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機智AZ生活 (15)-牙醫:洗牙&定期檢查

本文分享第一次在美國看牙醫的過程,記錄從研究保險內容開始,至預約、看牙醫,還有為了就診而特別查的英文單字。研究保險之後發現涵蓋範圍滿廣的,如果有牙齒保險的話,非常推薦安排時間去定期檢查唷!

Tiffany Chen
82年生的蒂芬妮
9 min readNov 13, 2022

--

沒有做過的事總是覺得麻煩麻煩再麻煩,經過一次檢查經驗後,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麻煩,準備在美國第一次看牙醫的話,歡迎參考本篇文章唷。

image source
💡 Contents:
1. 研究保險內容
2. 預約診所
3. 洗牙&檢查過程
4. 總結
5. 附錄-看牙醫相關英文單字整理

1. 研究保險內容

(1) 涵蓋項目

「牙醫保險大多涵蓋半年一次的洗牙+定期檢查,錢都付了,權益要好好使用呀。」

這次終於好好認真檢視我的保險方案了,也的確看到檢查跟洗牙是 Not Subject to Deductible[1],也就是即使還沒達到自付額(deductible),也不用付錢,可能要付的費用只有掛號費(co-pay)。

Non Subject to Deductible 一般包含兩大類-診斷及預防。我的項目有:

診斷(Diagnostic)

  • Oral evaluation:口腔檢查,半年一次
  • Bitewing x-rays:咬合的 X 光,未成年半年一次,成年人一年一次
  • Full mouth or panoramic x-rays:全頜曲面斷層片,五年一次。去小房間嘴巴咬著東西,X 光機器從左邊掃到右邊的那種

預防(Preventive)

  • Prophylaxis(Cleanings):洗牙,半年一次

(2) 保險相關名詞

  • Network:保險方案上會看到 in network 與 out of network,in network 可以視爲接受這家保險的診所,如果去這家看診,保險公司會用 in network 欄位的比例給付。out of network 的話則否,或保險只給付百分之多少的金額,所以如果不是緊急狀況的話,尋找 in network 的診所就對啦
  • Co-pay:掛號費
  • Deductible:自付額,在一定的金額以下自己付,超過後保險公司給付

(3) 尋找診所

前面提到保險並不是每家診所都可以用,所以下一步要來尋找哪些診所是 in network,上保險公司網站搜尋即可查詢的到。以我的保險公司 Delta Dental[2] 為例,進入 Find a dentist[3] 後,選擇 Plan,以及是否為新病患(New patient ),就會出現方圓幾里內接受保險的診所了。

由於 Delta Dental 號稱適用於 75% 的診所,我是先問朋友有沒有推薦的診所,再看是否在保險公司的清單裡面。

進入保險官網後依看診需求尋找牙醫。

2. 預約診所

(1) 準備保險資訊

首先,準備好你的保險資訊。通常有一張保險小卡,寫著 Member ID、Group number 等基本資訊。由於小卡上的資訊有限,方案也允許每年變更,在我的情況中,小卡上看不出來方案是什麼。建議下載保險公司的 App,App 內有滿詳盡的資訊,方案、保險公司地址、保險公司電話都可以找得到,是填寫資料時的好幫手。

(2) 打電話預約

查了一下要怎麼用英文表達洗牙跟定期檢查,雖然洗牙有專有名詞,但溝通時是使用比較平易近人的單字-regular examination/checkupcleanings,沒有特別問什麼我在講什麼,應該是有順利表達到意思。

電話中,除了姓名、生日、聯絡電話等個人基本資料之外,也會問幾項保險資料:

  • 保險公司
  • 保險方案(Plan)
  • Member ID
  • Group Name(跟著公司的話通常這裡是公司名字)
  • Group number

(3) 填寫新病患資料

因為是第一次看診,需事前填寫新病患資料(New patient form),這部分各家診所可能處理的方法不一樣,但應該大同小異,想說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情況。

診所在看診一週前電話提醒記得先上網填寫新病患資料,問卷打開後密密麻麻一堆字,覺得崩潰,但後來也慶幸是在家上網填寫,遇到不懂的單字可以慢慢查。

除了醫療背景史之外,跟保險有關的欄位有:

  • 主要保險人公司
  • 主要保險人公司電話
  • 主要保險人公司地址
  • 保險公司
  • 保險公司電話
  • 保險公司地址
  • 保險方案
Delta Dental 手機應用程式介面,可以清楚看到保險方案及就診紀錄。

3. 洗牙&檢查過程

(1) 提早 10~15 分鐘到

第一次會建議提早 10~15 分鐘到,一來是可能有資料要填寫,二來是可以趁看診前再確認一次收費-保險是否給付,是否需要掛號費(co-pay),攜帶保險小卡及證件報到。

(2) 確認健康狀況

輪到我後,由於是第一次看診,牙助先問一些基本問題,像是:

  • 確認健康問卷填寫資料,是否對什麼過敏?
  • 上次看牙醫是什麼時候?是否有定期檢查的習慣?
  • 刷牙頻率如何?用牙線的頻率如何(flossing)?
  • 有長過智齒(wisdom teeth)嗎?有拔過智齒嗎?
  • 這次有沒有哪裡痛或希望醫生特別注意的?

因為以前有帶過牙套,趁這個時候主動告知一兩年前帶過牙套(braces),戴鋼牙的那種(wired),現在沒吃飯的時候戴著維持器(retainer),門牙內側有固定式維持器(fixed retainer)。沒有哪裡特別不舒服,只是想要定期檢查(regular examination)和洗牙(cleaning)。

(3) 拍 X 光片

這家的 X 光片(x-rays)是坐在座位上拍,第一次知道原來可以把儀器帶來座位,本來還站起來了,牙助可能在想這人要去哪,每個角度拍完後,就等待醫生來檢查啦。

(4) 口腔健康檢查&洗牙

醫生來後,一樣先問一下健康問題、刷牙狀況、定期檢查習慣,然後開始口腔檢查。這次做了牙周囊袋深度檢查(Pocket Depths Measurements)[4],用牙周探針在每顆牙齒牙肉之間戳一下,檢查牙齦(gum)健康狀況,健康範圍為 1~3 mm[5]。

清潔牙齒分為拋光(Tooth Polishing)跟洗牙[5][6],一個是清表面,一個是清牙結石。過程跟在台灣看牙醫時差不多,熟悉的洗牙過程。

拋光清潔之前有個小插曲,拋光之前,牙醫問我說紅莓(raspberry )OK 嗎?當時的我滿臉疑惑,紅莓?為什麼紅莓會出現在這裡?我有誤會這個單字的意思嗎?後來才意識到原來是紅莓口味的清潔塗料。

(5) 告知清潔注意事項

離開診間前,醫師針對個人牙齒狀況,補充清潔上需要加強的部分,也再次重申牙線的重要性,在外面不方便用的話,可以用牙間刷(interdental brush)。由於牙套維持器有一點損傷痕跡,醫生也很好的主動告知說如果哪一天真的破掉,診所可以幫忙製作,不過就不在保險範圍了,費用是多少這樣。

整體而言對第一次在美國看牙醫能有這樣的體驗感到欣慰,櫃檯、牙助、牙醫都很好很有耐心,感覺醫生講話的速度也有放慢,也預約了半年後的定期檢查,這家診所在 Chandler,如果有興趣知道的鳳凰城居民歡迎留言詢問唷。

(6) 結束確認保險資料

如果有下載保險 App 的話,將在 My claims 頁面看到這次看牙醫的費用,也看到如果沒有保險的話,費用約 $250,真的超級貴。這次看診沒有收掛號費,付出金額是 $0,拿到一組牙齒清潔組結束第一次看牙之旅。

4. 總結

看牙醫的流程

總結一下第一次看牙醫的過程:研究保險內容 → 下載保險公司 App 備妥資訊 → 打電話預約 → 填新病患資料 → 看牙醫 → 乾淨的牙齒。而且第二次之後,流程只剩一個-看牙醫,連預約都在上次結束前預約好了。

趁牙齒沒大問題的時候,好好照顧他吧

第一次看牙醫前前後後花了一個半小時,同時也預約了半年後的例行檢查,有了第一次的事前準備經驗後,下次看牙時不會那麼覺得麻煩了,趁牙齒沒重大不舒服時好好照顧吧,有牙齒保險的朋友們別猶豫了,洗牙洗起來~

5. 附錄-看牙醫相關英文單字整理

  • gum 牙齦
  • wisdom teeth 智齒
  • cavity 蛀牙
  • novocaine 麻醉藥
  • floss 用牙線清潔
  • regular examination 定期檢查
  • cleaning 洗牙
  • tooth polishing 拋光
  • braces 牙套
  • retainer 維持器

-2022.11.13。

想敲碗什麼樣的內容,或資訊有誤/欲補充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不好意思公開的話,也歡迎在Google 表單留言唷 : )

--

--

Tiffany Chen
82年生的蒂芬妮

Graphics Software Engineer @ MD。白天是名軟體工程師,晚上偶爾寫寫 blog,2021年秋天跟著 DRT 搬至美國亞利桑那州居住,記錄AZ新鮮人的日常生活&軟體工程筆記。現居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