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鐵鎚與舞之期

如果領導者們為我們爭取時間,接下來 18 個月看起來可以是什麼樣子

Scott Hsieh (史考特)
Tomas Pueyo
34 min readMar 21, 2020

--

本文為此篇文章的繁體中文翻譯,作者為托馬仕•普埃約(Tomas Pueyo)。此篇翻譯的連結可於原文中下方找著,所有圖表也都已轉為繁中。

這篇文章接著《新冠病毒:為什麼你現在就必須行動》,那是另一篇描述新冠病毒問題緊迫性、被翻譯超過 30 種語言超過 4 千萬閱讀次數的文章。如果你能認同這篇文章,可以考慮簽署有關的白宮請願書。底下有 29 國翻譯可供觀看。這裡有份還在增加中的背書名單。目前 9百萬閱讀次數。

此文摘要:強硬的新冠病毒措施應當只需延續幾週,之後就不會有感染的峰值出現,而這件事能夠以對社會合理的成本來完成,進而拯救數以百萬計的性命。如果我們不採取這些措施,數以千萬計的人就會被傳染,許多人會因而喪命,包含需要高密度照料的所有人,因為醫療照護系統那時已經崩毀。

一週之內,全球許多國家已經從「這新冠病毒沒啥大不了」進到宣布緊急國家狀態。但仍有許多其他國家沒有執行太多(相對應的措施),為什麼?

每一個國家都在問同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反應?」答案對他們來說並不直覺。

一些國家,像是法國、西班牙、或是菲律賓,已經下令嚴格的封鎖。其他像是,美國、英國、瑞典、或是荷蘭,延遲了些腳步,心不甘情不願地執行了社會保距(social distancing)措施。

這裡是今天我們要帶到的,一樣,援引大量圖表、資料以及使用多種來源的模型

  1. 現在的情況到底是什麼
  2. 我們有什麼選項?
  3. 現在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時間
  4. 一項好的新冠病毒策略看起來應該要像什麼樣子
  5.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經濟和社會影響?

當你閱讀完這一篇文章,這是你能帶走的乾貨:

我們的醫療照護系統已經在崩壞中了。
國家有兩個選項:要不他們現在就全力打擊,要不就是他們要承受大規模的疫情。
如果他們選擇了這場流行病,數以萬計的人將逝去,有些國家會是數以百萬計。
而那樣做甚至還不會消除數波將會來到的感染。
如果我們現在就全力打擊,我們就能止住死亡的人數。
我們將能紓解醫療照護系統的壓力。
我們將能更充分地準備。
我們將能有所學習。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能夠快地理解任何事,從來沒有。
而我們需要知道這份資訊,因為對於這病毒我們所獲不多。
這些所有項目能夠達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爭取時間。

如果我們選擇全力打擊,這場戰鬥會突如其來,然後慢慢平緩。
我們只會被封鎖住幾週,而不是幾個月。
然後,我們會獲得越來越多自由回來。
要馬上回到正常生活可能不太有機會。
但會相當接近,然後至終回歸正常。
然後我們也可以在考量到經濟下執行這些所有事。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1. 情況到底是什麼?

上一週,我秀了這條曲線:

它顯示了中國境外橫跨全球的病例數,那時我們只能識別出義大利、伊朗和南韓。所以我往右下角放大好觀察那時正在竄起的國家。我整個重點是她們很快就會加入那三個例子(國家)。

讓我們看看從那之後又發生了什麼事。

如同所預測的,病例數在數十個國家已經爆開來,這裡我不得不只顯示有超過 1,000 個病例數的國家,幾件可以注意的事:

  • 西班牙、德國、法國和美國都比在義大利下命封鎖時還多病例數
  • 還有 16 國家在今天比湖北還多病例數當它開始實施封鎖時:日本、馬來西亞、葡萄亞、澳大利亞、捷克、巴西和卡達比湖北多但在 1,000 例以下。瑞士、瑞典、挪威、奧地利、比利時、荷蘭和丹麥都有 1,000 例以上的病例數。

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清單中國家一件奇怪的事?在承受過大規模、毋庸置疑有爆發的中國和伊朗境外,以及巴西和馬來西亞,每一個在這清單裡面的國家都在全世界最富足的國家行列當中。

你認為這是病毒只鎖定富有的國家嗎?或是有沒有可能富有的國家更能夠確認出病毒?

不太可能比較貧脊的國家沒有被碰到,溫暖和潮濕的天氣可能有幫助,但不能阻止爆發本身。否則新加玻、馬來西亞或是巴西就不會正在承受疫情爆發了。

最有可能的解釋是新冠病毒可能是因為她們相連性較少以致需要較長的時間抵達這些國家,不然就是其實已經在那兒了但這些國家還沒能夠投資夠多(的錢)在檢測上好知道(這件事)。

不論是哪一種,如果是真的,那就表示大部分國家逃不了新冠病毒。在她們看見爆發前這是時間的問題,並且需要採取措施。

不同的國家能夠採取什麼措施?

2. 我們的選項是什麼?

從上週的文章開始,輿論方向已經改變,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採取措施。這裡是一些最有幫助的範例:

西班牙和法國的措施

在一個極端上,我們有西班牙和法國。這是西班牙措施的時間軸:

在週四,3 月 12 日,該國總統打破 了西班牙官方當局一直在低估這次健康威脅的指責。
禮拜五,他們宣布了緊急狀態。
禮拜六,被採取的措施:

  • 除了重要原因人們不能離開自家:雜貨店、工作、藥局、醫院、銀行或是保險公司(極端正當理由)
  • 帶小孩出去散步的特別禁令或是拜訪朋友或家人(除了照顧需要幫忙的人之外,但要有衛生以及物理距離措施)
  • 所有酒吧和餐廳關閉,只有外帶回家用餐的可以
  • 所有娛樂場所關閉:運動、電影、博物館、市鎮慶典等等
  • 婚禮不能有來賓;葬禮不能有超過 10 人
  • 大眾運輸依舊開放

週一,邊界關閉。

有些人認為它是好的一系列措施,有些人則是高舉雙手、呼天搶地。他們的意見相左是這篇文章將要試著調解的。

法國措施的時間軸很相似,除了他們用了更多的時間去採用措施而變得更加激烈之外。譬如說,對小企業的租賃、徵稅和公共設施暫時中止了。

美國和英國的措施

美國和英國,就像瑞士或荷蘭這些國家,在展開措施延遲了些腳步。這裡是美國的時間軸:

  • 3/11 週三:旅遊禁令
  • 週五:國家緊急狀態宣布,沒有社會保距措施
  • 週一:政府呼籲民眾避免去餐廳或酒吧跟參加超過 10 人的活動,沒有任何社會保距的措施是可於法強制執行的,它只是份建議。

許多州和城市正在帶頭跟要求命令更嚴格的措施。

英國有看見一系列相似的措施:許多的建議,但很少要求命令。

這兩組國家勾勒出了兩種對抗新冠病毒的方式:減緩疫情以及壓制疫情。讓我們來試著理解一下它們的意思。

選項 1:什麼都不做

在我們開始前,我們來看看什麼都不做會給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牽涉進什麼樣的事情:

這臺極好的疫情計算器可以幫助你了解在不同情境下什麼事將會發生。我已經在底下的圖貼出決定病毒行為的諸多關鍵因素。記得在一個明確日期數以百萬計受感染的高峰。大部分的變數都在預設值下,唯一實際的改變是,基於我們最新可拿到的研究成果,從 2.2 到 2.4 之 R 的變化(更好反應出目前現有的資訊,請看這臺疫情計算機的底下)、致死率(因為醫療照護系統崩壞的 4 %,可在底下觀看細節或到前一篇文章裡)、醫院滯留的天數(從 20 天到 10 天)以及住院率(根據嚴重和危急病例數從 20 %到 14 %,記得 WHO 呼籲 20 %)。記得這些數字並沒有改變結果太多,唯一重要的改變是致死率。

如果我們什麼都沒做,每個人都會受感染、醫療照護系統會擠到水洩不通、死亡率暴增、以及近 1 千萬人死亡(藍條)。看看一個粗略的數字,如果近 75 %美國人受感染而且 4 %人的死亡,那會是 1 千萬個死亡數,或是說,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死亡數的 25 倍左右。

你可能在想:「聽起來很多,我聽到的比那少很多!」

所以內幕到底是什麼?觀看所有這些數字,很容易就感到困惑。但實際只有兩個數字重要:會有多少人會中病毒然後生病,跟多少人會死亡。如果只有 25 % 的人生病了(因為有其他人有病毒但沒有症狀所以沒有被算進病例數),而死亡率是 0.6 %而不是 4 %,結果會是在美國內有 50 萬個死亡數。仍然很多,但比上述的少了 20 倍。

死亡率很關鍵,讓我們試著再更好地瞭解它,什麼會真正造成新冠病毒死亡數?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死亡率?

這是跟之前一樣的圖片,但現在看看住進醫院的人而不是受感染和死亡的:

淺藍色區域是會需要去醫院的人的數目,而深藍色代表那些需要到加護病房(ICU)的人,你能夠看到會在 3 百萬上達到峰值。

現在拿來比較一下我們在美國擁有的 ICU 床位數(現在有 5 萬張,借用其他空間可以再乘以二),即紅色虛線那條。

不,這並不是個錯誤。

那條紅色虛線就是我們有的 ICU 床睡數承載能力,每個在那條線之上的人會陷入危急情況但無法獲取他們所需的治療,且很有可能死去。

除了 ICU 床位數你也能看看呼吸器,結果是差不多相同的,因為在美國只有不到 10 萬支呼吸器

截至今日,至少一家西雅圖醫院無法對超過 65 位病人插管因為設備的不足進而使得他們增加了 90 %的機會死去。

這就是為什麼在湖北的人一群一群的死掉而現在是在義大利和伊朗一群一群的死掉。湖北的死亡率比它曾經將會有的還要低因為他們幾乎是在一個晚上後就建了 2 棟醫院,義大利和伊朗無法做出一樣的事,很少有其他國家能,幾乎沒有。

所以為什麼死亡率會靠近 4 %?

如果你的病例數的 5 %需要加護治療而你卻無法提供時,大部分這些人就是死去,就這麼簡單。

除此之外,近期資料認為美國的病例數比中國還嚴重,我希望就是那樣了,但實際上並不是。

附帶損害

這些數字只顯示了正從新冠病毒手中死去的人,但如果你所有醫療照護系統被新冠病毒病人搞垮了會發生什麼事?其他人也會因而從其它疾病死去。

如果你心臟病發了但救護車得花 50 分鐘來到而不是 8 分鐘(因為太多新冠病毒病例數)而且一但你到了醫院,沒有醫生看也沒有加護病房使用,會發生什麼事呢?你會死掉。

每年在美國 ICU 有 4 百萬次入住次數,他們當中 50 萬人(約莫 13 %)最後死亡。在沒有 ICU 床位的狀況下,死亡占比很可能會來到更接近 80 %。即便只有 50 %的人死去,在一場年度之久的疫情,你的死亡數會從 50 萬來到 2 百萬,就是僅因為附帶損害,你要再加 150 萬筆死亡數。

如果一直讓新冠病毒去散播,美國醫療照護系統就是會垮掉,而死亡人數就會是數以百萬計,或許會比 1 千萬還多。

同樣的思維對大部分國家也都為真, ICU 床位和呼吸器的數目以及醫療照護工作人士通常在大部分國家中都與美國相似或是在低些。脫韁的新冠病毒意味著醫療照護系統的崩毀,而那就意味著大量的死亡。

脫韁的新冠病毒意味著醫療照護系統的崩毀,而那就意味著大量的死亡。

選項2:減緩疫情

現在,我希望我們應該做什麼事已經相當明朗了。我們有的兩個選項是減緩疫情跟壓制疫情。

減緩疫情會項是這樣:「現在要阻止新冠病毒已經不可能了,所以我們就讓病毒發展之際同時嘗試減少感染數的峰值。讓我們拉平曲線一點好讓醫療照護系統變得更加可控。

這張圖表在過去一週從倫敦帝國學院出版的一篇很重要的論文出現,顯然,它推動英國和美國政府改變了作法。

這是一張和前一張很相似的圖片,不是完全一樣,但在概念上相同。這裡,「啥都不幹」情境是黑色曲線。其他每一條曲線是如果我們實施了更嚴格更嚴格的社會保距措施會發生什麼事,藍色那條顯示了最嚴格的社會保距措施:隔離遭感染的人、隔離可能遭感染的人、以及讓老人遠離大家。這條藍線大體上是目前英國的新冠病毒策略,雖然他們現在只是建議這樣做,而不是要求命令這樣做。

這裡,再次地,紅線是 ICU 的承載能力,這一次是英國。再一次提醒,這條線很接近底部。在紅線之上那曲線下的所有面積表示大部分會因著 ICU 資源的匱乏而死去的新冠病毒病人。

不只那樣,雖然有拉平曲線,加護病房仍然會崩毀數個月,加增附加損害。

當你聽到:「我們來做些事減緩疫情吧」,你應該感到震驚。你應該真正要聽到的是:「我們會知情仍擠爆醫療照護系統,並至少會以 10 的倍數驅升死亡率」。

你可能會覺得這已經夠糟糕了,但我們還沒結束呢。因為其中一樣這項策略的主要假設是所謂的「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以及病毒突變

概念是這樣,所有被感染的人然後有恢復的現在對病毒是免疫,這會是這項策略的核心:「聽著,我知道這將有段時間會很艱難,但一旦我們完成加上述百萬人死掉,剩下的我們就會是對病毒免疫的,所以這個病毒就會停止散播而我們也就能跟新冠病毒說再見了。最好馬上執行並且這樣做,畢竟我們其他有的選擇是最多要到一年的社會保距不然就是得冒著稍後不管如何這個峰值都會發生的風險。

除了它假設了一件事:病毒並不會變異得太多。如果它沒有變異得太大,那麼大部分的人就會有免疫性,然後在某個時刻疫情就會被鍘斷。

這個病毒突變的機會有多大?
看起來它已經突變了。

不斷露出檯面的研究認為中國已經瞧過這病毒的兩種分型: S 型和 L 型。S 型在湖北被焦距而且更致命,但 L 型就是散播全球的那種。

不只那樣,這病毒持續在突變。

這件事你別覺得太驚訝:RNA 病毒就像新冠病毒或是流感有比 DNA 病毒快 100 倍的速度在突變的傾向,雖然新冠病毒只比流感病毒突變得稍微在慢一點。

不只那樣,對這病毒突變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它有成千上萬次機會這麼做,而那就恰好是減緩疫情策略會提供的:數以百萬計的人遭感染。

那就是為什麼你每年要注射一劑流感疫苗,因為有太多種流感分型,新的分型總是在進化,流感疫苗絕不可能免於所有的分型。

換句話說好了:減緩疫情策略不只假設了一個國家數以百萬的死亡數,像美國或英國。它也在一個事實上下了賭注就是這病毒不會突變得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是它突變得很多。而這種策略就會給病毒機會去突變,所以一旦我們剛經歷完好幾百萬的死亡人數,我們可能又得準備另一波好幾百萬—每一年。這個新冠病毒可能會成為生活中不斷重複的事實,就像流感,但是更加致命好幾倍。

對這病毒突變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它有成千上萬次機會這麼做,而那就恰好是減緩疫情策略會提供的。

所以如果什麼都不做跟減緩疫情都沒效,其他的選擇會是什麼?那就叫做壓制疫情。

選項 3 :壓制疫情策略

壓制疫情策略並不是嘗試要控制疫情,只是稍微去拉平曲線。同時,壓制疫情策略是嘗試要採取重度策略好快速將疫情給壓下控制,特別是:

  • 現在就來硬的,要求命令重度社會保距,將這病毒壓住控制。
  • 然後,釋出諸多措施,這樣人們才能逐漸拿回他們的自由,回到正常的社交與經濟生活的情況能回復。

所以那看起來會像什麼樣子?

所有模型參數都一樣,除了在現在附近有個減少傳播率到 R=0.62 的干擾在之外,而且因為醫療照護系統沒有崩毀,死亡率下降到 0.6 %。我定義「在現在附近」為在實施諸多措施時有近 32,000 個病例數(截至今日 3 倍的官方數目,即 3 月 19 日)。注意那並沒有對被選定的 R 有太大敏感度,一個 0.98 的 R 傳播率,舉例來說,顯示了 15,000 個死亡數。比 0.62 的 R 還多五倍,但依舊是成千上萬的死亡數而不是數百萬。而它也對死亡率沒有太大敏感度:如果死亡率是 0.7 %而不是 0.6 %,死亡總是會從 15,000 拉到 17,000。這就是更高的 R 和更高的死亡率帶來的組合效果,採取諸多措施的遲疑所暴增的死亡率數字。那就是為何我們需要在今天就採取措施降低 R 。為了聲明,知名的 R0 是一開始的 R (在時間 0 的 R)。那是當還沒有人免疫時也沒有任何對抗病毒的措施被採取的傳播率, R 是整體的傳輸率。

在壓制疫情策略之下,當第一波動作完成時,死亡總是會是在數千個,而不是數百萬個。

為什麼?因為我們不只切斷了病例數的指數成長,我們也切斷了死亡率因為醫療照護系統不在被蝗蟲壓境。這裡,我用了 0.9 %的死亡率,約莫是今天我們在南韓正可看見的,他們是在遵循壓制疫情措施下最有效果的。

這樣說,聽起來就像一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每個人應當遵循壓制疫情策略。

所以為什麼一些政府猶豫了?

他們會疑慮三件事情:

  1. 第一個封鎖會持續數個月,聽起來似乎對許多人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2. 長達數月的封鎖會破壞經濟體。
  3. 它甚至不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因為我們只能延遲疫情:稍後,一旦我們釋出社會保距措施,人們就會數以百萬計地開始遭受感染然後死亡。

這裡是倫敦帝國學院團隊如何模擬諸多壓制措施,綠色和黃色線是壓制疫情不同的情境。你可以瞧見看起來不是太好:我們依舊獲得幾個很大的峰值,所以幹嘛考慮呢?

我們很快就會來討論這些問題,但在那以先有更重要的事情。

這樣完全偏掉重點了。

這樣呈現好了,減緩和壓制兩個選項,肩並肩,看起來並沒有太大吸引力。我們要嘛就哪一個很多人很快就會死去而我們不傷害到經濟,不然就是我們現在就傷害經濟,然後只是延遲死亡數。

這完全忽略了時間的寶貴。

3. 時間的寶貴

在我們前面的貼文,我們解釋了在拯救生命上時間的寶貴性。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我們等著要採取措施,這份指數威脅就會持續散播。我們已見過單單一天可以如何減少 40 % 的總病例數以及甚至減少更多%數的死亡總數。

但是時間甚至都比那些還寶貴。

我們就將要面對醫療照護系統歷史中從沒出現過的最大的壓力波,我們是完全沒準備好,面對我們毫無頭緒的敵人。在戰場上這可不是太好的處境。

如果你將面對你遇過最強大的敵人,但你所知甚少,且你有兩個選項:要不你衝上去,或是你逃開給自己賺點時間做準備,你會選哪一種?

這就是今天我們所需要的,全世界都覺醒了。單每一天我們延遲新冠病毒,我們就能取得更好的準備。下一章節細節解釋時間可以為什麼賺得什麼事:

降低病例數

有效的壓制疫情,真實病例的數目就能在一晚驟降,如我們上週在湖北所看見的。

截至今日,在湖北整整 60 座百萬人數的區域只有 0 起每日新的新冠病毒病例數。

譯註:翻到這裡差點就翻不下去,就像許多領袖對於中國給的數據看法一樣,差點就翻桌了。

診斷行為仍舊會持續數週,但它們會開始下降。較少的病例數,死亡率也就會開始下降。且附帶損害也會減少:越少人從非新冠病毒相關的原因死亡只因為醫療照護系統被壓境。

壓制疫情可以讓我們:

  • 更少的新冠病毒病例總數
  • 醫療照護系統以及執勤人員的即刻舒緩
  • 死亡率的減少
  • 有讓遭感染、受檢疫與隔離的醫療照護工作人士好轉跟回來工作的能力。在義大利,醫療照護工作人士佔所有感染者的 8 %

瞭解真正的問題:檢測與追蹤

現在,英國和美國對於他們真正的病例數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病例數在那裏。我們只知道官方數目不是正確的,而真實的數字會是數以萬計的病例數。它已經發生了,因為我們不檢測,我們也不追蹤。

  • 只要在數週,我們就能夠讓我們的檢測情況有次有序,而且可以開始檢測每一個人。掌握這條資訊,我們最終會曉得這個問題真正的範圍、在哪裡之上我們需要更加積極、還有哪些社區可以從封鎖中解除。
  • 新的檢測方法可以加速檢測並大量地驅減成本。
  • 我們也能設置像是在中國或是其他東方亞洲國家所進行的追蹤行動,透過它,他們可以確認每一個生病的人所遇見的所有人,接著能夠請他們配合檢疫。這件事在稍後所要釋出的社會保距措施上可以給我們很多情報:如果我們知道病毒在哪裡,我們就能夠只鎖定這些地方。這不是尖端科學:這是東方亞洲國家如何不用採取漸漸在其他國家變成必要的嚴酷社交保距就已經能夠控制爆發的基本盤。

這個章節(檢測與追蹤)提及的諸多措施毫無懸念地在南韓壓制了新冠病毒的成長並且將疫情壓下控制,還不用到社會保距措施的強烈實施。

建立產能

美國(可能也有英國)將要進行一場在沒有裝備下的戰爭。

我們現在只有僅僅兩週的口罩、少量的個人保護設備(PPE,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s)、不夠多的呼吸器、不夠多的 ICU 床位、不夠多的葉克膜(血液氧合機器)等等。這就是為什麼致死率在一項減緩疫情策略中會這麼高的緣故。

但是如果我們給自己賺得一些時間,我們能夠扭轉回來:

  • 我們會有更多時間購買未來一波我們所需的設備
  • 我們能夠迅速建立起我們口罩、PPEs、呼吸器、葉克膜、和其它降低致死率重要設備的生產線

換句話說:我們不需要數年來取得我們的裝備,我們需要的是數週。讓我們開始做每一件事,讓我們生產線現在能夠嗡嗡作響的事情。國家在動員、人們開始變得有思考力,像是使用 3D列印生產呼吸器組件。我們可以做到的,我們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在面對一個總有一死的敵人你願意等待幾週的時間讓自己有些裝備嗎?

這並不是唯一我們需要的產能,我們也需要醫療工作人士越快越好。我們從哪裡找到他們?我們需要訓練人去協助護理師,我們需要讓醫療工作人士從退休崗位返回工作崗。許多國家已經開始了,但這需要些時間。我們可以在幾週的時間內執行這件事,但不是在每件事都崩毀的時候。

降低大眾傳染性

民眾嚇壞了,新冠病毒很新穎。有太多事情我們還不曉得我們該如何執行!人們還沒意識到要停止握手,他們仍然在擁抱。他們不用他們的手肘打開門,他們不在接住門把之後洗他們的雙手,他們不在坐下用餐前給桌子殺菌。

一旦我們有足夠的口罩,我們也能夠將他們用於醫療照護系統之外。現在,我們最好是將口罩留給醫療照護工作人士。不過如果他們不害怕,人們應該在他們每日生活中戴上它們,讓他們生病時更少可能去感染到其他人,而且在合適的訓練下也可以減少穿戴者遭受感染的可能性。(同時,穿戴些什麼好過什麼都沒有

這些方式都是減少傳播率相當便宜的方式,病毒越少繁殖,在未來我們就需要越少措施來控制它。但是我們需要時間在這些所有措施上教育大家並裝備它們。

瞭解病毒

我們對於這個病毒所知很少,但每一週,數以百計的新論文在問世。

全世界終於向著同一個敵人開始團結,全球的研究學者都動員起來想更加了解這個病毒。

這個病毒如何傳播?
感染如何被減慢?
沒有症狀的帶源者分布是什麼?
他們有傳染力嗎?有多少傳染力?
有哪些好的治療?
它可以活多久?
在什麼表面上?
不一樣的社會保距措施如何影響傳輸率?
它們的成本是什麼?
追蹤的最佳實踐是什麼?
我們的檢測有多可靠?

這些問題清楚的答案都能幫助我們更好鎖定地制定我們的回應並同時最小化經濟和社會的附帶損害,記得他們會在幾週內來到,而不是幾年內。

尋找療方

不只那樣,但要是如果我們在接下來的幾週內發現療法呢?我們多賺的任何一天都能使我們更加接近答案。現在,已經有許多候選者,像是法拉匹韋(Favipiravir) 或是氯喹(Chloroquine)。要是結果我們在兩個月內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治療方式呢?如果那時我們在減緩疫情策略後已死了數百萬人,屆時我們看起來會有多愚蠢?

瞭解成本效益

上面所有因素都能幫助我們拯救數以百萬計的生命,那就已經相當足夠。但不幸地,政治人物不能只考慮到受感染的人群。他們必須考慮到所有人口,而且重度社會保距策略在其他人身上會有影響。

現在我們不曉得不同的社保距策略會如何減少傳播率,我們也沒有線索它們的經濟和社會成本是什麼。

如果我們不知道它們的成本或效益,要決定長期上什麼措施是我們需要的難道不有點困難嗎?

數週的時間可以為我們贏得足夠的時間開始研究它們、瞭解它們、決定它們的優先順序、接著決定哪一個先開始遵循。

越少的病例數、這個問題的更加理解、建立起有用的資產、瞭解病毒、瞭解不同措施的成本效益、教育大眾等等。這些都是對抗病毒的一些核心工具,而我們只需要幾週的時間去展開它們。難道投入一項反而將我們丟進,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敵人嘴巴口中的策略不會顯得太愚鈍了嗎?

4. 鐵鎚與舞之期

現在我們知道減緩疫情策略可能是個糟糕的選擇,而壓制策略則有短期益處極大的優勢。

但是人們關於這項策略會有正當的顧慮:

它究竟會維持多久?
它將會有多昂貴?
未來會不會有第二座高峰就跟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一樣來的高?

這裡,我們就要來看看一個真正的壓制疫情策略看起來會像是什麼樣子。我們稱它叫鐵鎚與舞之期。

鐵鎚之期

首先,你要具侵略性跟快速地反應。放諸我們上面所提到的所有原因,考慮到時間的寶貴性,我們需要越快撲滅這件越好。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它究竟會維持多久?

每個人都有的恐懼是我們在自己家中被鎖住一次達數個月之久,伴隨著經濟災難和精神崩潰。這個概念不幸地有在知名的帝國學院論文裡頭有含進來:

你還記得這張圖嗎?淺藍色區域從三月底到八月底是這篇論文推薦稱為鐵鎚時期,初期包括重度社會保距措施的壓制疫情。

如果你是一名政治人物而且你看到那一個選項是讓數以萬計或是數以百萬計的人因減緩疫情策略死去,而另一個是在途經一樣峰值的病例數和死亡數之前停止經濟發展五個月,哪一個聽起來都不是很好的選項。

但它不需要是這樣,這篇論文,驅使了今天的政策,已因為一些核心的缺點被殘忍地批評:他們忽略了接觸追蹤(那是南韓、中國或是新加坡之間的核心政策之一)或是旅遊限制(在中國至關重要)、也忽略了群集的影響等等。

鐵鎚所需的時間是數週而不是數個月。

這張圖顯示了整個湖北省(6 千萬人)從 1 月 23 日開始每天的新病例數,在 2 週內,這個國家又回到了運作的狀態。在近 5 週內它就完全在控制底下。而在 7 週內新的診斷不過就是些一圈圈漣漪而已。讓我們記得那是中國最嚴重的省分。

再次記得這些是橘條,灰條(真實病例數)在稍早前已經急遽下降(看圖表 9)。

他們採取的措施和義大利採取的相當相似,西班牙或法國:隔離、檢疫、大家需要待在家除非是緊急狀況或是需要買食物、接觸追蹤、檢測、更多醫院床位、旅遊禁令等等。

然而,細節也很重要的。

中國的措施那時相當強硬,舉例來說,人民被限制每個家庭只有一個人每三天准許離開家中去買食物。同樣地,他們的執法力度很重,很有可能是因為這種嚴謹程度才更迅速地阻止了疫情。

在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諸多措施沒有那樣劇烈,而且施行也沒有那麼強硬。大家依然走在街上,許多人都沒戴著口罩。這就有機會造成較緩慢的鐵鎚:更多時間完全控制疫情。

一些人將這解釋成「民主從來沒能夠在病例數上重現這種減量」,這是不對的。

南韓在某個時刻有除了中國以外最嚴重的疫情,現在,它很大程度上被控制了下來。而且他們還沒有要求大家待在家辦到了這一件點。他們大致上是以很積極的檢測、接觸追蹤、強制檢疫以及隔離來達成這件事。

如果像是南韓這樣的爆發能夠被在沒有要求式的社會保距下被控制,西方國家肯定也能夠使用一隻可以數週內控制爆發的鐵鎚,這是關乎約束和執行的事情。

我們可以待在家數週然後確保數百萬人不死嗎?我想是可以的。雖然那得看看接下來衝著我們來的會是什麼。

舞之期

如果你重擊了新冠病毒,在幾週內你已經控制了它而且你來到更好的狀態可以處理它。接著需要做的就是長期的努力讓這個病毒持續被控制直到疫苗出現。

在思考這個階段人們可能會犯的一個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錯誤會是:他們覺得這會讓他們得待在家數個月之久。這全然不是這樣的,事實上,我們的生活有可能是能回到接近正常時候的。

成功國家的舞之期

為什麼南韓、新加坡、台灣和日本已經有病例數很久的時間,南韓還是有數千名病例的國家,怎麼他們都還沒被鎖在家中?

在這部影片中,南韓外交部長解釋她的國家如何辦到這一點的。非常簡單:有效的檢測、有效的追蹤、旅遊禁令、有效的隔離以及有效的檢疫。

這篇論文解釋了新加坡的方法:

想猜猜他們的策略嗎?和南韓是一模模一樣樣。在他們的例子中,他們提供經濟協助給那些在檢疫和旅遊禁令和延後的人。

這樣對其他國家會不會太晚了?不會,藉著使用鐵鎚,你會得到一個新機會,一個可以把這件事導正的機會。

但要是如果所有這些措施都還不夠呢?

R 的舞之期

我把鐵鎚和疫苗之間數月之久的期間稱為舞之期因為它是段中間措施不會總是一樣嚴厲的時期。一些區域會再次看到爆發,有的區域則很長一段時間不再會。根據病例數如何發展,我們會需要拉緊社會保距措施否則我們會讓它們跑出來。那就是 R 的舞之期:一支將我們生活併回軌道上跟散播這疾病—經濟 vs 醫療照護—之間諸多措施的舞。

這支舞如何進行呢?

它都會圍繞在 R 左右,如果你還記得,它是傳播率。在一個普通、沒有準備的國家中早期會介於 2 跟 3 之間:在幾週之內某個人被感染了,他們每個人平均會感染給其他 2 到 3 個人。

如果 R 在 1 以上,感染會指數成長為疫情,如果在 1 以下,他們就會變弱。

在鐵鎚之期,目標是讓 R 越接近零越好、越快越好、為了解掉這場疫情。在武漢,R 初期被算出是 3.9 ,在封鎖和集中檢疫之後,它降到 0.32 。

但一旦你進到舞之期,你就不需要再這麼做。你只需要將你的 R 維持在 1 以下:有許多社會保距措施對人有真實、沉重的成本。他們可能會丟掉他們的工作、他們的事業、他們的健康習慣等等。

你可以用幾種簡單的措施來讓 R 保持在 1 以下。

這是一個不同類型的病人對病毒會有什麼反應的估計,以及他們的傳染力。沒有人知道這條曲線真正的形狀,但我們已經從一些不同的論文收集資料去近似出它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每一天在他們染上病毒後,人們會有傳染潛力。加在一起,這些天數的接觸感染平均上會加到最多 2.5 個接觸感染群。

有些感染群被相信已經正在發生中而且是處在「沒症狀」的階段,在那之後,當症狀出現,通常人們就會去看醫生、接受診斷、接著他們的傳染力就會減少下來。

舉個例,一開始你有了病毒但沒有症狀,所以你表現的就跟普通人一樣。當你跟人們講話,你散播了病毒。當你碰觸你的鼻子接著打開門把,下一群去開門跟碰他們鼻子的人就受了感染。

越多病毒在你體內成長,你就越具傳染力。然後,一旦你開始有了症狀,你可能會慢慢停下來去工作、躺在床上、穿戴口罩、或是開始去看醫生。症狀越明顯,你給自己在社會上加諸的距離就越多,進而減少病毒的散播。

一旦你住進了醫院,即便你有很強的傳染力你並不會有太多散播病毒的傾向因為你被隔離了。

這是你可以看看有巨大影響力的政策,就像新加坡或是南韓那般的:

  • 如果民眾被大量檢測,他們甚至可以在他們有症狀前被確認出來,藉由隔離檢疫,他們就不能散播任何東西
  • 如果民眾被教育訓練出早一點確認出症狀,他們就能減少銷聲匿跡的天數,進而減少的就是他們整體的感染性
  • 如果民眾在他們一有症狀就接受隔離,橘色階段的接觸感染群就會消失
  • 如果民眾被教導有關個人距離、口罩穿戴、洗手以及消毒空間,他們就會在整個時間傳播更少病毒

只有在這些事上都失敗了我們才需要更重度的社會保距策略。

社會保距的投資報酬率

如果透過所有這些措施我們仍然在 R = 1 之上很多,我們就需要減少每個人碰面人次的平均數量。

有一些成本較低的方式可以做到,像是禁止超過一定數量人數(比如說 50、500)的活動,或是要求人在家工作當他們可以的時候。

其他方式就昂貴上許多、許多,像是關閉學校和大學、要求每個人都待在家、或是關閉酒吧和餐廳。

這張圖是做出來的因為在今天它還不存在,還沒有人在這方面做足充分的研究或是將這些措施以一種可以比較它們的方式湊在一塊。

相當不幸,因為這是一張政治人物會需要拿來參考制定決策最重要的圖表,它描繪出了什麼是真正經過他們思想的東西。

在鐵鎚之期,他們想要盡量走地越低越好同時依舊保持能夠忍受。在湖北,他們透過所有方式降到 0.32 。我們可能不需要到那樣:或許只要到 0.5 或 0.6 就好。

但是如果在 R 的舞之期之間,他們會想要越徘徊接近 1 越好,同時長期來看保持在那以下。

這代表的意思是,不論領導者們有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做的是:

  • 列出所有他們能夠減少 R 的措施
  • 抓到一些採取它們會有什麼效益的眉目:R 的減量
  • 抓到它們成本有多少的感覺:經濟和社會成本
  • 根據他們的成本效益堆疊排名這些新措施
  • 挑選可以最大減量 R 直到 1 的方法,以最低的成本

一開始,他們在這些數字上的信心會是低的,但那是他們正依舊如何思量—也需要考慮的。

他們需要做的是正式公開過程:瞭解這是一場關於數字的遊戲,期間我們需要越快認識到我們現在落在 R 上 哪裡越好、每一個減少 R 的措施上的影響、以及他們的社會與經濟成本。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他們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上制定理性的決策。

結論:為我們贏得更多時間

新冠病毒依舊幾乎在每一處散播中, 152 個國家已經有了病例數。我們正在跟時鐘賽跑,但我們不需要如此:有更明確的方法我們能夠這樣思考。

一些國家,特別是那些尚未被新冠病毒重重打擊的那些國家,可能正在思考:那些事會發生在我身上嗎?答案是:它可能已經發生了,你只是還沒注意到罷了。當它真的開始打擊了,你的醫療照護系統會比那些健康照護系統茁壯的富足國家還變得更加難看。與其說抱歉不如早一點安全些,你應該要考慮現在就行動。

對於那些新冠病毒已經存在的國家,選項很明確。

在一方面,國家可以走減緩疫情路線:產生大規模疫情、衝擊醫療照護系統、驅使數百萬人的死亡數、以及放出這種病毒的新突變到真實世界中。

另一方面,國家可以起身戰鬥。他們可以封鎖數週好給我們賺得一些時間,建立有受過教育的行動計劃、並控制這個病毒直到我們擁有疫苗。

今天全球各地的政府,包括一些像是美國、英國、瑞士或是荷蘭政府目前都已經選擇了減緩疫情的路線。

這意味著他們正在選擇不戰鬥就要放棄中,他們看到其他國家已經成功地對抗這件事,但他們卻說:「我們做不了那種事!」

倘若邱吉爾當時講了同樣的事情呢?「納粹黨已經在歐洲遍地滿布,我們無法迎擊他們,讓我們放棄吧」這就是今天全球許多政府正在執行的。他們沒有給你一個機會去迎擊它,你需要要求這件事。

分享文字

很不幸地,數以百萬計的人的生命仍危在旦夕,如果你認為這篇文章能夠改變人們的看法,分享這篇文章—或是任何相似的—。領導者們需要瞭解這件事來避免空前的災難,行動的時機就是現在。

譯註:這一篇依舊和上一篇一樣,援引了許多份參考,在那之上嘗試盡量客觀地闡述一件事。作為台灣人,看完這篇扎實的訊息後,但願你能理解到台灣在抵抗疫情的事上,那是走得相當前面了。疫苗出來之前,先按著我們政府的建議和規定來一起對抗疫情吧。
TN: This article is still the same as the previous one, it references multitudes of sources, attempting to expound a thing without bias based on those. As a Taiwanese, after reading through the concentrated information, I hope you can realize Taiwan has been doing it very well on fighting against this epidemic. Before a vaccine is out, please, fight against the virus together following the government's suggestions and protocols.

如果你能同意這篇文章並且想要美國政府採取行動,請簽屬這份白宮請願書實行鐵鎚與舞之期壓制疫情策略。

如果你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並想要指教指教或背書這篇文章或是部分的內容,請隨時在這裡或是文章中留下私人註記(private notes),我會回應或處理。

如果你想要翻譯這篇文章,在 Medium 上張貼並在這裡留給我你的連結,這裡是目前能看到的翻譯:

西班牙文,Coronavirus: El Martillo y la Danza(左邊作者認證,包含圖表的完整翻譯;另外版本:123456
法文,Coronavirus: le marteau et la danse(由流行病學家翻譯)
繁體中文,(包含圖表的完整翻譯另一個版本
簡體中文,新冠病毒:压制和控制
德文,Coronavirus: Der Hammer und der Tanz
葡萄牙文,Coronavírus: O Martelo e a Dança(另一個版本)另外版本1臉書上的另外版本
俄文,Коронавирус: Молот и Танец
義大利文,Coronavirus — il Martello e la Danza(圖片也有翻)()
日文,コロナウィルス : 「ハンマー」と「ダンス」
越南文,Coronavirus: Kiên quyết và Uyển chuyển
土耳其文,Koronavirüs: Çekiç ve Dans
波蘭文,Koronawirus: Młot i Taniec
冰島文,Kórónuveiran: Hamarinn og dansinn另一個翻譯
希臘文,Coronavirus: The Hammer and the Dance
印度尼西亞文,Virus Corona: Dipalu dan Lalu Menari Lagi
印尼文,Virus Corona: Palu dan Tarian atau The Hammer and The Dance
波斯文,کرونا، کوبیدن امروز و رقص فرداMedium之外的另一個版本
捷克文,Koronavirus: Kladivo a Tanec另一個翻譯
荷蘭文,Coronavirus: De Hamer en de
挪威文,Koronavirus: Hammeren og dansen
希伯來文,וירוס הקורונה: הפטיש והריקוד
烏克蘭文,Коронавірус: Молот та Танець另一個版本
瑞典文,Coronaviruset: Hammaren och dansen
羅馬尼亞文,Coronavirus: Ciocanul și dansul另外版本
保加利亞文,Коронавирус: Чукът и Танцът
加泰蘭文,Coronavirus: El martell i la dansa
斯洛伐克文,Koronavírus: Kladivo a Tanec
菲律賓文,Coronavirus: Ang Maso at ang Sayaw
匈牙利文,Koronavírus: a balta meg a tánc(另外版本,第1部分第2部分

這篇文章是份投以極大努力的成果,由一群平凡的普通人不分晝夜尋找所有相關可取得的研究,再將它們組織成一塊資訊,好讓它能協助到其它程序有關新冠病毒的所有資訊。

特別感謝 Carl Juneau 博士(流行病學)、Brandon Fainstad博士、Pierre Djian、 Jorge Peñalva、 John Hsu、Genevieve Gee、 Elena Baillie、Chris Martinez、Yasemin Denari、Christine Gibson、Matt Bell、Dan Walsh、Jessica Thompson、Karim Ravji、 Annie Hazlehurst、以及 Aishwarya Khanduja。這是團隊努力的結果。

也感謝 Berin Szoka、Shishir Mehrotra、QVentus、 Illumina、Josephine Gavignet、Mike Kidd、以及 Nils Barth 提供你們的建議。也感謝我的公司, Course Hero ,給我時間和自由能專注在這件事上面。

--

--

Scott Hsieh (史考特)
Tomas Pueyo

10 x AWS-certified, Data Architect in the 104 Corporation. An AWS Data 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