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idian 使用教學】筆記篇 01 — 了解 Obsidian 的 Metadata,建立一套可持續迭代的筆記系統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12 min readJun 7, 2021

--

前言

這是 Obsidian 使用教學 — 筆記篇的第 1篇文章。

身為 Obsidian 新手的你,可能看著一片空白的編輯區域發愣,不確定要如何在 Obsidian 中寫筆記。

一開始不知道要寫些什麼…

別擔心,讓我重頭帶你建立一套「可持續迭代的筆記內容紀錄系統」,讓你的筆記內容能不斷被重複利用!

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將介紹自己的 Obsidian 筆記系統,它結合了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Evergreen Note (長青筆記) 的精神,讓筆記的內容可持續迭代 (iterative)。

多數的人可能還不了解以上兩個筆記方法,我將會透過邊介紹實際使用的案例,邊提到這些筆記法的核心精神,你有興趣了解更多再回頭閱讀理論文章即可。

這套筆記系統跟你過去看到的可能很不一樣,它的每一篇筆記格式大致如下:

  • Metadata
  • 筆記區域

由於篇幅關係,這篇文章先介紹 Metadata 。接下來的文章我會逐欄解釋這些欄位代表什麼意思。

我的單頁筆記結構
如果你想要了解 Obsidian 的基礎操作,可在 參考文章 找到相關閱讀資源。

一、過去的寫筆記方式有什麼問題?

在開始介紹筆記內容之前,我想要說明一般的筆記有什麼問題。

想想看過去你是如何寫筆記的。是不是先在筆記標題打上一個主題,接著就把相關內容一口氣放進去呢?

我將過去大家寫筆記常碰到的問題,歸納成 3 點:

  • 標題難辨識
  • 沒有脈絡
  • 沒有狀態

1. 標題難辨識 — 很難從標題知道筆記的確切內容

筆記標題無法反應實際內容,只是一個概括名稱。

例如標題叫做「時間管理術」,但內容實際上是在說明 番茄鐘 的原理,兩者其實沒有直接關係。

無法從有效標題辨識筆記內容,往後每一次你都必須重新瀏覽該則筆記,才能找到你想找的內容。

2. 沒有脈絡 — 很難記起當初為何會寫下這些內容

筆記內容沒有前後文脈絡,下次再看到時已經忘記為什麼要寫。

同樣以「時間管理術」為例,到底是看完了一本叫做《時間管理術》後寫下這篇筆記的呢?還是看完了一篇網路文章?或是聽完時間管理相關的 Podcast 後寫下的呢?

如果不紀錄資料來源、筆記脈絡,未來要重新複習這則筆記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線索可循。

3. 沒有狀態—很難重新利用筆記內容

誠實的問自己,你複習筆記的頻率有多高?重複使用筆記的次數又有多高?

以我自己為例,一則筆記能看第三次算是非常棒、二次算是還不錯,一次是常態。

那為什麼我們的筆記重複利用率低呢?我想跟筆記的狀態有關係。

一篇筆記我認為至少可以有 3 種狀態:

  • 發芽期:筆記剛寫下,對於裡面的內容還在消化理解
  • 培育期:重新複習一次筆記,並對筆記進行內容摘要
  • 長青期:能將筆記內容精煉出一句話、一段句子

隨著筆記的迭代,代表我們對筆記上的資訊理解愈來愈深。

這個觀念來自於「Evergreen Note (長青筆記)」,更多資訊請參考 專文介紹

二、可持續迭代的筆記內容紀錄系統

認識 Metadata

上方提到的 3 個問題,根本原因是「沒有一套有效的筆記內容紀錄系統」。這個系統並不是說筆記該如何分類、該如何使用標籤…等,而是描述「這份筆記本身」的內容。

這些內容如果用專業的術語講叫做「Metadata」,中文也翻譯成「元資料」,也就是資料的資料。

Metadata 其實被應用在非常多的地方。例如 HTML 網頁中,就有 Metadata 描述這個網頁的細節 (例如網頁標題、網頁作者、網頁敘述…等)。

有趣的是,我們可以自己在 Obsidian 中建立這些 Metadata,描述這則筆記的細節資料,在往後的筆記搜尋上可以發揮非常巨大的幫助。

在 Obsidian 中加入 Metadata

Obsidian 筆記中的 Metadata

我將自己筆記的 Metadata 分成 2 塊:

  1. Obsidian 官方格式 (常規的 YAML Data寫法,又稱為 YAML Front formatter)

請參考上圖的 ①,這是 Obsidian 官方提供的 Metadata 格式,又叫做 YAML front formater 。不知道這個名詞沒關係,只要會使用它的欄位功能就好。

這個區域我們會用兩個 --- 包住 Metadata,在裡面分別填寫:

  • data:筆記建立時間
  • aliases

Obsidian v.0.9.17 新增的功能,可以替筆記取「別名」,數量不限。意思是一則筆記可以同時有多個標題名稱,但都是指同一則筆記。

這項功能對於《【Obsidian 使用教學】基礎篇 01 — 認識預設介面與基礎功能》提到的「Unlinked mentions」尤其有用。例如你的最外層筆記標題叫做 時間管理 ,而別名叫做 time management ,讓你在使用 [[連結筆記]] 功能更方便。

YAML front formatter 在預覽模式 (preview mode) 是看不到的,只有在編輯模式 (edit mode)才會看到。

YAML Front Formatter 在預覽模式中是看不到的

2.Obsidian 插件格式

請參考上圖的 ②,這是為了使用 Obsidian 插件 — Dataview 所制定的欄位格式,採用的格式為 <欄位名稱> : <值> 。當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來記錄內容時,就可以被 Obsidian 插件 — Dataview 抓取到。

Obsidian 插件 — Dataview 是一款非常厲害的插件,它能夠讓我們使用類似SQL 資料庫語法,列出符合條件的筆記。

這款插件之後也會專文介紹,它有非常多使用情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筆記資料。這裡你可以先忽略 Dataview,只要知道我會在這個區域使用一些欄位文字,來記錄這則筆記的資訊即可。

使用 Obsidian — Dataview 列出符合條件的筆記

再看一次 Metadata 的圖片,我一共制定了 7 個欄位:

  • Status:筆記狀態
紀錄筆記狀態,只有 3 種值:發芽期、培育期、長青期。這裡我是用 Emoji 來區分,我的標籤系統請參考 這篇專文。這裏你只要先知道這個欄位是用來筆記狀態即可。
  • Source Type:筆記資訊來源
紀錄筆記的資訊來源,共有 9 種來源:想法、書籍、網路文章、影片、課程、Podcast、PDF/電子書、聊天、貼文。這裡我同樣用 Emoji 來區分,我對於資訊處理的流程可參考《如何整理學習筆記?分享我的學習筆記整理流程》,如何將這套流程跟 Obsidian 合併,後續我會專文說明。
  • Source URL:筆記資訊來源連結
紀錄資訊來源的連結,方便後續複習時可找到原連結。
  • Author:資訊作者
紀錄資訊來源的作者
  • Note Type:筆記類型
紀錄這則筆記的類型,目前有主要 2 種類型:筆記、Map of Content (MOC)。MOC 的概念可參考《數位筆記太多很凌亂怎麼辦?使用 MOC 架構有系統地管理數百則的數位筆記》,你可以把 MOC 想成是「主題」即可。
  • Topics:筆記主題
紀錄筆記相關的主題 (MOC),主題 (MOC) 依據需要會不斷新增。例如時間管理、專案管理、產品管理...等。

三、總結

這篇文章我說明了過去的筆記記錄方式會遭遇 3 個問題:

  • 標題難辨識
  • 沒有脈絡
  • 沒有狀態

為了要解決這 3 個問題,我們需要建立一套「筆記內容紀錄系統」。這套系統包含了 2 大區塊:

  • Metadata
  • 筆記區域

這一篇文章先概述了 Metadata 包含哪些欄位。

下篇文章我將補充說明每則欄位的記錄方式,例如你看到我在 Author、Topics 都使用了 [[筆記連結]] 的方式來記錄,而不是單純的使用文字。

目前我推出了「Obsidian 學習包」課程,我設計了 21 堂課程來解說 Obsidian 的核心功能,並且舉一個實際流程 (怎麼寫日記) 來結合 21 堂課的內容。

👉 有興趣購買 Obsidian 學習包的朋友,歡迎點擊 表單購買

目前我也有提供 1 對 1 的 Obsidian 付費個人諮詢,幫助學員從 0 到 1 打造自己的網狀筆記系統,提升自己的創作產出。

其他 Obsidian 文章

1. 基礎篇 | Obsidian 全新手從這裡開始讀

2. 觀念篇 | 要讓 Obsidian 變得好用,先來了解背後的方法論

3. 筆記篇 | 開始在 Obsidian 中建立個人的網狀連結筆記系統

4. 插件篇 | 增強 Obsidian 功能的秘密武器

5. 整理篇 | Obsidian 資源彙整

6. 問答篇 | Obsidian 常見問題與答案

▶︎ 關於文章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2/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3/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 👏🏻▶ 關於我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1/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2/ 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 Email/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3/ 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 聯繫方式-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Facebook:請先加我個人好友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建立人脈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