來就生長於瑞典的森林裡,以植物嫩芽、漿果等為食。除了野狼等掠食性動物之外,駝鹿因其龐大的身軀,幾乎沒有威脅,族群日漸壯大。

然而隨著18 世紀和 19 世紀初期的大規模狩獵,以及伐木等政策,使得駝鹿數量急速減少。直到19世紀中期,政府對於狩獵權的限制,和狼群數量的減少等因素促成了駝鹿數量的谷底反彈。20世紀瑞典開始減少開發原始森林,更使得駝鹿族群激增;1980年代,人們認為瑞典駝鹿的數量過多,並通過合法狩獵來故意減少族群數目。

駝鹿數量過多會對森林造成的破壞,特別是在冬季,當大群駝鹿聚集在一個小區域時,駝鹿會對森林造成重大的局部破壞。除了生態上的影響之外,駝鹿也會導致大量的交通事故。瑞典每年發生大約 5,000 起涉及駝鹿的野生動物事故。由於駝鹿的體型巨大,加上瑞典公路照明沒有像台灣一樣密集;故常出現駝鹿誤闖公路,與汽車相撞,造成嚴重傷亡的車禍。每年奪取數十人的性命,以及10億美元的損失。

在瑞典,合法的狩獵祭通常在 9 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到 1 月 31 日。然而隨著動物權的意識高漲,透過狩獵漸少駝鹿數量的政策引發瑞典社會的激烈攻防。究竟剝奪駝鹿的生命權,換來林業生態的平衡,以及公路車禍的安全,是否合乎道德;我想必須交由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斯莫蘭特產:駝鹿公園

斯莫蘭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地貌,綿延無盡的森林、恬靜的湖泊與人煙稀少的住民,種種因素造就了斯莫蘭是瑞典駝鹿分佈最密集的地區;大約有 30,000 只駝鹿在斯莫蘭森林中漫遊。而最適合一親芳澤這巨大但是溫馴動物的機會,是到駝鹿公園,近距離接觸瑞典的森林之王。

瑞典的駝鹿公園的不像台灣的動物園,採用的是「safari」的形式;也就是說動物們可以在園區內隨意走動,而非關在狹小的籠子裡面,處處受限制。參觀者可以選擇開車,或者是付費搭乘遊園列車(類似木柵動物園的那種)進入園區內,近距離觀賞駝鹿等野生動物。

無論是開車、或者是搭乘遊園列車觀賞駝鹿,我都有體驗過;兩著皆有優缺點,以下試分析之。

開車:

開車的最大好處就是享有更高的自由度。有別於遊園列車的套裝行程,你可以控制開車的速度,哪邊想多停一下,就多停一下;沒有跟駝鹿拍到好照片,可以盡情的拍到開心再繼續前進。最棒的是開車可以在園區內一直繞,不像遊園列車繞一圈就會結束;因此就時間的角度來說,自行開車的CP值確時是划算的。在價錢方面,開車入園的門票也比做遊園列車便宜;成人150克朗(約450台幣)、兒童100克朗(約300台幣)。

搭乘遊園列車:

搭乘遊園列車雖然比自行開車昂貴(成人210克朗,約630台幣、兒童130克朗,約390台幣);但是遊園列車有一個最大的殺手鐧,那就是這個set有包含「誘鹿神器」!所謂的「誘鹿神器」,就是駝鹿喜歡吃的鹿草、蘋果、紅蘿蔔等小點心,在上車的時候就會發放給每一個遊客。駝鹿基於美食的誘惑,自然慢慢靠近遊園列車,從你的手中叼走美味的蔬果。這時候就可以跟可愛的駝鹿來張自拍,也可以趁機摸摸這個「大朋友」!

除此之外,在餵食駝鹿的過程中,遊園列車會完全停下來;遊客可以直接站起來,而站起來後的高度剛好跟200公分的駝鹿同高,因此非常適合來一張人鹿合照:) 當然遊園列車也有瑞典語+英語導覽,解說駝鹿的習性、生長週期、以及每一隻鹿的名字跟個性,讓整個旅程增添厚度,不是只有走馬看花的感覺而已。

小結:

如同萬物遵照著四季作息,駝鹿也不意外。冬季是駝鹿休息的日子,鮮少在野外活動。當時傻傻的我還興奮的開車一小時到駝鹿公園,想要看看可愛的駝鹿。殊不知冬天是動物休養期,整趟旅程看不到5隻駝鹿,而且都在躲在陰暗的森林裡,遠遠的與我相望。那時只覺得對駝鹿公園非常失望,所體驗的跟網路上的介紹天差地遠。

直到春天來臨,我同學在再次找了我去了一趟駝鹿公園。這次我們選擇了遊園列車,也適逢嫩葉生長,駝鹿道出覓食的好季節。當遊園列車緩緩駛入園區,就可以看到駝鹿們從森林裡慢慢的走出來,沒有一點聲響,只是靜靜的站在路旁。此時車子完全停下來,我們拿出準備好的美食在空中晃呀晃;只見駝鹿絲毫沒有一絲急躁,仍是信步的在車廂間游走,企圖找到最好吃最鮮嫩的枝枒或鮮果;選定好之後再慢條斯理的用舌頭把東西捲走,非常溫馴!

在駝鹿細嚼慢嚥的時候,我也趁機摸摸駝鹿的頭,畢竟身材嬌小的我,很難得有機會可以摸到接近200公分的駝鹿。駝鹿毛摸起來比想像中的柔軟溫暖,而且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味道。有時也會看到幼鹿,隨然說是「幼鹿」,但是仍有將近180的很身材,體重也有150公斤左右,一點也不小!只能說駝鹿真的很溫馴可愛,在沒有受到危險的情況下,動作都是慢慢的,且可以預期的。我也趁機跟其中一隻來一張自拍!駝鹿也很識相的看了鏡頭,真的可愛到要融化了❤

整體來說,沒有體驗過safari類型的人,很適合來瑞典特駝鹿公園走走;而駝鹿溫馴的個性,風險較低,也很適合家長帶小朋友參觀,相信會有個難忘的經驗。

TIPS:

  1. 駝鹿公園通常地處偏遠,建議開車前往。
  2. 駝鹿公園內允許開車,或者是搭乘遊園列車參觀;建議搭乘遊園列車,拍照角度佳,可以餵食駝鹿
  3. 遊園列車建議坐在前面的車廂,部分駝鹿在前面吃飽了之後,就會離開,不會往後方車廂移動。
  4. 依據觀察,「誘鹿神器」中,駝鹿喜歡吃水果,尤其是蘋果;有機會可以多拿一點蘋果,更容易擄獲駝鹿的芳心!
  5. 請避免冬季前往,駝鹿如同所有動物一樣,冬天活動力低。建議春天、繁殖季節前往參觀。

參觀資訊:

Smålandet Markaryds älgsafari:https://www.smalandet.se/index.html

瑞典斯莫蘭駝鹿公園一覽: https://www.visitsmaland.se/en/experiences/nature-and-adventure/mooseparks

瑞典公視節目-駝鹿大遷徙:https://www.svtplay.se/den-stora-algvandringen

好啦,以上就是駝鹿公園的旅遊指南,希望大家喜歡!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聯繫:attsai0213@gmail.com

我是瑞典夜未眠,我們下個不眠之夜見!

瑞典夜未眠

探索其他瑞典地區!

瑞典旅遊指南: 斯莫蘭Småland -韋克舍 Växjö

瑞典旅遊指南: 斯莫蘭Småland — 延雪平 Jönköping

瑞典旅遊指南:南部(Skåne/馬爾默)

瑞典旅遊攻略:火車

北歐瑞典自駕全攻略:租車應該知道的事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Sleepless in Sweden 瑞典夜未眠
Sleepless in Sweden 瑞典夜未眠

Published in Sleepless in Sweden 瑞典夜未眠

A bit of everything in Sweden. 關於瑞典,妳的想像是什麼?瑞典夜未眠以深入的角度、多元的筆調,帶領讀者探索在瑞典的大小事,一起揭開瑞典的神秘面紗。

Sleepless in Sweden 瑞典夜未眠
Sleepless in Sweden 瑞典夜未眠

Written by Sleepless in Sweden 瑞典夜未眠

A bit of everything in Sweden / 關於瑞典,妳的想像是什麼? Email: attsai0213@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