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教學」vs「線上教學」的一點小小心得

「實體教學」vs「線上教學」的一點小心得

先說結論:我還是喜歡「實體教學」遠多於「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有種空虛的感覺

因為看不太到回饋。

我做過的線上教學次數並不多,有用線上軟體在線上即時直播的演講上課,也有預錄後才播放的,兩種的感覺不太一樣。

預錄的就是在工作,對著鏡頭講出要講的東西,搭配著投影片切換,一次錄一段大概幾分鐘的內容,錄完立刻檢討,不 OK 就再來一次。這種我是比較不會感覺空虛,它就像是一個專案工作,就是做,原本也就不期待會跟對方有互動,畢竟錄課的時間跟上課的時間不同。

預錄的問題比較是面對鏡頭,面對鏡頭跟面對人差很多,要想像鏡頭對面真的有人存在,才比較不會變成冷硬的念稿,要有在跟人說話的樣子;以及過程中要小心確保順暢,只要有口條卡住、忘詞、眼神飄掉、外面有雜音 … 就要重來,因此專注度得更提高、過程更緊繃,就算只是錄一兩個小時,疲憊程度可能相當於上了三四個小時的實體課。

至於線上即時的直播型上課,就比較有上課的感覺了。但受限於人數、對方的設備等等,並不一定會有太多線上互動的安排。假設就是對著螢幕講,對方的麥克風也沒開、視訊也沒開,唯一會有的互動就是那個線上參與人數 & 留言板偶爾的留言,這感覺真的比實體要空虛一些。

如果是人數少一點,類似線上會議那樣,大家都有開麥克風可以即時發言的,感覺會好一點。但是!還是跟實體上課差很多,實體教學時可以立刻看到對方的眼神,是清楚明白或是迷惘迷惑的眼神一看就知,可以立刻看到對方的肢體,是專心投入還是抗拒閃躲也是一看就知,但線上就有點難做到這程度。

總之因為即時反饋的不足,線上教學時常常會突然一陣沒安全感,不確定到底還有沒有人在聽?到底自己剛剛這一段講的有沒有錯?相較於實體教學的踏實,做線上教學時有點空虛。

線上教學需要安排的互動更多,互動從最基本的開麥克風發言、留言板留言,或螢幕上互動,或是開其他線上工具互動 (例如雲端共同編輯表單) ... 線上必須安排更多互動,互動的頻率要更高,不然老師容易空虛,學生容易恍神。實際上線上課程可以很容易做到很多互動,比實體課程更多的互動,稍微熟悉工具後,這並不困難;但就算做到很多互動,依然還是有點空虛。

實體教學有更多立即的反饋

於是感覺踏實。

就是前面寫到的,可以立刻看到對方的眼神、姿勢、動作,有沒有出現豁然開朗的表情?有沒有很專注地讓身體前傾?有沒有作筆記?

線上課當然也可以設計很多互動,但這種即時反饋還是差實體課一大截,有沒有足夠反饋的差異就是上課過程跟上完課後會覺得踏實或空虛。

線上教學更容易作互動

但即時反饋還是實體較優

疫情之下、之後,有些事情都回不去了

線上教學的比例長期而言應該仍會逐漸提高。

畢竟成本比較低,比較不受限於地點或時間,不被場地限制人數,規模更沒有上限。以前可能不知道,或懶得嘗試新東西,但疫情之下有些人被迫著從實體轉線上,體驗過之後,就算未來解封一切回到正常,依然有些實體活動會就這樣永遠地轉成線上了。

所以我想,對於舉辦活動的活動人、或是會做教學演講授課的知識工作者,都得學會線上,諸如線上活動的舉辦、線上教學的工具與技巧 … 等。

線上 vs 實體,兩者的差異很大,線上活動不只是把實體活動搬到線上,線上教學也不是把實體教學搬到線上而已,未來線上跟實體主打的功能和體驗應該都會愈來愈清楚,兩者之間的差異會愈來愈明顯。

我目前覺得最大的差異會在於互動形式,而為了要做好這些事,以線上來說就是得設計跟實體不同的互動,使用不同的線上工具;實體也會更加深規劃它的體驗和互動,也就是說不管實體或線上,整體而言大家都得更在體驗和互動上下功夫。

關於線上教學或會議的工具,目前用過 Line、Zoom、GoogleMeet、Microsoft Teams、Webex、Gather town這幾種,功能和介面都不太一樣,看當次的需求來選擇合適的工具。

以僅有的少數幾次經驗來說,使用 Teams 那次有令人驚豔的順暢和簡單。而 Webex 的某些功能竟然需要用 IE 開才能用,當下也是有點令我震驚 …

其中互動上最有趣的就是 Gather town,它算是一種模擬實體空間的線上會議工具。

虛擬辦公正夯!Gather讓聊八卦、談公事超有臨場感,有哪些設計玩轉遠距上班?

--

--

東東 (吳東軒)
一個 NF2 罕病患者的斜槓人生

業務出身的行銷人,確診 1/40000 機率的 NF2 罕見疾病後,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喜歡思考、喜歡書寫、喜歡自由,也是一個加密貨幣愛好者,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著有《人生很難,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一書,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eohex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