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女伶Ep.7 — 為台灣發聲的女力 :『勇氣是認知到恐懼後還勇往向前!』

Anchor Taiwan 創辦人Elisa Chiu專訪 by Yenting Chang

Julia Liu
20-20 Women Lead Podcast
11 min readSep 19, 2019

--

關於 20–20 Women Lead Podcast

每月20號,20分鐘,邀請你一起來聽科技女性如何勇敢迎接挑戰,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20-20 Women Lead Podcast 是由 Women Who Code Taipei 志工團共同製作,CAREhER 平台是我們的協力單位,歡迎追蹤 Women Who Code Taipei的粉絲團 ,如果你有什麼疑問或建議,歡迎私訊與我們聯絡。

九月份 20–20 women lead podcast 邀請到是 Anchor Taiwan 的創辦人,同時也是 2018 年 Girls in Tech Taiwan 40 under 40 科技女性的 Elisa 邱懷萱。

Elisa 有十幾年在跨國投資銀行的經驗,擅長國際商業開發、商業策略與創業,回台灣創辦 Anchor Taiwain 後,已經舉辦過七屆企業家計劃,成功媒介來自超過10個國家、30幾位創辦人、60多項產品與超過三萬人的連結,並同時擔任許多國際大型科技與新創會議的講者和導師。

Elisa 十分非常的開朗親切,在這集節目中也分享了許多她個人在職涯選擇和創意過程中的掙扎和體會,以及想給科技領域女性的建議。讓我們一起來聽 Elisa 的故事。

此訪談是以英文進行,以下文章為中文翻譯,詳細英文逐字稿可參考 CAREhER 網站

Q:可以和聽眾 / 讀者介紹 Anchor Taiwan嗎?

Elisa: 當你在剛推出一個全新的模式時,要如何清楚解釋讓別人聽懂,其實是很有挑戰性的。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人家介紹一個新產品時,說「這個是XX界的 uber, XX 界的 AirBnb 」。但在 Uber 和 AirBnb 創立之前,他們就是第一個開啟這個模式的企業,你能想像他們是如何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嗎?Anchor Taiwan 就有點類似的情況。

當然很多人會從「一個月的企業家踩點計畫」認識我們。過去我們已經成功舉辦了七屆,邀請了一些很棒的人才到台灣,與當地接軌。但實際上告訴人們Anchor究竟是什麼還是很有挑戰性,因為它實際上涵蓋了很多不同的面向。

從表面上看,我們看起來像是在進行企業家駐點與創新衝刺計畫,同時也開始了我們的投資事業 Anchor Venture Partners。但在我的願景裡,Anchor Taiwan 其實是個平台。

我常常想起我去其他國家旅行的經驗,我很想探索不同的文化和市場機會,所以我在想,是否有可能把產業參訪、以及深入社區與文化的沉浸式體驗一起包含進去。所以 Anchor Taiwan 想做全方位的亞洲孵化器,並且同時以非常獨特和真實的方式展示台灣。

Q: Elisa 在成立 Anchor Taiwan 之前,在加拿大求學並且在香港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才回到台灣。我們很好奇為甚麼你最後選擇回到台灣?甚至在 Anchor Taiwan 裡加入了 Taiwan 的名字,並且試著讓世界各地的企業家認識台灣?

Elisa: 我高中畢業後我去了加拿大念大學和研究所,在那之後幾乎都在國外工作和生活。我在過去很幸運地能夠前往世界各地許多國家工作和生活,但我想說,台灣永遠是我的家。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當我離開的越遠,我越清楚家鄉對我的意義。

我一直都覺得我和我出生與培育我的家鄉連結緊密。我開始思考是否有我喜歡、擅長做的事情,同時又與台灣有關的事情。作為一個公司創辦人,我自然會從我擁有最多資源的地方開始,從我最關心的地方開始,而對我來說,答案是台灣,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選擇。

Q: 你在創業之前還是有全職工作,我們很好奇你決定要創業的 ”A-ha moment” 是什麼?Anchor Taiwan 一開始是如何成形的?

Elisa: 與其說是有 A-ha moment,這過程更像是一種進化。我在香港的金融業工作了很多年的時間,負責為投資者在亞洲各地進行可轉換投資。幾年之後,儘管我認為我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了大多數人在傳統定義上的成功。但是,我從未覺得我基本上找到了自己的目的感。所以工作幾年之後,我開始質疑這是不是我想要做一輩子的事。

我在 2013年離開了香港,開始在世界各地旅行,最後落腳矽谷。我在矽谷的許多公司創辦人身上,看到他們對某些價值的堅持和信仰,讓他們有了強大的動力去做出改變。我可以清楚感受到那個力量,而我知道我也想要有那股力量在身邊。當我在世界各地旅行時,我除了探索外在世界,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做自我的內在探索。所以我開始試圖定義我生命裡的幾個重要支柱,在我確定生命的支柱之後,我則認定 Anchor Taiwan 則是我生命中的產品。所以對我來說,我認為創立 Anchor Taiwan 並不是我生活中的偶然結果。我後來才知道這其實是生命設計(Design Your Life)概念。

我美國的時候已經創建了自己的公司,同樣專注於創業,但方向是關注從亞洲到矽谷或從亞洲到世界其他地方。 我想當時的高峰是在矽谷工作了幾年之後,特別是在我開始建立社群和網絡創業,尤其是影響力投資之後。

2016 年底,我回到台灣過聖誕節,遇到了一群真正感動我的年輕企業家,其中許多人從未真正去國外學習或工作,但是他們仍然設法找到了不同的方式在他們的領域中發揮影響力,這非常讓我非常感動。我也開始問自己,我每天都在矽谷談論「影響力」,我周圍有很多很棒的的投資者和創辦人。但我關心的到底是什麼影響?我接下來這輩子到底要關注什麼?

我對台灣有做過任何影響和貢獻嗎?我做了些什麼?坦白說,到後來我甚至有些內疚。我當然會說我愛台灣,但實際上我為這個島做過哪些貢獻?產生哪些影響?

所以我先前提到的生命中的支柱,其中幾個是我想要做能夠連結台灣的事、我也想要做創業、也想做跨國。

在矽谷,我遇到了很多來自台灣的代表團、參訪團,很多計畫其實蠻表面,不夠深入。所以我開始在想,如果我真的可以帶許多來自矽谷和全世界,很棒的企業家和優秀的技術專業人員來台灣,如果我能說服他們留在台灣更長的一段時間,讓真正體驗並了解台灣,我覺得這會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當時間夠長,才會有許多對話、想法、靈感發生。再來,當地社群接觸,也才可能有更大的機會留在台灣。

所以在我開始有了這個想法後,我覺得我應該嘗試做點什麼。我開始構建 Anchor Taiwan 的概念原型。我開始與潛在的合作夥伴討論、開始架設網站,而從 Anchor Taiwan 開始。

Q: 你在創業的過程中,有曾經感到困難或害怕嗎?

Elisa: 當然!我在這過程中充滿了害怕和恐懼。但我認為,勇敢並不是毫無恐懼地向前邁進,我認為勇敢應該是,即使感到恐懼你還是堅持向前。而且要找到方法來面對你的恐懼,並採取行動。

我記得當我第一次搬到舊金山時,我並不認識這個州的任何人,我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處於全新的環境中。那時候,即使我身邊的每個人都創辦自己的公司,我還是覺得也許我還沒準備好。

在某種程度上,創業對我來其實相對容易,因為我過去的求學和工作經驗等等。實際上周圍不論是在新創或是創投也有很好的工作機會,這都是我熱衷的領域。所以我那時候就想說,不如來找份工作吧。

我記得當時的每天例行工作就是,我會先去健身房,然後去附近的咖啡店,開始準備我的履歷和求職信。但一陣子之後我開始覺得非常無聊,每天寫email ,寫這些完美的履歷和求職信,而且甚至不確定是否有人會看,我還是花很多時間確認他們看起來完美無瑕沒有錯字,把自己弄得超級無聊。但我明明就已經離開了香港金融業,然後去世界各地旅行。我做了所有這些事情,周圍的人總是說:「哇你好勇敢,你好不一樣,去追尋夢想」。

那一刻我理解到,我目睹了自己的恐懼,我意識到我之所以沒有追求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我選擇了那些對我來說相對容易的事情。我意識到我必須要處理我內心的恐懼,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放手去追求我想要的事情,追求我真正關心的事物。我非常感謝這種恐懼,那是一個機會,讓我意識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Q: 有哪些建議想與女性企業家分享?

Elisa: 我認為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內部的,另一個是外部的。這不僅適用女企業家,也是給我自己的建議。你不需要等到你已經準備了 120% 才開始行動,當機會出現時,就去吧!女性有這種傾向過度準備,他們希望確保在投入前100%正確,但這意味著你可能會錯失很多機會。即便到現在,我還是常常看到我自己的侷限,這也是對我自己的提醒。

另一件事是外在的,相互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當你看到其他女性成功時,試著給予支持和協助,我認為對每個創辦人這都非常重要 — 向前邁進,共同成功。出於人性或是不安全感,許多人並不會一開始就傾向這樣做,也因此,我們要更有意識地去執行。例如,當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機會在會議上聽到一個很棒的演講時,你就可以上前表達讚賞和恭喜,如果對方剛好需要幫助,你也可以大方提供協助。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產生了自負或不安全感。我們需要學習共同豐收的概念,這不是零和遊戲,要知道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這不是有一個女人更成功之後我們的機會就消失,我們要思考要如何一起變更好!

以上是 20–20 women lead podcast 九月份節目的採訪報導。我們下個月 20號邀請到的是將 AI 應用到肌膚保養的 Proven Skincare co-founder Ming-Shu Zhao 。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科技女性的故事,別忘了訂閱我們的 podcast!

我們下個月見。

本集節目製作團隊:

製作人/Producers:Jane Shih, Yiying Chen, Tai Tsao
主持人/Host: Julia Liu
同訪成員/Co-host:Jean Wang, Olivia Lin, Lily Ho
剪接/Audio Editor: Anna Liu
文字紀錄/Transcript:Rafeni Lee, Julia Liu
社群行銷/Marketing: Julia Liu
中文摘要撰寫/Chinese Translation: Yenting Chang
視覺設計/Marketing Designer: Anna Liu

關於 20-20 Women Lead Podcast 20-20 Women Lead Podcast 是由 Women Who Code Taipei 志工團共同製作,CAREhER 平台是我們的協力單位,希望能鼓舞科技女性勇於突破,逐漸消彌「科技業」兩性主管的比率差異。透過訪談,帶聽眾了解,正在踏出與眾不同一步的科技女性所作的事與心路歷程。在 2020 年前我們將訪問 10 位女性、製作成 10 集、20 分鐘的節目、在每月的 20 號發佈。希望能啟發科技女性,率先採用新的技術、設計嶄新的產品/服務、或創造新的模式。鼓勵女性勇敢踏出「與眾不同」的一步、接受挑戰。如果你喜歡本集的節目,歡迎給我們拍手、在 Soundcloud / iTunes 上訂閱,並分享給更多人知道。也可以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心得或建議喔!

如果你喜歡這集的節目內容的話,歡迎收聽其他集數:

科技女伶Ep. 6— 我要利用「社群」幫助新創團隊建立「法律」觀念- 專訪AppWorks 法律及公共政策顧問王琍瑩律師

科技女伶Ep. 5 — 「別為自己設限,有自信可以讓妳做得更好」 — 專訪 SHOPLINE 全球智慧開店平台 COO Fiona

科技女伶 Ep. 4 — — 「被指派任務,我一定會去問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解法」 — 專訪美國數位行銷分析師 Sharon 翟翎琇

科技女伶 Ep. 3 — — 從加拿大到台灣,「智慧床單」顛覆長照,智慧醫療新創Studio 1 Labs 執行長 Olivia Lin 專訪

科技女伶 Ep. 2 — — 從學術之路轉彎走向創業,專訪不動產數據分析專家 Karen 鄧筱蓉

科技女伶 Ep. 1 — — 60%的會議都與你無關?先思考你的會議目標-專訪美國 Meeteor 亞洲區負責人曹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