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講師?先學習這四大基本功!】

起初
起初精選好文
Published in
6 min readDec 10, 2019

--

一名好的講師,
絕對不是隨便講講就好,要下的苦功相當多,
幾乎可以稱它是一門專業知識,
難度不亞於我擅長的金融跟戰略。

起初種子講師/金控戰略部門 資深經理|黃柏翰

「什麼!你就這樣報下去貴森森的講師培訓課程了,
這不太像是你的風格啊!!」

其實對於成為專業講師這件事情,
我已經想了很久了,只是長期都在出差,
不然就是在海外定居,加上工作的強度,
讓這件事情一拖再拖,
直到今年才下定決心慢慢開始我的斜槓人生。

大學念的是金融,研究所在美國念的是數據分析,
後來又去新加坡/LA念了EMBA,
我很享受學習,也很喜歡分享。
而一路走來的職涯,
從創投、顧問公司、集團內的戰略部門,
到財團二代身邊作為貼身幕僚,
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貢獻在本職工作上,
雖有演講、授課、幫公司做內訓,
但多半都是客串性質。

然而,在每一次的演講與授課中,
內心那股滿滿的能量,
絕對不是做完一個併購案可以比擬的。

在上海的這段時間裡,
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回顧自己過去的人生,
檢視自己的內心,好好的規畫人生下半場。
雖然工作還是很忙碌,
但現在人生經營的重點在「下班後的時間」及「與人的連結」。
更期待的是可以將我現在跟過去所學,
與有需求的人做連結,
讓我的經驗可以協助大家找對方向,
用對方法來解決面臨的困境。

縱使自己有多年在CEO、高階主管面前中英文簡報的經驗,
在接觸講師訓練之前,
也曾覺得當講師不就是上去講講課,
然而透過起初的陳煥庭老師跟歐耶老師,
在第一堂「表達影響力」的分享後,
我深深的體會,
要成為一名好的講師,
絕對不是隨便講講就好,要下的苦功相當多,
幾乎可以稱它是一門專業知識,
難度不亞於我擅長的金融跟戰略。

講師的能力是表達力加上專業力的綜合呈現。
講師所需要的表達力,
包含了聽(聆聽)、讀(教材研究)、說(演說)、寫(簡報)四項全能,
以及要呈現的專業內容。
聽讀是input,說寫是output。
接下來就從這四種能力來解構,
我在第一堂課中學習到的東西。

1. 聽:換位思考/了解需求

其實這個道理許多人都懂,
但是偏偏人的大腦很懶惰,
往往忽略了對方的需求,
而且通常都只會想到自己想要的/想表達的。
沒錯,我們人類就是那樣的自私。
然而回到商業社會的運作來看,
其實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被」許多廣告商、自媒體、新聞換位思考了,
它們寫出我們想看的文案、廣告、字句來吸引注意,
滿足我們視覺上/聽覺上的需求,
進而轉換成購買率/收視率。

講師這個職業也是一樣,
不是你講的話人人都必須要聽,
更何況你的聽眾是付費來聽你講的東西,
你的內容必須滿足對方的需求,才有價值。
一如創業家在找尋市場一樣,
講師的首要功課就是做好聽者分析/市場研究,
對症下藥,才有人要聽,
也才能創造出有影響力的談話。

第一堂課老師有提到聽者分析的方式,
讓我聯想到在EMBA上談判課的時候,
教授也有談到類似的方式(但做法不同);
許許多多在講課中看似巧妙的梗,
往往都是 set up 過的東西。
而聽者分析的詳盡程度,
會大幅影響授課時的內容與聽者接受度;
所以聽者分析是基礎中的基礎,
沒做好,很多事情就白搭。

2. 讀:海量閱讀與人生閱歷是講師的基石

閱讀這件事情我想沒有人會反對,
但是豐富的人生閱歷,
我深深覺得對於一個講師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所謂人生的閱歷,並不是一定要大風大浪,
而是去感受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
這樣才會有溫度與底蘊,而不是流於匠氣。

「講師的天職就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陳煥庭老師在課堂中這樣說到,
這應該也是為什麼老師很強調,
我們一定要對於世界及自己有所探索,
才能淬鍊出更好的自己,
進而去影響另一群生命。

3. 說:人人都會講,但不是人人都會表達

講話大家都會講,
但是講話要有影響力,又是另外一個層次。
第一堂的訓練主要在強化我們講話的結構,
讓談話內容可以清楚精準、邏輯清晰、明確傳遞內容,
最好還有層次感,以及台下學員互動的過程。

影響力簡單來說,
就像一記重拳打在昏昏欲睡的你身上,
讓你突然感受到一陣「啊哈」的力量,
除了又驚又痛外,還會痛很久;
因為被打了,所以開始做出些「改變
若不然,就像小時候媽媽的碎碎唸一樣,
唸了好幾年,但還是沒有做出改變。

15年的職涯中,
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跟高階主管/企業主打交道,
常常只有30秒的時間報告事情,
所以自然而然的會
先說結論,後提細節;只講point,不多敘述」。
這樣的好處是,很精簡,有效率;
但卻沒有溫度,太銳利,
這樣的方式不太適合用在講師這個職業。

所以第一階段的考核中,老師也給我了一些建議,
讓我的表達方式,因著對象的不同而做出調整。

4. 寫:為口說的輔助,邏輯的表述

要寫得好必須要讀得多,
精準的下筆表達是專業,
小從書信往來到公司簡報,甚至到演講稿,
必定是書寫在前,演說在後,
很少來個即興簡報/演講的,
這些都有賴於事前下筆的功夫。
講師的任務常常是要把一個比較概念性的東西傳達給聽眾,
不僅要做PPT,同時間還要發表許多專業性的文章,
書寫能力的應用場景更是大大的增加。

我個人練習寫作的經驗是,
先從抄筆記開始,將一堆零散的資料作出歸納;
然後可以慢慢擴展到新聞的摘要,學習心得,
最後可以針對一項議題寫出自己的看法。
寫久了,自然而然就可以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寫作邏輯。
不過,這中間還是要持續不斷的「讀」東西,
持續有新的詞彙進來,才有進步的空間。

5. 結論

講師難為,
因為是門整合性的學問,要累積累積再累積。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需要多年的積累與不斷的成長,
才能與時俱進的把知識傳遞給聽眾;
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改變別人的生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Mi

曾擔任矽谷創投分析師、併購顧問、亞洲綜合性財團的海外戰略主管,目前擔任上市公司的戰略主管,負責企業改造及新商業模式建立。康乃爾大學應用統計碩士畢業,並於近年取得UCLA跟新加坡國立大學 EMBA雙聯學位;曾旅居美國(紐約+矽谷)、新加坡、上海,擁有豐富的海外生活經驗。

深厚的東方思維加上長年於西方商業社會打滾,讓他的東西方混合思維,在企業對外擴張時扮演了很好的協調者角色。目前也擔任孵化器的創業顧問/導師,協助新創公司驗證/建立商業模式;同時他也是<起初文創>種子講師,主要講授商業模式、創新,以及人生定位相關議題。
經營部落格【小Mi的管理學院】:http://bit.ly/2v8u2ex

【一起來充電】
起初種子講師培訓

【延伸閱讀】
服務的本質
不要為明天憂慮
兩個服務案例,帶給我的觀察和思考

#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