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HCI申請心得

我如何花了兩年,從生化科技系轉到人機互動

June L
UX Pacer
14 min readSep 5, 2018

--

一、前言

兩年前的這個時候, 我進入大學的最後一年。雖然學生證上印著生化科技學系,但我不想在實驗室做實驗,也不想要去生技製藥產業,為了逃避畢業我前往新加坡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在新加坡空蕩蕩的宿舍,我試著寫下了自己可以想到的,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放下各種自我懷疑,不管自己現在的條件,我在一張便利貼上寫了 “Google X UX Researcher” ,貼在桌子前面的窗戶上。

兩年後的現在,我在匹茲堡 CMU 的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Institute 裡頭打這篇文章。我的成績很普通,也沒有特別厲害的工作或研究經驗,這兩年中我試著往自己喜歡的方向走, 一路上很幸運的遇到了很多幫助我的人。雖然我還是離世界上最棒的工作無限遙遠,但我覺得選擇了一個足夠遙遠的目的地,即便最後沒有走到,應該也會前進很多。這篇文章大致涵蓋以下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1. 我如何從生化科技到 HCI
  2. 如何寫 Statement of Purpose
  3. 從 “不相關領域” 到 HCI 的建議
  4. 申請 CMU MHCI 前應該要知道的事情

2020 UPDATE: 現在我從 CMU 畢業了在 Google Ads 做 UX Research Contractor,四年前 Dream Job 的對象就在隔壁大樓裡工作。

二、申請背景

Admission

CMU MHCI

PennStateU CS MS

UTAustin MSIS

UMich MSI (Erin (Yin-Ling) Lee UMich iSchool申請心得)

Rejection

UIUC MS CS, IUB MS HCI, UCSD MS CS, USC CS MS

UW HCDE (Yunshan Yang UW HCDE 申請心得),

GaTech MS HCI Psy Track(Chia Hsieh GaTech HCI Psychology 申請心得)

背景

台大生化科技系 GPA: ~3.4/4.0
(senior/major GPA 也差不多, 怎麼算都是很普通的數字)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學程

TOEFL:116 (R30/L29/S29/W28)

GRE:329 (V 159 Q 170), AWA 3.5

經驗跟心路歷程 (沒興趣的可以跳過)

  • 大一大二籌辦很多生技職涯活動,但越辦越覺得相較於生技產業,自己對科技業比較有興趣。之後越念越覺得自己不喜歡,成績很爛,不知道以後的方向是什麼,大三才下定決心要轉方向跟延畢。
  • 開始修資工跟心理的課,到畢業共修了 7 門資工, 10 幾門心理相關的課。一開始學程式很崩潰覺得自己完全沒天份,直到在新加坡上資料結構演算法時突然覺得開竅了,之後才覺得比較有掌握度比較有自信。
  • 大四到新加坡後確定以後想念 HCI,HCI 常見的背景有資工/心理/設計,我想要從心理的角度切入,於是加入 Duke-NUS 的心理實驗室做認知科學研究 (寫實驗需要的程式,執行行為實驗,分析資料)
  • 大五回台灣後加入台大心理的資料分析與模型建構的實驗室,參與一些與 Machine Learning 與資料分析相關的 Project,還有幫一個 fMRI 實驗當碼農。
  • 邊申請的時候邊去台大 Dschool (創新設計學院) 當創新課程的助教,並修使用者經驗課,參加 2018 CHI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 但沒有得獎 (ps. CHI 是 HCI 中最大的 conference)

推薦信

Duke-NUS 的實驗室老闆

台大心理的實驗室老闆

使用者經驗設計課的老師

選校

我的選校策略很簡單,就是到 http://csrankings.org/ 把 HCI 選起來,然後從第一名開始一路往下丟。所以最後申請的 Computer Science, HCI, School of Information 都有。反正我念的生物是個完全不相關的科系,所以丟什麼都丟沒差的感覺。

後來我發現自己在選校上做的研究不夠多。我申請的時候希望畢業後能成為 UX Researcher, 以此為目標的話其實除了 HCI, 也可以看一些 Human Factor,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的 Program。另外也有一些 HCI program 是專精在一個特定領域,例如 Gaming (CMU ETC), Education (Standford LDT), Media, Entrepreneurship 等,這種 program 用 HCI 的關鍵字不一定搜尋的到,但可能符合一些人的背景或以後的就業興趣。分享一下我看過的很精彩的選校過程。Michelle 的分享很完整,Kevin 則在申請階段是真的實地走訪了各種 Program 。

三、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因為轉領域加上背景很雜的關係,一開始寫 SOP 完全不知道怎麼串,
在慘不忍睹的前幾版還有各種朋友的幫助下才慢慢找到方向。以下是我自己犯過的錯,可能只適用於 Master,或有我自己比較主觀的意見。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and what you do simply proves what you believe.”

— Simon Sinek

我覺得這句話完全概括了 Statement of Purpose 的精神。如果說 CV 上寫的都是 What you do 的話,Statement of Purpose 就是 “Why” you do it 。SOP 要寫出你念 Program 的目標是什麼,然後用自己過去做過的所有事情當成佐證,證明你對這個目標的執著。

第一次下筆的時候很容易寫成散文版的 CV:我做了 ABC, 我 DEF 很強, 所以我想要念你們學校的 X program, 我一定會讀的很好。

但以”目標”為核心寫法應該是:在 Y 的經驗中,我發現我的人生目標是 Z, 所以為了達成 Z 我做了 ABC, 得到了能力 DEF,現在我離達成我的目標只差一步了,就是念你們學校的 X program。

一篇好看的 SOP 就是一個精彩有說服力的故事

所以在寫自己經歷的時候除了自己做什麼,有什麼成果以外,更重要的的是要包含動機:

  • 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eg. 實習, 實驗室, 工作, Project, 比賽)? WHY ?WHY? WHY? (很重要所以問三次)
  • 這個經歷給了你什麼啟發?這跟你的目標,或跟你想要念我們 Program 有什麼關聯?
  • 你從中得到了什麼能力?和你的目標或這個 Program 有什麼關係?

FAQ :轉領域要不要在 SOP 解釋自己為什麼轉領域?

我覺得不用,如果你想從 A 到 B,與其說為什麼不喜歡 A, 不如把字數用在說明你對 B 多有興趣,為 B 做了多少努力。 800 字其實很短,真的下筆會發現光是寫自己轉領域做的努力就不夠了,如果你發現你 800 字寫不滿的話,有可能代表你對目標領域的投資還不夠,時機還沒成熟。

四、從 “不相關” 領域到 HCI 的建議

以下建議都來自我自己的經驗,可能只適合與我一樣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

“不相關”背景 VS. 主流背景

在申請 HCI 的學生中,主流的背景包含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sychology, Design。如果以前的學經歷跟這三個領域沒有關係的話,在申請前可以用各種方法接觸這三個領域,還有 UX 與 Human Centered Design Methodology。

但我又把不相關括號起來,因為在 HCI 裡其實沒有所謂不相關領域。HCI 是個很應用的學科,最後做出的設計一定會應用在某一個場域(學校、醫院、工廠、飯店),所以來自非主流領域的人有時反而能說出非常特別的故事。

我聽過最精彩的例子是 CMU MHCI 前幾屆有一個學姊原本是消防員,沒錯,就是消防員。她說她在工作中看到了人在危急情況下對器物的反應會變的非常本能,所以一個好的、符合人們心智運作模式的設計真的可以拯救生命。她畢業後現在在 Under Armour 做極限運動用品的設計師。

如果對 UX Research 有興趣可以進實驗室

我覺得實驗室是很好的一個起點,因為在實驗室裡可以接觸到領域最前沿的議題,耳濡目染這個領域的 mindset,得到研究的訓練並了解自己喜不喜歡做研究。最重要的是,可以拿推薦信。實驗室好處多多而且不難進,因為學校的實驗室本身就有教育目的,很歡迎沒有相關經驗的人。就我自己找實驗室的經驗而言(不管是在台灣、新加坡還是美國),比起你的能力老師們比較在意你的研究興趣跟目標,還有加入這個實驗室對你未來有什麼幫助。就算實驗室很熱門或技術門檻較高進不去,去和老師們聊聊也比較知道自己現在缺什麼能力,比自己瞎猜亂修課好。

把探索 HCI 的努力轉換成具體的成果

進到一個新的領域門檻最低的第一步就是上課,聽演講,去搭訕前輩們,或上網海撈所有相關資訊。但我想說的是,這樣不夠,要找到一個方法把你得到的這些資訊轉換成可以在 CV 或 SOP 上大作文章的成果。可以是去實驗室參與研究,參加相關的比賽,做相關的工作,去相關的 Conference 當志工,成為相關社群的核心成員,或你非常有能量的話可以做 self-initiated project。不管是什麼方法,不要讓你學到的東西只是修課紀錄上的一行字。

FAQ 1: 我需要會寫程式嗎?

Short Answer: 不用。會被問到這個問題通常是想做 Deisnger 的人說自己不會 Front End。美國大部分 UX Designer 很少會要你自己 implement,只要有基本的理解,可以跟工程師溝通,不要做出不可能實踐的設計就好。申請 HCI 的人的背景真的很多元,大家畢業後就業的走向也不一樣,學校也會依照你之前的經驗有不一樣的期待。Research 背景的就不一定要有 Portfolio,但他會期待你的 Resume 跟 SOP 比較 Research dense。設計背景的他就會期待你有比就好的 Portfolio,不會期待你要會寫程式。Engineering 背景就會預期你 implementation 能力很好,加上其他經驗證明你對 HCI 的興趣。

總之看你怎麼定位你自己。

FAQ 2: 我以前不是 UX 背景沒有作品集 (Portfolio) 怎麼辦 ?

HCI Program 大部分都很注重多元性,很多人都沒有 UX 背景,或沒有做過 Design。所以如果 UX Design 本來就不是你的強項的話,Program 也不會預期看到一個可以拿去找 Designer 工作的 Portfolio。但相較之下,你會有你自己的強項跟特色。隨便亂舉例,可能是 Sales / 客服多年與 user 直接互動的經驗,或你 Quant 很強想把量化能力用在 Informing design decision 上,或你有 PM 經驗 Product Sense 很好,或你很了解某一個特定的產業。比起去做臨時拼湊的 UX Design 作品集,你本來的強項才會是讓你特別,讓你 Stand out 的東西。

所以與其試著做 UX Design作品集,不如把他想成一個 Work Samples。你不需要 Follow UX portfolio 的架構 (Background, Research, Design, Research, Interactions … etc),你可以用任何形式,只要有助於有聲有色的展項你的強項就可以了。

另外補充,做 UX Designer / Research 實際上在 UX 的時間很少,很多時間都在跟 stakeholders 溝通,了解使用者的核心問題,了解產品或產業,然後達成跨部門的共識,這都是作為一個 UX Professional 很重要的能力。如果有工作上的溝通或領導經驗絕對要強調出來,不要 Downplay 自己的能力。

五、申請 CMU MHCI 前需要知道的事情

申請流程包含面試

我從這屆開始要進 MHCI 要被 Alumi 跟 Program Director 面試,我這屆是試辦所以我沒有面試到,但我很多同學有。面試的重點主要是了解你與別人溝通合作的能力,因為念 HCI Program 幾乎有 80% 的時間都在跟同學開會 (你其實是去念 Human Human Interaction 的),所以確認你是好溝通,可以順暢用英文表達自己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細節可以看我這篇紀錄:

所以準備的話除了基本面試題 (e.g. 自我介紹,為什麼要念我們系 … etc)可以準備一些工作面試的 Behavioral Questions,例如 How do you deal with ambiguity? Examples of successful / failed collaborations? Stories of having conflicts with other colleagues and how did you resolve it?

同時也可以準備一些要問學長姐的問題,例如,你念 MHCI 的經驗怎麼樣? 對於念 MHCI 有什麼建議? 有什麼是你希望念 MHCI 的那一年有做事情?

沒有暑假可以實習

MHCI 為期 12 個月三個學期,八月開始八月畢業,暑假也是一個學期所以不能實習,然後你就畢業了。所以相較於大部人 5 月 或 12 月畢業,要規劃不同的找工作的時程。學期間的實習也很難,因為一年三學期的課程本身就很緊湊,第一學期幾乎所有人都會超修,第二學期後 Capstone Project 開始後時間也很滿,沒什麼學期間實習的空間。所以如果你大學剛畢業的話,要意識到這代表你要一邊面對繁重的課業,一邊在沒有正職經驗或美國本地實習的情況下找工作,這對沒有身份的人來說可能比較艱困一點。

我畢業後找工作的經驗:

這是一個 Professional Program

CMU 是 HCI 領域最強的學校之一,但 Master 他只有提供 Professional Program,課程的設計上以課程與 project 為核心,不是以研究為導向,不一定要跟著老師做研究 (但想要也可以做 semester based 的 independent study),完成 program 後也不一定會發表論文。如果你想把 MHCI 當 PhD 的跳板的話要再考慮一下,雖然有進水樓台的功能,但繁重的課業跟 Project 會吃掉你想要做研究的時間。

2020補充:不要小看自己在一兩年內可以做到的事情

我現在 CMU 畢業了偶而會跟有興趣轉 HCI 的人聊,我常聽到的一個問題是: 我覺得我沒有 UX 相關的經驗或可以拿出來說的 Project,我覺得自己好 behind,我是不是要過幾年再申請?

我當年申請時一半以上的材料都是在最後幾個月做的,一邊做創新設計的助教,一邊修資工的課,一邊上使用者經驗的課做 Project,一邊做心裡實驗室的研究,然後一邊申請,我在據說爆炸忙的 CMU 都沒有這段時間拼命。如果你最近才開始對 HCI/UX有興趣,過去沒有相關經驗這是個劣勢沒有錯,但如果你確定這是你要的,那就用各種可以想的到的管道,把你所有的時間用來學習 HCI/UX,並把學習轉換成具體的成果,這麼做我相信一兩年後你的履歷會完全不一樣。

我自己在申請在結果出來前對自己的信心幾乎是零,如果當初沒上的話我打算在台大繼續做心理研究,找其他 UX 相關的機會明年再申請一次。總結來說,聚焦在自己要去的方向,而不是自己現在在哪。畢盡想要轉領域表示你找到自己有興趣,喜歡的東西,光是這件事情本身就很直得慶祝了。所以就享受學習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的過程,然後對自己有耐心。我們都容易高估短期內可以做的事情,低估長期下來可以達成的事。

謝謝你讀到這裡,如果有任何回饋,或想要知道更多的事情可以在這跟我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