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知多少 #01

蒙特梭利的人格特質 ─ 突破限制

作者|曾宥儒(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研究專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蒙特梭利之所以為蒙特梭利,她在教育發展上帶給人們的啟發與突破是起源於何?是什麼讓造就她的堅毅與自信?看向她生命故事,我們會發現能在教育事業上創新的她,正是因為她自己的人生就是不斷地克服挑戰與突破限制。

時間倒轉回瑪麗亞出身的 19 世紀晚期,保守的社會結構已開始受到改革的動搖,但許多慣俗仍深植其中,特別是對於女性的不平等。在教育上,就算女孩可以上學,為的不是追求知識,而是有好教養以便嫁個好人家。在當時,出生若是一名女孩,未來便將會深受性別的限制。

當我們以為瑪麗亞的未來也就是如此時,她卻是無所受限,自幼就勇於表現對學習、對知識與理想的追求。在多數女性求學止於小學的年代,她進入男性主宰的工科學校以及醫學院就讀。支持她突破限制的,除了外在社會風氣逐漸改變,以及母親對她的鼓勵,更多的是她內心超乎我們想像的毅力與能耐。

憑著單純對於學科的興趣和野心,她進入世人認為不屬於她的世界。看似終於打破性別高牆,但在她達到我們熟悉的名聲與頭銜前,她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父親的不理解,甚至仍舊因為性別限制,她無法和其他男同學一起上課,得獨自一人在解剖室忍受黑暗、孤獨與屍體的腐味。

在 Rita Kramer 所寫的《瑪麗亞.蒙特梭利》傳記中,描寫過瑪麗亞的迷惘、猶疑與惶恐,她更曾有過放棄的念頭。但因為她勇於直面內心的怯弱情緒,使得她重新思索起自己所下的決定 — 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而來到這裡。重整自己以後,她逐漸消退那些讓人難耐的感受,使得她往後能走得更加堅定。

我們或許可以說,瑪麗亞在求學時破除性別限制,讓她相信當人面對困境時「改變是可能的」,並且因為她突破了內心「以為自己做不到的」限制,使得她從「發現世界可以改變」到自己也成為那股「改變的力量」 — 她為女權發聲,接著更讓人們重視起兒童的存在。她不斷地讓人們發現許多框架正在被破除,目的無它,僅僅是因為她希望能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的良善之力。

而這一切的歷程非偶然。蒙特梭利之所以為蒙特梭利,正是因為她為自己創造了突破限制的可能。

【 如欲引用本文內容,敬請註明引用出處 】

若你對蒙特梭利有所好奇,歡迎追蹤。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點按拍手符號鼓勵我們,或是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關於 TMEC,你想知道更多我們在做的事情嗎?歡迎前往官網了解我們的理念、歷年活動內容,以及精彩的活動影音紀錄。👉🏻TMEC 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官網

--

--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
不只是教育 — 0歲到100歲的蒙特梭利

我們是 Y2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合作的 TMEC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致力於推廣蒙特梭利教育。https://sites.google.com/y2edu.org/tm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