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idian 使用教學】筆記篇 04 — 寫筆記就像是在種樹,在 Obsidian 中實作 Evergreen Note 的概念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13 min readJun 14, 2021

--

前言

這是 Obsidian 使用教學 — 筆記篇的第 4 篇文章。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紹了自己的 Obsidian 筆記版面配置,一共有 5 大區域:

  1. 筆記&資料夾、我的最愛 (starred)
  2. 標籤面板 (tag pane)、Obsidian 使用規則筆記
  3. 筆記區域
  4. 反向連結 (Backlink)、Daily Note 日曆、搜尋 (Search)、大綱 (Outline)
  5. 當前筆記的關聯圖 Local Graph View

如果還沒閱讀過的人,我建議先去閱讀上一篇文章

如果你想要了解 Obsidian 的基礎操作,可在 參考文章 找到相關閱讀資源。

1. 結合概念,建立一套可持續迭代的筆記系統

對 Obsidian 有了基礎的認識後,接下來就要談談怎麼處理筆記,讓它產生最大的價值。

參考《什麼是 Evergreen Note (長青筆記)?》提到的概念,我認為筆記的狀態應該分成 3 種:

  • 發芽期:筆記剛寫下,對於裡面的內容還在消化理解
  • 培育期:重新複習一次筆記,並對筆記進行內容摘要
  • 長青期:能將筆記內容精煉出一句話、一段句子

透過 漸進式總結 的方法,我們讓筆記的狀態發展順序為「發芽期」→「培育期」→「長青期」。

最後利用 Metadata 來紀錄每則筆記目前的狀態。

下面我們來看實際上在 Obsidian 中的操作方式。

2. Evergreen note 概念總覽

Evergreen note 實作流程,原圖可以參考這裡

要實作 Evergreen Note 的概念,可以分成 4 個階段說明:

  1. 紀錄資訊,寫成筆記後放到 Inbox (收集箱)
  2. 在筆記中填寫 Metadata,並移動到適當的資料夾下
  3. 使用漸進式總結,用一句話總結筆記內容
  4. 將筆記內容加到主題 MOC 筆記,和其他筆記連結

一、紀錄資訊,寫成筆記後放到 Inbox (收集箱)

第一階段非常單純,我們將有感的事情記下來,並且先放到一個統一的資料夾中。

例如閱讀網路文章時,邊閱讀邊思考,並將文章中有啟發的內容寫成數位筆記,最後放到 Inbox (收集箱)。

處理筆記的第一階段:將筆記記下來

所謂的 Inbox (收集箱),指的是暫存所有新來的筆記,後續有時間再統一整理到相對應的資料夾中。

註:「Inbox (收集箱)」的概念來自於時間管理領域,更多內容可參考《什麼是 GTD (Get things Done)?

二、在筆記中填寫 Metadata,並移動到適當的資料夾下

處理筆記的第二階段:Metadata

第二階段開始,正式進入到 Evergreen note 的核心概念中。

這個階段的筆記稱為 Seedling note (發芽期),指的是將放入 Inbox (收集箱) 的文章填上 Metadata。

在筆記中填入 Metadata

值得一提的是,我利用 Emoji 標籤來表示筆記的狀態。請看 Status :: #🌱 ,它代表的意思是這則筆記處於「發育期」,也就是還沒有經過整理的筆記。

我會將此欄位資訊當作是筆記的 Metadta,放在 #Metadata 區域:

Status :: #🌱 放到 #Metadata 區域
註:關於 Metadata 的說明,請參考《了解 Obsidian 的 Metadata,建立一套可持續迭代的筆記系統註:Status 以外的 Metadata 將於後續文章解說,這邊只要先知道 Status 即可。

在 Obsidian 中可利用 # 建立標籤,建立好的標籤會顯示在 Tag pane (標籤面板) 中。點擊後可直接帶入搜尋條件,尋找同樣帶有同標籤的筆記。

點擊標籤面板可直接搜尋用該標籤標註的筆記

為什麼我要用 Emoji 當作標籤呢?原因很單純,因為它非常直覺!

Seedling note (發育期) 代表筆記才剛建立,就像是 🌱 剛發芽般,需要後續的照顧 (複習) 才能成長茁壯。

移動到適當的資料夾下

當你在筆記中加入 Metadata 後,就可以將筆記從 Inobx 中移除,放到適當的資料夾下。

在 Obsidian 中我是以 PARA 分類架構來存放筆記,而非像傳統的依據主題來存放每一則筆記。

PARA 的精神就是讓我們花最少時間分類筆記,你只要將筆記丟到 Project、Area、Resource、Archive 4個資料夾的其中一個就可以了。

在 Obsidian 中我們還能以「連結」的方式來組織筆記,因此「將筆記分到哪一個資料夾下」這件事情在 Obsidian 中真的不是很重要。

三、使用漸進式總結,用一句話總結筆記內容

第三階段開始,我們要複習發育期的筆記。

利用「漸進式總結」剔除不重要的內容,留下我們認為精華的部分。最終我們希望能找出一句話來總結筆記的想法。

漸進式總結會經過 5 次的複習,逐步萃取出高含金量的知識內容

處理筆記第三階段:漸進式總結

這個階段的實作方法請參考《使用「漸進式總結」來寫筆記,逐步萃取出高含金量的知識內容》,這邊就不贅述了。

你可以一次就把這 5 步都做完,也可以分時間慢慢做,此時筆記的狀態屬於 Status :: ️#☀️,就像是筆記正在逐漸培育中,所以這階段的筆記才被稱為 incubation note (培育期)。

我建議每一則 🌱Seedling note (發芽期) 的筆記,都能在每天或是每週複習一次,這樣才不會時間過了太久,結果反而忘記這則筆記的內容在寫些什麼。

當你總結完畢後,最後會得到一句話來概述這則筆記的概念,這句話就是你的「Evergreen note」。

精煉出 Evergreen Note

四、將筆記內容加到主題 MOC 筆記,和其他筆記連結

手動加入筆記

第四階段開始,我們要將 Evergreen note 放到主題 MOC 筆記中,成為該主題下的重要論點。

註:對於主題 MOC 筆記的概念,請參考《數位筆記太多很凌亂怎麼辦?使用 MOC 架構有系統地管理數百則的數位筆記》。
處理筆記第四階段:將一句話加到主題 MOC 筆記中

別忘記我們的初衷:

我們之所以要將每則筆記淬煉成一句話,就是要將該則筆記的內容成為我們某個主題知識的一部分。

例如我將閱讀《The PARA Method: A Universal System for Organizing Digital Information》的心得筆記,淬煉成一句話:Taigo Forte 解釋 PARA 系統的組成以及定義

我知道 PARA 這個概念屬於「個人知識管理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主題下,因此會在該則筆記中插入 PARA 筆記的 Evergreen note,成為我對個人知識管理認知的一部分。

將筆記的 Evergreen note 插入到該主題 MOC 筆記下的內容

這個動作就像是慢慢種植一片森林。

起初我對「個人知識管理」這個主題的認知幾乎等於零,就像是一片光禿禿的土地沒有任何的樹木。

於是我開始閱讀跟「個人知識管理」有關的文章、書籍、研究、Podcast,並且將對我有用的內容筆記下來,萃取出 Evergreen note 。

每一則筆記的 Evergreen note 都像是一棵樹,能夠逐漸填滿我們貧脊的知識土壤。當我們的樹愈種愈多的時候,某項主題的知識森林也能夠愈長愈茂密,理解也能夠愈來愈全面。

此時我們就能將原先的筆記狀態改成 Status :: #🌲,代表這則筆記已經被加入到知識森林中了。

圖上的綠色,代表的就是 🌲 的筆記

自動加入 MOC 筆記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我將上述「手動加入筆記」的過程進行優化,讓 Obsidian 的插件 — Dataview 幫我自動完成。

當我安裝 Obsidian — Dataview 插件,並在「個人知識管理 MOC」筆記中輸入 Dataview 語法,插件就會自動彙整 “所有” 連結到「個人知識管理 MOC」這個主題的筆記 (如下圖)。

使用 Obsidian — Dataview 自動彙整筆記

使用這個方法可以讓我看到所有連結到「個人知識管理 MOC」的筆記與狀態,這樣我就不必手動地複製貼上筆記了。

當然我也要提醒,這個方法雖然能自動彙整筆記,但是並不像「手動加入筆記」這麼彈性。例如你想要將某些筆記歸類在心法、某些歸類在架構、某些歸類在FLomo 產品經理 — 少楠對知識管理的看法,Obsidian — Dataview 是沒辦法幫你做到的。

系統不像人腦這麼聰明,屬於特定筆記的歸納與整理還是得靠自己做。

備註:Obsidian - Dataview 屬於比較進階的使用方式。若你是初學者,我建議可先採取手動整理即可,等摸熟了 Obsidian 再回來優化流程也不遲。

總結

這篇文章說明了實作 Evergreen note (長青筆記) 的方法 — 也就是將筆記狀態分成 3 種:

  • 🌱 發芽期:筆記剛寫下,對於裡面的內容還在消化理解
  • ☀️ 培育期:重新複習一次筆記,並對筆記進行內容摘要
  • 🌲 長青期:能將筆記內容精煉出一句話、一段句子

透過不同的筆記狀態,我們可以了解筆記的複習狀況,最終將筆記的核心概念加入到主題筆記之中,成為該主題知識的一部分。

目前我推出了「Obsidian 學習包」課程,我設計了 21 堂課程來解說 Obsidian 的核心功能,並且舉一個實際流程 (怎麼寫日記) 來結合 21 堂課的內容。

👉 有興趣購買 Obsidian 學習包的朋友,歡迎點擊 表單購買

目前我也有提供 1 對 1 的 Obsidian 付費個人諮詢,幫助學員從 0 到 1 打造自己的網狀筆記系統,提升自己的創作產出。

其他 Obsidian 文章

1. 基礎篇 | Obsidian 全新手從這裡開始讀

2. 觀念篇 | 要讓 Obsidian 變得好用,先來了解背後的方法論

3. 筆記篇 | 開始在 Obsidian 中建立個人的網狀連結筆記系統

4. 插件篇 | 增強 Obsidian 功能的秘密武器

5. 整理篇 | Obsidian 資源彙整

6. 問答篇 | Obsidian 常見問題與答案

▶︎ 關於文章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2/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3/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 👏🏻▶ 關於我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1/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2/ 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 Email/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3/ 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 聯繫方式-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Facebook:請先加我個人好友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建立人脈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