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有效的筆記?問自己 4 個問題,幫助提取曾經學習過的知識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8 min readApr 12, 2021

--

一、曾經學過的,怎麼現在都忘了呢?

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

看了很多書也做了很多筆記,但在未來要用上的時候,卻總是想不起來。

很多時候自己都不禁懷疑:「為什麼我記不起學過的知識,我真的有把書唸進去嗎?」

要徹底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人類大腦的記憶原理。

二、人的大腦是如何記憶的?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 Robert Bjork 和 Elizabeth Bjork 教授夫婦在 1994 年提出了一套記憶力的模型,能夠完美地解釋學習與遺忘相關的現象。他們在研究中提到:

The New Theory of Disuse (R. A. Bjork & E. L. Bjork, 1992) posits that there are two indices of memory strength: storage strength (SS) and retrieval strength (RS). Storage strength is how well learned something is; retrieval strength is how accessible (or retrievable) something is.

大意是說人的記憶強度主要由 2 個因素決定。

  • Storage strength (存儲強度):你主動記憶、已經進入你大腦裡的資訊
  • Retrieval strength (提取強度):你回憶時的困難程度

這項研究中有 6 個重點:

  • 人的存儲強度只增不減,但提取強度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減少。人之所以會忘記東西,是因為提取強度減弱。
  • 為人熟知的「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其實是在講提取強度在沒有複習的狀況下,將隨著時間而逐漸減弱。
  • 要提升提取強度,並需靠複習 (relearning),且提取強度可以隨著複習的次數增加而增加。
  • 每次的複習都在提升提取強度。由於腦中同樣的存儲知識被重複想起,提升提取強度的同時,可一併強化存儲強度。
  • 提取難度愈高(很用力才能想起),能夠提升的強度幅度就愈大。
  • 要如何增加提取難度呢?首先,要先把東西忘記,再進行提取。這也是許多複習策略 (如 Anki ) 的基礎原理,已經熟悉的東西不需要這麼快複習,而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才重新複習。

三、記憶原理如何套用在做筆記上?

了解了記憶原理後,我們就能夠思考怎麼樣的筆記才算是有效筆記。

我們做筆記,無非就是想要:

記憶原理對我最大的啟發就是:

做筆記要盡量讓自己去提取過去的學習經驗 。

例如「記憶強度」的觀念我在 2017 年就學習到,但中間經過了 4 個年頭才又被想起。

那麼該如何讓自己在做筆記的時候,主動去提取過去的學習經驗呢?

答案就是:問自己問題。

四、在寫筆記的時候,怎麼問自己問題?

在《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中,作者 Sönke Ahrens 提供了 4 個問題範例:

  • 這個 idea 跟我有什麼關係?
  • 這個現象/事實可以被其他事情解釋嗎?
  • X 這件事情對 Y 有什麼意義?
  • 我如何利用這個 idea 去解釋 Z(某個 topic) ?

4 個問題舉例

這 4 個問題在閱讀、看 YouTube、聽 Podcast 時特別好用。例如:

  • 這個 idea 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看到了 Zettelkasten Note-Taking Method: Simply Explained — YouTube,跟我的關係是「增進我對 Zettelkasten 筆記的理解」。我可以在紀錄具有啟發性的重點時,都問自己這 4 個問題。

  • 這個現象/事實可以被其他事情解釋嗎?

我看到了 《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中提到筆記需要用自己的話寫才會有效,這是因為心理學中提到記憶的儲存與提取原理 (也就是這篇文章)。

  • X 這件事情對 Y 有什麼意義?

我在學習PMP 相關課程時,思考「PMBOK Guide」 對「專案管理」有什麼意義?答案可能是學習一套完整的專案管理框架,可以減少專案管理重複試錯的時間。

  • 我如何利用這個 idea 去解釋 Z?

以本篇文章舉例,我學習到「記憶原理」之後,可以用這個 idea 去解釋「Zettelkasten 筆記法」的原理。

以上 4 個問題,都有助於我們將眼前的重點連結過去的知識,訣竅就是透過問題去聯想。

掌握了這個技巧,我們就能寫出真正有效的筆記。

目前我使用 Obsidian 實作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若你有興趣請參考下方的文章。

Obsidian 系列教學文

1. 基礎篇 | Obsidian 全新手從這裡開始讀

2. 觀念篇 | 要讓 Obsidian 變得好用,先來了解背後的方法論

3. 筆記篇 | 開始在 Obsidian 中建立個人的網狀連結筆記系統

4. 插件篇 | 增強 Obsidian 功能的秘密武器

5. 整理篇 | Obsidian 資源彙整

6. 問答篇 | Obsidian 常見問題與答案

▶︎ 關於文章1/ 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請給我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2/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3/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產力點子,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關於我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1/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2/ 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 Email/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3/ 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 聯繫方式-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Facebook:請先加我個人好友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建立人脈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