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成長?

Peter Su
3PM LAB 產品三眼怪實驗室
17 min readApr 4, 2021

產品經理如何成長,這是個老掉牙的問題,但卻是每一位產品經理,從資淺到資深,從入行到轉職,從 IC (Individual Contributor)到主管,都一定會思考的問題。

雖然說這是個重要的問題,但當產品經理思考到這個問題時,最常見的挫折或盲點有三個:1).不知道產品經理技能的全貌。2).不知道如何評估自己的技能。 3).不知道各職級、類別產品經理所需的技能。產品經理沒辦法回答這些問題,就沒有辦法有效地成長。產品主管對產品經理技能了解不足,就沒有辦法做好招募與幫助產品經理成長。

今天之所以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看到了 Tinder 前產品長 Ravi Metha 所寫的 Product Competency Toolkit。當初看到這份文件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有種終於「找到了」的感覺。最棒的是,這篇長達 40 多頁的文件可以回答我們一開始所列的三個問題。

接下來,我將摘要這篇文件的內容以及補充一些我的看法,這篇文章將分以下四點探討:

  • 產品經理十二項關鍵能力
  • 如何評估自己的能力
  • 各職級、類型產品經理所需要的能力
  • 個人的經驗與反思

一. 產品經理十二項關鍵能力

「不知道產品經理技能的全貌」是產品經理的共同問題,Ravi 將產品經理十二項關鍵能力分成四大類,透過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彼此獨立互無遺漏的原則列舉這十二項關鍵能力。

  • Product Execution: Define, build, and launch exceptional products.
  • Customer Insight: Understand and fulfill customer needs.
  • Product Strategy: Deliver business impact via product innovation.
  • Influencing People: Rally people around the team’s work.

我們快速來看看這四大類的關鍵能力。

1. Product Execution

  • Feature Specification: The ability for a PM to gather requirements, define functionality, and set goals in a clear, actionable format that can be use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team and drive product delivery.
  • Product Delivery: The ability to work closely with one’s immediate team (engineering, design, etc.) to iteratively and quickly deliver product functionality that accomplishes pre-defined goals.
  •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prioritize, and resolve technical, functional, and business quality issues across all devices, countries, and use cases that are applicable to the product.

不難看出,Product Execution 就是產品經理需具備定義規格,與團隊把符合品質要求的產品打造上線的能力,而這幾個能力是產品經理一入行就需具備的基礎能力。

若我們要把這個技能講得更具體一點,包括了撰寫產品規格文件(除了產品需求文件外,更技術一點的有 API 與資料庫規格)與熟悉產品開發流程(例如專案管理、敏捷開發等)。

2. Customer Insight

  • Fluency with Data: The ability to use data to generate actionable insights, to leverage those insights to achieve goals set for the product, and to connect those quantified goals to meaningful outcomes for the business.
  • Voice of the Customer: The ability to leverage user feedback in all its forms (from casual conversations to formal studies) to understand how users engage with the product, make better decisions, and drive meaningful outcomes for the business.
  • User Experience Design: The ability, both as an individual and working with the design team, to define requirements and deliver UX designs that are easy to use, leverage UX best practices, and dovetail with the predominant UX patterns present in the product.

Customer Insight 則是產品經理需具備透過質化資料與量化數據來理解使用者需求,並提供解決方案來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愈資深的產品經理與產品主管愈需要應用數據進行決策。

具體來說,這些技能包括了取得與了解使用者需求、分析使用者與市場數據、設定產品指標與目標、提出好的使用者體驗之設計並透過實驗的方式(如 A/B Testing)驗證產品假設。

3. Product Strategy

  • Business Outcome Ownership: The ability to drive meaningful outcomes for the business by connecting product functionality and goals to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the PM’s team and the company overall.
  • Product Vision & Roadmapping: The ability to define an overall vision for the PM’s area of the product that connects to the strategy for the team and the company. The ability to define a clear roadmap of highly prioritized features and initiatives that deliver against that vision.
  • Strategic Impact: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contribute to the business strategy for a PM’s team and the company overall. The ability to bring strategy to fruition through the consistent delivery of business outcomes.

Product Strategy 則是產品經理需要有透過產品達成商業成果的能力,這也是資深產品經理與產品主管特別需要具備的技能。這個階段的產品經理要能夠制定產品願景(產品的長期價值、產品為何存在)、產品策略(如何達成產品目標與邁向產品願景)與產品路線圖(何時做什麼、短中長期計畫)。

4.Influencing People

  • Stakeholder Management: The ability to proactively identify stakeholders impacted by the PM’s area of ownership and to work with those stakeholders to factor their requirements into product decisions.
  • Team Leadership: The ability to manage and mentor direct reports with the goal of enabling them to successfully deliver on their product areas, continuously improve against these competencies, deliver meaningful business outcomes, and achieve their career objectives.
  • Managing Up: The ability to leverage senior managers and executives in the organization to help achieve goals, deliver meaningful business outcomes, and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 strategic direction of the PM’s team and the company overall.

Influencing People 指得是產品經理需與上級與利害關係人建立好關係、取得共識、獲取資源,也要能夠帶領、指導、支持團隊,給予回饋並幫助團隊成員成長。這對於資深產品經理、產品主管,特別是在大型組織的產品人更為重要。

二. 如何評估自己的能力

知道了產品經理所需能力的全貌,接下來要知道如何成長,得先知道如何評估自己的能力。這邊評估的方式沒有科學化的量表,而是依賴自己主觀的評估與他人的回饋來得到。

Ravi 將每個能力分成三個等級(如下圖),分別是 Outperform 、On Track 與 Need Focus。這個方式就很像很多公司的績效考核,會列出自己的強項,與需要成長改進的地方分成兩個等級(剩下沒提到的就不是強項也暫時不需要改進),有異曲同工之妙。

透過自評與主管回饋,找到自己的強項與該學習成長的地方,如此一來,才有辦法對症下藥,擬定成長計畫。

我很喜歡 Ravi 在文件裡的一段話,唯有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哪裡不足,才有辦法變強。

Most PMs, even peak PMs, excel at only a handful of these competenc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PM and the peak PM is an understanding of gaps and the ability to unite a team that fills those gaps.

三. 各職級、類型產品經理所需要的能力

看到現在,產品經理應該可以比較踏實的評估自己的能力,並知道如何成長。但每個人的路不同,有人希望成為主管、有人希望成為專才,有人剛入行,有人已經在領導階層打滾許久。要成長,也要知道目的地才行。不同職級、類型產品經理的所需能力不同,Ravi 在這邊也有相當有意思的見解(請參考 What’s Your Shape?),他透過雷達圖的方式來視覺化不同職級、類型產品經理所需的能力。

若把這個雷達圖按左右區分,可以分成 Product Builder(左)與 Product Architect(右):

若把這個雷達圖按上下區分,則可分成 Product Manager(上)與 Product Leader(下):

不同職級(APM, PM, Sr.PM, GPM, Director, Sr. Director, VP, CPO)所需的技能:

不同類別(PjM, Growth Hacker 等)所需的技能:

有了這些分類,相信你對不同級別與類型的產品人所需技能有更多的了解。剩下的,就是探索自己的熱情與想去的地方,而這只有自己有辦法回答了。

四. 個人的經驗與反思

看完了 Ravi 的產品經理十二項關鍵能力、評估方式,與不同職級、類型產品經理的所需能力,真心覺得真是一個很棒的內容。

那我也想補充一些我認為重要但文件中沒有這麼被強調的部分以及個人的反思。

1. 產業與 Domain Knowledge 比你想像的重要

產品經理的技能中,不是所有的技能都是 Transferrable 的,特別是產業的 Domain Knowledge 與 Know How,當你在不同產業間跳轉,這些產業知識大多無法帶走。

在一個產業愈久,會累積愈多經驗、產業知識與眉角。這會影響讓產品經理的技能有加乘的效果,例如 Feature Specification(知道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Fluency with Data(知道如何解讀數據)、Voice of the Customer(知道使用者要什麼)、Product Vision(知道產業趨勢)、Influencing People(身為專家,比較容易服人)。當然這不是絕對,但是通常產業與 Domain Knowledge 是你可以為公司立刻帶來價值的關鍵,這也是許多人資、Hiring Manager 在招募資深產品經理或主管時的門檻。

有人說產品經理最難培養的是 Product Sense、Product Intuition,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對產業與領域的了解產生的反應。

2. 成長的過程不總是愉悅的

知道如何成長之後很棒,但我必須要說的是,成長的過程常常是痛苦的,不那麼愉快的。就是因為有所不足,在慢慢學習的過程中,也許會犯錯、也許會惹怒團隊成員,而產生挫折,甚至想放棄。此時要更謙卑的自省,從錯誤中學習。我自己也有數次痛苦的成長經驗,現今想起來仍可感受到當時的難受,也實在對曾經被我荼毒過的團隊成員感到抱歉,只能再次感激對方成為我成長的養分。

3. 工作是成長的主要動能,上課只是輔助

就像櫻木花道說左手只是輔助,上課也只是輔助,產品經理主要成長的來源還是來自於工作本身。當然,我並不否認上課的價值,特別是對於想要轉職做產品經理的朋友,上課可以幫助你有系統的建立知識,或是非常清楚知道自己欠缺什麼的朋友,上課可以幫你快速補足不足。不同的階段所需要的課程會不太一樣,我大概分成三塊。

  • 無經驗的小白到 2 年經驗的產品新手:適合參加大班制全修班,從基礎學習,例如如何寫產品文件、了解產品設計與開發流程、如何做專案管理等,最好要有專案實戰機會,才有辦法真的學會。軟性主題則可以是如何轉職、如何面試這類的。
  • 有 3–5 年經驗的產品經理:適合參加進階課程或重點加強班,例如如何制定產品策略、規劃產品路線圖、設定產品目標、大型專案管理等。軟性主題可以是溝通、技能樹與職涯規劃等。目前這塊市場上課程不多,未來應該慢慢會有。跟大班制全修班單純教技能不同,這邊會慢慢走向小班制,因為需要更多因地制宜的討論。這個階段通常 1:1 的 Mentor 也會有不錯的效果(因為這階段的產品經理已經知道哪裡有問題)。
  • 超過 5 年經驗的資深產品經理或主管:不太適合課程,就算是課程,也是很概念性或是軟性的(例如 Reforge 的 Product leadership 或 Product strategy),也不太適合付費的 Mentorship(談錢傷感情),而是人脈中的 Mentorship。這類族群更適合小團體同溫層的聚會,因為有太多眉角與不能說的秘密,不適合在外面談(不好說),成員程度差太多也不會有共鳴。

但說到底,因為產品技能有很多是跟產業、領域相關,不同組織也有不同的流程與工具。因此,選擇好工作、好環境對產品經理的成長極為關鍵。這邊可以參考三眼怪的文章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產品經理該如何判斷哪些是對職涯有利的「好公司」?

五.業界前輩經驗與學習資源

我自己大約是在 10 年前開始擔任產品經理,我當時查了很多資料、也問了不少人「產品經理要如何成長?」以下應該是當時最主流的聲音。第一你應該會找到這篇 Ben Horowitz 在 90 年代所寫的 Good Product Manager/ Bad Product Manager。第二你應該會看到三個圈圈,分別是 User Experience、Business 與 Technology。

隨著產品經理愈來愈熱門,許多在產品管理領域的前輩針對何謂產品經理、產品經理所需能力為何進行闡述。我很喜歡 Shopify 的 Brandon 所寫的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anager,探討 三個圈圈 User Experience、Business 與 Technology 的交集到底是什麼意思,Ashley 有翻譯這篇文章在產品經理必備技能 — 最小可行性產品經理。Netflix 前產品 VP Gibson Biddle 也在 Hacking Your Product Leader Career 談到了產品經理所需的七個產品技能與七個管理技能,以及要不斷地探索自己的能力與興趣。

關於產品經理的學習資源,推薦 Anne 寫的產品經理學習資源分享,也分享產品三眼怪的好文章:

1.Product Execution

2.Customer Insight

3.Product Strategy

4.Influencing People

其實產品三眼怪還有很多不錯的文章喔,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小結

今天介紹 Ravi 的產品經理十二項關鍵能力、評估方式、不同職級與類型產品經理的所需能力、分享個人經驗與反思,以及整理了業界前輩的看法與學習資源,希望對各位產品經理與產品主管有所幫助。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有任何回饋或有興趣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們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追蹤 Peter Su 的 Medium,非常多乾貨等你挖掘🔥
想要持續追蹤我們的最新文章和 Podcast,記得追蹤「產品三眼怪實驗室」的粉專(◉◉◉)!
我們每週都會認真更新唷!千萬別錯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