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idian 使用教學】筆記篇 06 — 在筆記的 Metadata 使用 [[內部連結]] ,在無形之中累積對某一主題的認識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9 min readJun 16, 2021

--

前言

這是 Obsidian 使用教學 — 筆記篇的第 6 篇文章。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紹了在 Obsidian 中實作 學習筆記整理流程 的方法。我將資訊來源分成 9 類,依據不同的資訊類型插入對應的 Obsidian 筆記「模板」,快速紀錄地記錄不同的 Metadata。

如果你想要了解 Obsidian 的基礎操作,可在 參考文章 找到相關閱讀資源。

這篇文章我想對 Metadata 的使用做最後補充 — 使用 [[內部連結]] 的技巧。

一、透過連結逐漸形成知識

Obsidian 的一大賣點就是輸入 [[]] 後,可以連結其他則筆記、甚至加上 ! 號後直接引用該篇筆記的內容。例如下方:

Obsidian [[內部連結]] 功能示範

我認為[[內部連結]]的最大優點,就是讓你無形之中不斷累積對某一主題的認識。隨著連結的數量變多,你對一項主題的認識就會更加完整。

我將[[內部連結]] 應用在 Metadata 的紀錄,特別是在 Author (資訊來源作者) 與 Topic (筆記主題) 這兩個欄位。

將 [[內部連結]] 應用在 Author 和 Topics

二、替每位作者建立一則筆記

在 Author (資訊來源作者) 欄位中,我並非直接填寫作者的名字,而是建立一則以作者名字為標題的筆記。

此作法的好處是,當你累積筆記到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逐漸發現這位作者的思想脈絡。

例如我近期關注的專欄作家 — Louiscard, 寫了一系列有關資訊處理相關的文章 (高效信息管理术 2.0)。

當我將每則筆記的作者都連結到 Louiscard 時,久了就會形成一片知識網,我可以逐漸了解這位作者的思考脈絡。

例如這位作者分享的主題就是「寫作」跟「做筆記」相關的文章,相關的筆記會像是衛星一樣環繞在這兩篇主題旁。

專欄作家 Louiscard 的知識節點圖

這項技巧對於要分析某位企業家 (例如 Steve Jobs)、思想家 (例如查理・蒙格)、產業權威 (例如所在產業的知名人員) 的核心思想,是非常有用的。

三、替每個主題建立一則筆記

傳統分類筆記主題的方式有 2 種:「資料夾」或「標籤 (tag)」。

▶︎ 資料夾分類法

「資料夾」是多數人直覺分類資料的方式,一個蘿蔔一個坑。

但缺點也顯而易見,當一項資料可同時分到 1 個以上的資料夾時,如何分類就變得相當麻煩。

▶︎ 標籤分類法

「標籤」是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資料整理方法。用標籤代表主題,同一份資料打上不同標籤,就能讓資料存在於多個不同的地方。

但標籤也有缺點,那就是很難看出標籤之間的關係。

例如「使用者分析」跟「數據分析」可能都跟「產品管理」有關,但是標籤無法反映這樣的關係;如果用「產品管理/數據分析」、「產品管理/使用者分析」這種槽狀標籤,又會落入分類的困難。

仔細想想,我們何必爲這些主題進行分類呢?不如使用連結來表示彼此的關係。

因此我建議使用 [[內部連結]] 來分類筆記主題。

使用「內部連結分類法」

以上述的例子來說,一則筆記可能同時屬於「使用者分析」、「數據分析」、「產品管理」,因此我可以在這則筆記的 Topics (主題) 上將 3 者都寫上去。

使用 [[內部連結]] 來分類筆記
註:MOC 指的是 Map of contents,是指專門連結其他筆記的目錄筆記,詳細說明可參考《數位筆記太多很凌亂怎麼辦?使用 MOC 架構有系統地管理數百則的數位筆記》。

使用 [[內部連結]] 分類法的好處是:

[[內部連結]] 的「內部連結」本身就是一則筆記,可以在其中新增與其他主題筆記的連結。

舉例來說,我可以在「產品管理 MOC」筆記中寫下和「數據分析 MOC」以及「使用者分析 MOC」的關係。

在「主題筆記」中寫下和其他主題筆記的關係

這樣子不但能在 Graph View (關聯圖) 中看到這三則主題筆記的連結,同時也看得到脈絡。

四、總結

這篇文章介紹 Obsidian 的 [[內部連結]] 使用案例,讓筆記的 Metadata 可以變得更完整,後續更能夠有效利用這些筆記。

目前我推出了「Obsidian 學習包」課程,我設計了 21 堂課程來解說 Obsidian 的核心功能,並且舉一個實際流程 (怎麼寫日記) 來結合 21 堂課的內容。

👉 有興趣購買 Obsidian 學習包的朋友,歡迎點擊 表單購買

目前我也有提供 1 對 1 的 Obsidian 付費個人諮詢,幫助學員從 0 到 1 打造自己的網狀筆記系統,提升自己的創作產出。

其他 Obsidian 文章

1. 基礎篇 | Obsidian 全新手從這裡開始讀

2. 觀念篇 | 要讓 Obsidian 變得好用,先來了解背後的方法論

3. 筆記篇 | 開始在 Obsidian 中建立個人的網狀連結筆記系統

4. 插件篇 | 增強 Obsidian 功能的秘密武器

5. 整理篇 | Obsidian 資源彙整

6. 問答篇 | Obsidian 常見問題與答案

▶︎ 關於文章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2/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3/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 👏🏻▶ 關於我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1/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2/ 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 Email/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3/ 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 聯繫方式-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Facebook:請先加我個人好友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建立人脈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